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老师视角下的防溺水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今年的暑假尤其热,常常听到某某地区高温创七月历史新高,如此炎炎夏日,大朋友小朋友们对玩水特别热爱。但是近日学生溺水身亡的新闻也被接二连三地播报着。防溺水是必须重视的话题。

游泳池相对比较安全,但是消毒水味、一些看不见的脏东西让一些家长选择小溪、小河等地方去玩水,那危险系数就不断升高了。对于小溪、小河的危险性可能家长孩子都认识不到,那我们站住科学性的角度上来分析一下:

一、水位高低

由于水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人站在水中水位到腰部位置,人还是能站稳的,

就算被推倒,人扑腾几下也能站稳。但是如果水位在人的胸口位置,那相对放轻松后,就比较容易浮在水中。如果你是没有游泳技术的人,那呛水在所难免。如果水位超过人的身高了,那就可以换个玩水的地方了。

二、光的折射

上面我们可以通过人的高度测量水位,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我们刚到一片水域,总是通过眼睛看来辨别水的深浅,那就不太准确了。因为我们都有这个经历,人站住水中,岸上的人看着你的腿,大长腿秒变短粗腿。所以你估算一米的水位,也许实际有两、三米。

三、两岸的坡度和摩擦力

小溪、小河的岸边大多数是斜坡,斜坡是下去容易上来难。最关键的是斜坡的构成,如果是大小石头堆成的,虽然硌脚,但是摩擦力的大小勉强能够让人站住。如果是淤泥(少许苔类)堆成的,那就真的不太容易爬上来。

四、水的流速

在人站不稳的情况下,流动的水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危险的,它会把你带到更陌生的水域。

五、空气温度与水温的差

虽然空气的温度很逼人,但是小溪、小河的水温不像游泳池那般水温恒定可控,它的特点是水面比空气温度低,水下比水面温度低,这就很容易让游泳的人腿抽筋,那危险系数等级就很高了。

所以,河边之行,慎于足下。大朋友小朋友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溺水。

分享 转发
TOP
2#

防溺水的各种安全器材和措施都需要跟上去,学校、社会、家长首先要教孩子学会游泳
TOP
3#

学会游泳,而且要野外游泳,
有的小孩子在游泳馆里面会游到了河里不会了。戴上游泳镜会的,没有游泳镜竟然不会了
TOP
4#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大人陪同,溺水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TOP
5#

每一个安全防护措施背后都有其科学原理,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技能和方法,还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TOP
6#

除了要学会游泳,还得有安全意识,在家长的监护下游泳。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天天发各地的溺水事故,得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家校合力才能杜绝此类事故发生。
TOP
7#

真实的河与游泳馆真的不一样,环境差异大
TOP
8#

现在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太少,所以抵抗风险能力不强。
TOP
9#

游泳好玩,但需谨慎,水火无情。
TOP
10#

科学老师的视角就是不一样,从水位高度,光的折射,两岸坡度和摩擦力,水的流速,空气温度和水温的差这五个方面考虑,还可以从人体的方面来考虑
TOP
11#

科学教师的眼光确实不一样!
TOP
12#

挨家挨户去家访,每天不厌其烦的提醒,溺水事故还是频发。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安全意识不够。
TOP
13#

安全教育大于天
TOP
14#

清凉一时爽,下水需谨慎,很多溺水事故是安全意识不够,前两天青岛的两个小伙子被卷入海里,哎,揪心啊
TOP
15#

还有仰面浮在水上自救,调整呼吸飘浮也是蕴含着科学道理呢
TOP
16#

河里的水会流动,还有河水表面以及水下温度差异过大,这都是与游泳馆所不同的,玩水需谨慎,必须大人陪同~~
TOP
17#

防溺水不能光喊口号,用科学老师的角度,增加学生的深度认识,能达到更深度的认同,知性合一!
TOP
18#

科学老师的思考角度就是不一样,夏季陌生水域不能去游!另外,海边也特别需要注意!
TOP
19#

科学老师提醒,野外玩水风险大,安全意识要牢记。
TOP
20#

科学老师的角度真的很科学,还可以延伸到水质里存在的微生物,矿物质,人体的情况等
TOP
21#

溺水警钟时常鸣,安全时刻记心中。
TOP
22#

防溺水,任重而道远啊!“善泳者溺”,在游泳池里学会后,心理上觉得自己就已经是游泳健将了,却忘了大自然的威力了,失却了敬畏心,前段时间青岛两名游客被大浪卷走就是教训。
TOP
23#

说得非常好!提醒的很到位!有时候溺水的人太相信自己,没有预见到危险,很可怕。
TOP
24#

溺水的人往往不会像电视剧里大声呼喊,而是悄无声息的
TOP
25#

回复 3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野外游泳比较危险的,哪怕有大人在,还是不要去。
TOP
26#

夏天如果没有嬉水的乐趣就不是夏天了,但安全第一啊,至少要先学会游泳
TOP
27#

防溺水已经是夏天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楼主能通过科学方面来分析溺水的原因,这个值得学习。个人认为,关键还是小心,不会的远离,会的尽量在室内游泳馆。
TOP
28#

科学老师的思考角度就是不一样,其实学生溺水还是安全意识的问题,有些本身是会游泳的,更加麻痹大意,野外的河流跟游泳馆不一样
TOP
29#

野外玩水风险大,安全意识要牢记。
TOP
30#

果然是生活处处有科学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