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化了>>是基于学生在实践水结冰的课堂后展开的,应该说难度要明显小于水结冰,这是因为冰融化这个过程,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往往侧重表面的一些变化,而缺少对本质属性的了解。其中,学生们对于冰在融化水的过程中,温度的转变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表现出层次的不同,一部分学生对此是无知的,并且没有任何根据的胡乱猜测,(这是科学探究活动以前常见的学生的状态,对相关知识表现为空白)。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根据的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比如预测冰融化过程中,水的温度可能上升到10度(实验室空气的温度),8个班教下来,几乎没有学生认为冰融化期间的温度会保持在0度左右,这从他们在做实验过程中老是抱怨为什么温度总是0度可以看出,所以这节课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意思。
在讲解实验方法时,按照书本上提供的方法,其实是不能完成所有教学目标的,本课有一个目标要求查看出冰在多少温度下才会融化,这个临界点的得出根本不可能,所以教学过程中也就模糊处理了这个知识点。
这个实验得出的数据一般比较统一和集中,由于教材中实验设计并不符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所以其实这个实验只进行了一般,即缺少了冰全部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的数据。这点,时间上显然是来不及的,不过我想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杯即将全部融化冰水,以演示的方法读出数据。而当冰全部变成水后,水的温度也将逐渐上升,以致接近实验室空气的温度。
其实,这个实验中得出的数据还是有点意思的。起码,温度稳定在0度左右,变化不大,在完全融化以前,温度没有很大的起伏。学生对于实验后得出的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比较弱,当然这点对于三年级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以后这种能力还需要不断提炼。
对于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学生们大多数能够提出加热的方式(加点热水、微波炉加热、加点热油、在太阳下晒等),而极少数学生能够提出来吹风,加盐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这些学生的经验相对就丰富多了)。于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我请实验室老师准备了形状、大小相同的冰块,装在塑料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赛哪个小组融化的快。
虽然学生为了加快速度,都不遵循规则,但是里面表现出的团结、协助还是让我非常地感动。一些学生把冰块捂在水中,一个小组都把手放在一起,还有学生把冰块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气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虽然最终学生多数都不会记录时间,但是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做好科学探究的同时,对科学课业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更有着团结合作的精彩表现,这些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