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暑假尤其热,常常听到某某地区高温创七月历史新高,如此炎炎夏日,大朋友小朋友们对玩水特别热爱。但是近日学生溺水身亡的新闻也被接二连三地播报着。防溺水是必须重视的话题。
游泳池相对比较安全,但是消毒水味、一些看不见的脏东西让一些家长选择小溪、小河等地方去玩水,那危险系数就不断升高了。对于小溪、小河的危险性可能家长孩子都认识不到,那我们站住科学性的角度上来分析一下:
一、水位高低
由于水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人站在水中水位到腰部位置,人还是能站稳的,
就算被推倒,人扑腾几下也能站稳。但是如果水位在人的胸口位置,那相对放轻松后,就比较容易浮在水中。如果你是没有游泳技术的人,那呛水在所难免。如果水位超过人的身高了,那就可以换个玩水的地方了。
二、光的折射
上面我们可以通过人的高度测量水位,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我们刚到一片水域,总是通过眼睛看来辨别水的深浅,那就不太准确了。因为我们都有这个经历,人站住水中,岸上的人看着你的腿,大长腿秒变短粗腿。所以你估算一米的水位,也许实际有两、三米。
三、两岸的坡度和摩擦力
小溪、小河的岸边大多数是斜坡,斜坡是下去容易上来难。最关键的是斜坡的构成,如果是大小石头堆成的,虽然硌脚,但是摩擦力的大小勉强能够让人站住。如果是淤泥(少许苔类)堆成的,那就真的不太容易爬上来。
四、水的流速
在人站不稳的情况下,流动的水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危险的,它会把你带到更陌生的水域。
五、空气温度与水温的差
虽然空气的温度很逼人,但是小溪、小河的水温不像游泳池那般水温恒定可控,它的特点是水面比空气温度低,水下比水面温度低,这就很容易让游泳的人腿抽筋,那危险系数等级就很高了。
所以,河边之行,慎于足下。大朋友小朋友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