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食》这一课的改进 [复制链接]

1#

最近在参加临海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这一培训时,我听到了椒江区教研员  胡志林老师对于《日食》这一课的改进教学,让我大为惊叹,原来课的不同设计,竟然可以达到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就说说我所理解的通过这一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1、变已知为未知———将我们所熟知的“日食是由于月亮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地球上的人们看不见太阳” 为一个问题日食的产生,是谁挡住了太阳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月球?陨石?天外来物?天马行空随他们想象。

出示日食的图片,根据日食的形状,来排除刚才的猜测当中,哪些是不现实的。

(因为日食发生时,太阳被挡住的部分呈圆弧形,根据影子的特点:影子的形状与被遮挡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推测挡住太阳的物体是球形的,因此排除掉陨石等不规则形状的物体)


2、根据前一课的所学收集证据

太阳系中,还有哪些星球可能挡住太阳,引起日食现象?

学生在学习了第二课《八大行星》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八颗行星的排列顺序。

排除掉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因为这些行星的轨道在地球的轨道以外,不可能挡住地球上观察者的视线。


3、进一步展示新证据

那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行星有无可能挡住太阳形成日食现象呢?

出示新证据:金星凌日的图片。

金星是可以挡住太阳,使得地球上的观察者看不到太阳的一部分的。那为什么和地球差不多大的金星看上去这么小呢?————距离地球太远了。

说明要挡住太阳的那个星球具有什么特点?离地球比较近。


4、继续引导学生收集新证据

根据目前的证据推论,符合“是球体,能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离地球近”这些条件的只有月球。那真的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引起了日食的现象吗?我们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



分享 转发
TOP
2#

在一个个“证据”支持性,一步步“论证”、“修改”、“完善”自己的猜测的观点
TOP
3#

是呀,现在的孩子们课外读物非常丰富,还有许多视频资料。很多天文现象都是他们已知的,如何让他们对这些已知的知识依然充满探究欲望,如何激发他们的实证意识都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TOP
4#

很多阅读课外科学知识比较多的孩子已经知道是月球在中间。
这样设计让学生重走科学探索之路。
TOP
5#

科学的推理论证,不断向事实靠拢
TOP
6#

提出问题,出示证据,思考反驳,再次深挖,这样的设计逻辑缜密
TOP
7#

这样的改进,注重培养孩子的证据意识,体现了培养实证意识的重要性。
TOP
8#

化已知为未知,寻找一个个证据,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深度思考。
TOP
9#

学生自己的假设,自己去推翻,去验证,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是深刻的。
TOP
10#

把求证的过程展开,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