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邹小斌
【教材说明】
本课是磁铁单元的第二课,经过第一课对磁铁信息的收集整理,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磁铁的部分特征,并形成了诸多关于磁铁的问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本课从中选取了磁铁最基本的两个特征展开科学探究,试图强化学生先前对磁铁能吸引铁的认识,并且修正学生原先认为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住(比如铜、铝等金属)的想法。本课的活动只安排了两个,其中第一个实验环节是孩子们首次接触到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他们要体验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修正想法---形成概念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又利用磁铁去辨别物体是否含有铁,从探究和应用上加深磁性的概念,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层次不断递进。第二个活动隔着物体(非铁质)吸铁,学生在前面玩的过程中已经有所发现,本课力求让孩子尝试隔着不同物体,对磁铁磁力的穿透性做一些初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磁性的认识,并为后面学习磁力奠定浓厚的兴趣和先知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2、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学习体验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修正想法,形成概念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1、 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木片、纸片、布条、铁珠、图钉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 杯子和水。
3、 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 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拿着磁铁,接近回形针,回形针吸住了。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除了回形针,磁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在做实验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材料)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 出示实验物体(用课件展示物体)
2、 预测物体能否给磁铁吸引
(1)观察、辨别物体
1、 一一对应地找出表格中的物品。
2、 讨论这些物品的组成材料,并在物品名称中圈出来。如竹棒。
3、 预测这些物品中哪些材料能够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被吸住。能打上“√”、不能打“×”。
4、分辨物体,讨论中要保持轻声。看哪组声音轻动作快。
(2)、小组汇报物体-----材料------预测,不同意见可发表。
3、实验验证,并将实验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
(1)、你们的实验结果和汇报小组一样吗?
(2)、你们实验前的预测和实验结果一样吗?哪几种不一样?为什么预测错误?
(3)、分析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有什么特点?
(4)、1、2两个问题后,教师评价,光靠感觉和猜是不准确的,只有做做实验才能得到科学的结果。
5、教师归纳:磁铁能够吸铁的性质叫磁性,我们可以这样说:磁铁有磁性。)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磁铁能够吸住铁,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比如铝和铜,对吗?(回顾板书,补全板书。)
6、检验铁制品。
(1)、小游戏:比一比谁猜得最准。
问:用你的感官判断这些硬币,哪些是铁做的,哪些不是铁做的?并分类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提醒:不能用磁铁,否则就不公平了。)
(3)、对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有铁的物体有什么更可靠的方法?(用磁铁)
(4)、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说清预测与现象的差异
课件展示硬币成分,引入镍、钴等材料也能被磁铁吸引的课外知识。
(6)并不是所有物品都可以用磁铁去检测,如手表、电脑、手机等就不能太接近磁铁。
三、隔物吸铁:
1、引入并设计实验
(1)、隔着纸张吸铁(回形针)的情景,你看到什么现象?(磁铁能隔着纸吸住回形针)
(2)、隔着其他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3)、用什么实验方法。(分别隔着哪些东西吸铁)
2、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
4、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磁铁能够隔着一些物体吸住铁(非铁质材料)
四、拓展延伸:
刚刚邹老师不小心,把一元硬币掉在水里了,不把手弄湿,你有什么办法,把硬币捞起来?(用磁铁去吸一吸)
教师演示,磁铁隔着水吸硬币。磁铁隔着水也可以吸铁。
板书设计: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住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住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