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节选连载]《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一) [复制链接]

1#

[节选连载]《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一)

《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一书是2002年编撰的,当初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所以对科学课的认识还有距离,但是已经对科学课有了探索,这本书相当于原来自然、常识教学的总结吧,也是科学课的起点。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多发表你的评论。

主编:喻伯军

编委:丁耀方  郑水军  马兆家  戴龙图

编写人员:鲁建国、朱潮海、罗建平、桑建辉、潘伟峰、崔锡锋、徐卫东、戴振锵、杨存凡、孙风雷、童建杰、徐孟琪等,一些老师提供了资料。

先看前言、后记和目录。

前言

由喻伯军等同志撰写的《亲近科学与人文——探索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一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科学教育的目标出发,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而全面的探索,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一份足资借鉴与启迪的参考读物。

纵观全书,从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目标,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艺术,课外拓展,探究能力培养到教学案例,处处都反映出作者对科学教育新理念的领悟与运用,对科学教学创新探索的总结与提炼。可以说是作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贯彻江 泽 民同志“教育创新”思想,取得的一项十分可喜成果。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把学习、实施与反思、总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经验,同样值得提倡与发扬。

当前科学教育改革中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去认真探索,但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处,正是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性变化。要让学习方式与教学行为由原来偏重教师传授转变为立足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习,使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确实能沿着全面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未来公民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贯穿于本书全册的一条主线,正体现了这个要求,它突出了科学教学中如何认识、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的要求,而丰富、多侧面的实践经验更把这一点给具体化了。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一定会进一步感受到:许多重要的科学素养的目标离开了科学的实践、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无法真正达成的。有如本书在各章中所呈现的,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确实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确实能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同时,它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与社会,从而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科学探究的这些功能,正由其本质所决定。单就其一般过程来说,从发现问题,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事实证据,检验与评价结果到对取得的成果进行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不但是一个要以科学精神进行逻辑论证与实验活动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在此,要一并指出的是,突出并不等于唯一,教学中还是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得到整合,这是信息时代,在科学教育中有待不断探索、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本书在这方面也有所阐发,并提供了多例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探索,书中汇集的大量可为科学教学采用的科学信息网站网址,对便利读者探索也是有助益的。

当然,我在这里也并不认为本书已是完美无缺了,一些方面,比如,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对科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评价的改革,等等都还有待作者在今后的教改实践中继续探索、提高与完善。即使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的运用等也有不少值得在进一步吸取先进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创新,继续提升、丰富的地方。学无止境,相信作者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努力,提供新的贡献。

 

 

 

                     袁运开

                                      2002123

注:袁运开教授      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没有想到会在《科学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下写这本书。虽然我对自然、常识课的教学有些体会,但是要成为文字却是一种奢望。感谢宁波教育局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一个通过写作提高自身水平的机会。

关于书名,几经斟酌。当我们开始写作的时候,《科学课程标准》即将颁布,新的科学教材即将问世,而《自然》、《常识》教材即将结束其历史使命。如何把科学教育的思想体现在本书之中?最后我们定名为《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也算是对科学课的态度和追求。

参与撰写本书的是来自教学、教研第一线的老师,完成本书是互相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本书的写作方案由丛书编委会通过,由我设计撰写详细的写作提纲,经过与编委丁耀方、郑水军、马兆家、戴龙图的讨论,确定分章撰写。完稿后由我统稿,并对各章内容作适当修改调整。然后由浙江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姜水根审稿、修改。最后由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欧亚科学院院士袁运开教授审稿,他对这本书的改进提出宝贵的意见,使得本书的观点更加中肯。十分感谢两位老师的指导、帮助。

参与本书撰写的还有鲁建国、朱潮海、罗建平、桑建辉、潘伟峰、崔锡锋、徐卫东、戴振锵、杨存凡、孙风雷、童建杰、徐孟琪等,一些老师提供了资料。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尚有不少欠缺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除了所列的参考文献之外,还参考了一些教育教学文章,有些无法注明,请作者谅解,在此表示感谢。

                                                                                                                                    喻伯军

                                                                                                                                    喻伯军

                                                                           20021212

目  录

第一章   走向小学科学教学的创新之路

第一节    科学教育的历程

1.科学

2.科学素养

3.科学教育

4.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第二节    小学科学教学呼唤创新

1.科学探究

2.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

3.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

4.让学习充满科学探究的气息

第三节    让学习充满科学和人文的精神

1.    科学精神的内涵

2.    人文精神的本质

2.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第二章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1.开放式课堂设计

2.主题式课堂设计

3.体验式课堂设计

4.游戏式课堂设计

5.问题式课堂设计

6.合作式课堂设计

7.讨论式课堂设计

8.侦探式课堂设计

第三章        课堂教学智慧和技巧

第一节              科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1.演示与分组

2.方法的改变

3.内容的转换

4.材料的置换

5.图式板书的妙用

6.数学思想的渗透

7.多媒体的巧用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智慧

1.提问策略  

2.捕捉契机 

3.科学研讨之研讨  

4.问题的应对  

5.材料控制节奏 

第四章        课堂外的研究员

第一节    亲近自然

1.我的樟树

2.我和蚂蚁

3.倾听大自然的呼吸

4.欣赏生命珍爱生命

第二节    贴近生活

1.家里的科学研究

2.玩具里的科学奥秘

3.随时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第三节    走进网络

1.课堂教学中的网络  

2.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

3.寻找资料的捷径

4.纵横网络任我行

第四节    沉浸书海

1.读书:思维的科学探究

2. 书籍的选择

3.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4.学术书推介

第五章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问题习惯的培养

第二节    制定计划的培养

第三节    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实验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第六节    独立观点的培养

第六章   教学案例

第一节        探究式教学方案

1.太阳和太阳系

2.蜗牛

3.热气球

4.水与我们

5.豆子发芽了

第二节        探究式教学片段

1.西瓜虫有耳朵吗

2.粉笔里有空气吗

3.玩小电珠

4.盐到哪里去了

5.物体的弹性

第三节        探究式教学实录

1.玩陀螺

2.霜是怎样形成的

3.乒乓船

4.玩磁铁

5.搬运乒乓球

第一节 科学教育的历程

一、科学

科学一词,英文写作science,本义是知识,源于拉丁语scio,后来逐步演化为scientia,最后演变为science。中国古代没有科学一词,只有技艺一词。但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农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他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虽未形成体系,但是也有值得引以为骄傲的成就。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但科学技术的地位却一直不高。

在古代希腊,科学不是独立的,而被包含在哲学之中,称为自然哲学。从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铁球对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之后,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1687年,牛顿出版了经典力学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里的自然哲学就是科学,后来,人们为了把哲学与科学区别开来,采用science这个词,逐渐流传,遂得到世人的公认。

科学的概念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辞海》的解释: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英国的百科全书上称:“科学是按自然界的顺序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对它们的意义的认识”,德国的百科全书上称:“科学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总和……或者在整体上的描述、有计划的发展以及研究”,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

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科学的解释有不同的含义。现在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一般是: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和方法;是一项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世所公认的关于科学的定义。通常将科学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一般情况下所说的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本书所指科学也即自然科学。

事实上,人们把科学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一般指前人积累的关于科学的知识和经验总和。

科学方法:关于科学自身研究的形式、符号和数学模型,一种特有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和科学习惯。

科学精神:是在对科学真理的探索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

关于科学的本质或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上是这样论述的: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业,而且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

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也有专家认为,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本质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发现已有理论的错误,不断更新科学理论,使之更接近真理。

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其实质是对科学四个层次的教育,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4 10:22:5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喻老师有这本书吗?送一本学习可好?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3#

以下是引用水清浅在2007-2-14 19:46:28的发言:
喻老师有这本书吗?送一本学习可好?

有同感。

一看目录就知道是好书,是一本值得科学教师细细体会的好书,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TOP
4#

书非借不能读也。

网上看看,也很不错。

请喻老师继续发布,谢谢了。

TOP
5#

个人觉得还是看书的好,这是一种好习惯!

水清则好,水浅则灵!
TOP
6#

回复 1楼喻伯军的帖子

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确实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确实能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同时,它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与社会,从而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这个论述,是多么的有前瞻性!
TOP
7#

回复 1楼喻伯军的帖子

从发现问题,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事实证据,检验与评价结果到对取得的成果进行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不但是一个要以科学精神进行逻辑论证与实验活动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
TOP
8#

回复 1楼喻伯军的帖子

,科学探究不但是一个要以科学精神进行逻辑论证与实验活动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TOP
9#

我也仔细看了目录,作为任教四年多的科学老师,在课堂的基础上,我也想寻求创新,让科学课生动有趣起来;也想找找方法,让实验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能收放自如,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我的师傅告诉我,想上好一节课,首先你要会模仿优秀的课例,再根据自己的风格改进,而这本书正好这里有许多课堂教案、实录,可以学习里面的教学方法,处理思路。是很好的书啊~~~~~~之前在淘宝上搜科学类的教法书,课例书,也买了一些,可是太空泛,没有用起来,不知道这本书哪里能买到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