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年级教学漫记 [复制链接]

1#

六年级教学漫记

       第一次给六年级学生上课,看到比自己高半头的学生,我心里有些忐忑。但是课堂上一个个的意外,却让我经常的灵感并发,成就一段生动的精彩。

       案例一:

       刘恒朝据老师们讲是一个多才的孩子。第二堂课,在大多数学生填写课本上的“我们的研究计划。”时,他在桌上摊了一个笔记本,不是的在本子上写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看到他在本子上写的是怪异武侠此类的东东。

       我问:“在写什么呢?”也许是我一贯的微笑,让他觉得我没有什么可避讳的,打开让我看着。

       他的同位抢着跟我说:“老师,刘恒朝写过书呢,那两本有好几万字呢!?”
                

       “是吗,你真厉害。”我真诚的说。“课堂上你写文章可是影响听课的。”
                

       “老师,灵感来了,不写下来,就会忘记的。”他望着我的眼睛说。

       “看来科学课还是很能启发写作灵感的,如果你投入地听课,也许能启发你更多的灵感呢。”说完我走了。我感到背后的那双眼睛还一直盯着我。

       案例二:

       送过来的MP3

       下课的话声刚落下,郭凯一下子冲到讲台上,一把把一个东西塞如我得耳朵。“秋天”的旋律响起,原来是一个MP3

       我笑了,随着音乐轻轻的哼唱起来。

       “老师,你喜欢听什么歌曲?”

       我打开手机,求佛的音乐响起。

       ”我知道,是求佛。我不喜欢,我喜欢秋天不再来。”

       “你喜欢哪个歌星?”

       “我喜欢周杰伦。”

       “我也喜欢,我还喜欢历娜。”

       “哇,你还喜欢超女呀。”

       “你又在弹起一曲东风破.......”东风破的音乐响起,在我的领唱下,教室里响起了东风破的音乐。

       数学教师走进教室,有些愕然。

       笑着走出教室,一路歌声。  

       案例三: 

       陪站:

       刚走进教室,就感觉氛围有些热烈。

       上课的声音响起,孩子们还是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因为整理档案就有些灰色的心情更加沉重。

       ”讲完话后再坐下。“话语一出,学生们惊讶的抬起头来,看着脸色铁青的我。

       今天陪站。话语一出的我,感到有些懊悔,体罚学生乎?

       但是想起其他老师向我提出的建议,演示实验做法。没有办法,只好弄着这群调皮的小子们一起滚了。(方言)如履薄冰的我行走在科学课的边缘。  

       案例四:

       成功的电磁铁

       ”老师,我们吸起来四个曲别针。”

       “老师,把这两节电池接起来,会不会吸引更多呢?”

       “老师,可是一节1号电池,一节5号电池,能行吗?”

       “老师,我们怎么一个也吸引不起?”

       “是这个铁钉没有退火的原因吗?”

       “快看,神奇的铁钉。”王逸鹏拿着断电后的铁钉,在指南针上转着,指南针也跟着旋转起来。

       《电和磁》一课就在学生熙熙攘攘的喧闹声中进行着。

       不知何故,每个组的差别总是很大。七组每次的实验都那么得心应手,而且每次都有些出乎意料的发现。而其他小组总会有些问题出现。今天,我想剖析一二。

       原因一:

       潘长江一句精典:“矮小的都是精品。”七组的同学个头都不高,座位排在前面,听讲比较清楚。虽然我一直暗自以为自己的声音很具有穿透力的,但客观的说总是温柔有余,严厉不足。后排的同学可能对于实验要求不是很清楚。

       原因二:

       在七组组长新景的科学日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感动过我:“科学磨灭了无知,换醒沉睡的创造力。”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根据奥森塔而效应,我对于他们期望的眼神多一些,他们组材料也很全,表现的越来越优秀。可见教师的导向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06-12-22 13:27:28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样的散记非常好!有积累,就不怕写论文了。
TOP
3#

哈哈,坚持哦!

给我们这些明年教六年级的多留些宝贵的意见!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4#

是啊!如果不是自己带上来的孩子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由于该届孩子我是从三年级一直带上来的,应该说我们彼此间已经十分“默契了,所以我没有那种怪怪的感觉!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5#

带班上课很有意义,一年换一次,或者每年教同一个年级最没味道了。
我的博客:http://nhd1981.bokee.com/    http://blog.kxsy.net/user1/nhd1981/index.asp
TOP
6#

 

千奇百怪的桥
建造一座桥中,孩子们有着极高的兴趣,安世春带来了木板做桥面,兄弟桥面坚固之极,筷子扎成的框架结构不久就显示出桥的雏形。

胡艺伟用多层挂历纸做桥面,他们扎的桥体力图走拉索桥的路线,江阴大桥的雏形。
张新泽、王逸鹏小组用铁丝穿进吸管,然后弯曲做成拱形,他们精细的动作,新奇的创意让我连声称赞。创意在于孩子的动手、动脑之时,更在于孩子的潜能被充分的激发之后。

最值得称赞的是李墨翰的创意,他用许多的吸管、双面胶粘贴制作成拱桥得形状,位抵消拱足产生的外推力,他用多层胶布费力的粘贴着,向唐吉可德似的孤独的奋战:“赵超为什么不帮忙,你们小组内要合作,有人呢设计弯曲形状,有人负责捏接头处,有人负责用胶布固定。”我有些焦急的说。

在我的提示下,志杰伸出了友谊的手。

下课时,交上来修饰着车道,飘扬着红旗的形式多样、做工或精细或粗糙的桥。明天的科技展览教室里面6.2的桥要与其他班级的桥同赴展览。

TOP
7#

一言难尽之冯栋
初识:在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中,学生分组讨论筷子、镊子、剪刀、钳子、钓鱼杆、跷跷板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冯栋跑到我对身边。
一笑:”老师,我特别爱笑。”再笑。
“他们都怪我笑,不要我在他们的小组。”还是笑。
”哦。”我应着,这是个有些特别的学生。不了解他,怎敢妄下断言。
相逢:周六中午学校开完会,已是11点半,疲倦的我不想再回家自己动锅动勺,周而复始的做饭想想就有些劳累。儿子说想吃灌汤包,带着他走向江南灌汤包。
要了包子、汤,坐下。对面走来一个小伙子。“老师,你好。”一看,冯栋。
“刚才没有看到你,对不起。”帅气的一敬礼,我禁不住笑了。
“早饭还是午饭。”我调侃道。
他低声咕哝了一句,就转身过去吃饭了。
再次打个招呼,冯栋笑着走了。
多有礼貌的学生。
惊现:《火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的联系有哪些,为给每个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我让他们每人写出十条有关的内容。走到冯栋的身边,他赶紧用手盖上,指间显露出几个清秀整洁的字。
“你写的字很好呀。”我说。
”老师,你能走开吗,我在很紧张。”他有些急促的对我说。我看到他的眼睛有一丝亮光在闪过。
感动,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那么简单,就在于老师对于他们的一个肯定的答复,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称赞的话语。
虽然以后的课堂上,冯栋还有时反复,有时窃窃私语,有时传着纸团。但轻轻的一声点名,他会立刻的改变。进步在每时每刻。
TOP
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