三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一课一思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2、了解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3、知道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思维:本课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来激发学生探究光影的兴趣。学生需要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天的时间去观察、测量并在观察记录纸上画下小短杆的影子变化情况。日晷制作完毕后,学生还要分析影子变化和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本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从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制作日晷、研讨分享等过程,充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探究实践:1、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2、尝试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观察记录计划。3、结合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情况。
态度责任: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及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太阳的特点,请学生思考太阳光除了给我们带来光、热,还有什么作用?——能制造影子问: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2、探索:出示制作的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图




根据这张图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影子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长度变化:长—短—长;方向变化:西—北—东。
问: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照射的方向相反。
学生模拟太阳照射的情况:




发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与太阳有关,一天中太阳的位置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拓展:认识日晷——古代的计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