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 1996年6月在洪国潘研究员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水稻基因组物理图。
根据中国的国情、未来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当今国际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趋势,国家科委于1992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并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水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最终在分子水平上解开水稻全部遗传信息的研究计划。水稻基因组由12条染色体组成,总长度为4.3亿核苷酸。水稻基因组计划包括三大核心内容,即水稻基因组遗传图、物理图的构建和DNA全顺序的测定。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从事水稻基因研究,其中日本已于1994年构建成功了水稻基因组遗传图,从而使构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成为集中的研究内容和竞争的焦点。根据物理图,能够解开水稻的全部遗传信息之谜,而且通过定位克隆等技术,可以高效而系统地为农业遗传育种提供所需的重要基因及有关信息。
第一家商业网站
在形形色色的网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回望第一家网站青涩的成长经历,尤其令人感慨。尽管少不了摸索和坎坷,这颗燎原的星星之火,无疑引发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质变。在被网络的魅力所征服之后,很多普通人现在成为网络的构建者,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彩世界,在我们眼前展开……
对于现在每天都与互联网纠缠不清的人来说,没有网络的日子,似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也许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的诞生,不过是十年出头而已。
1995年10月31日,张朝阳特地选择自己31岁的生日从大洋彼岸登上飞机。回国创业的决心,让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生日更多了一份“新生”的意味。
1996年8月,ITC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年底,张朝阳花了两万元人民币“攒”了一台服务器,并把这台服务器放到了北京电信(现在是北京网通)刚刚建成的主干网上———这是中国的第一台商业服务器托管,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商业网站。
踏着潮流的浪花走
1994年,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被当时的“互联网”的奇妙所震撼。
“事实上,那时是一些校园内部网之间的互联,也不叫互联网,而叫‘信息高速公路’,”张朝阳回忆说,“我们已经可以通过unix代码和电子邮件进行网上交谈,虽然不像现在有图文界面,但即便如此简单的应用,网络的这种独特魅力也已经让我下定决心,不走正常的道路,而是去创办网络公司,回国创业。”
“那时我就觉得,当今时代有两大趋势———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
这两句英文被张朝阳写在了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国在线”的封面上。
1996年7月,张朝阳正式开始了他的融资之旅。
“那两三个月里,我经常往返于中国、纽约和波士顿之间。”张朝阳无比感慨地说,那个时候美国的风险投资人根本不相信远在中国的创业者。
为了给投资人打电话,他在美国大街上的公用电话亭排队,他甚至尝到过被投资人赶出办公室的狼狈滋味。这个时候的张朝阳,为了拿到融资而忍受了颇多美国投资者的耍弄。“他们把我耍得团团转。”张说。
“最终经过很长时间的接触才确定了三个比较有兴趣的投资人,而我已经被折磨得很厉害了。可能是因为当时我很年轻,气势很强,做事情也很专注,他们三个可能就是被我眼中流露出的对成功的欲望所吸引,才给我机会。事实上,也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引荐下,我才得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这是爱特信公司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蒂教授和斯隆管理学院的爱德华-罗伯特教授。
这笔对张朝阳来讲重要之极的投资共有22.5万美元,尽管最终只有17万美元供他创业,但他终于可以开始做他想做的事了。
在摸索中活下来
可是,具体到做什么样的业务、怎么做,又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此进行探索,做技术提供者,还是做信息提供者?
防火墙软件是他第一个想到的项目,还与以色列的公司进行过接触。他也考虑过为本地企业做一些网页设计,但最终,他决定还是先做一个网站。至于这个网站开通后在上面放些什么内容,用张朝阳的话说,是“用了之后一年的时间来探索”。
当时张朝阳的股东之一尼葛罗庞蒂还投资了美国的另一家互联网网站“热连线”。正是“热连线”最初发明了网络广告的商业模式。
这也给张朝阳带来了很大启发,他去美国拜访了“热连线”。当时的“热连线”雇用了大量记者去采写新闻,他们写了大量高质量的短文章,图片新颖,报道方式也与当时的报纸杂志不同,特别适合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流量非常大。
但经过了短暂的合作后张朝阳发现,这种运作模式的成本也非常巨大,在他看来,这样的成本支出根本不是爱特信这样的新兴公司所能承受的。张朝阳开始思索,是自己在网站上做内容,还是建立一些链接,让访问者能够借此看到更多信息?
他尝试着将内容用超链接的方式列在自己网站的一个栏目里,居然收到了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很多人都去看,这样我就不用做内容了,直接罗列。”张朝阳很兴奋,这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本质———超链接。“事实上,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迅速膨胀,就是靠了超链接。”
这些链接在当时的爱特信上也有个自己的名字“赛博空间”,后来改名为“指南针”,链接的流量已经越来越大,链接上开始有了各种内容,包括新华社的新闻。“那个时候上爱特信的网民直接看到的就是超链接这个频道。”张朝阳说。
成长,不可阻挡
1997年的一年里,爱特信信息平台上的内容成为中国主干网CHINANET(163)上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2月,爱特信公司成功地引进了英特尔和IDG等国际公司共220万美金,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的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谁又能想到,仅仅6年之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
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现有的IPv4协议中解决不好的其他一些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成功,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竞争中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首次在全国主干网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采用率达到80%,这对摆脱互联网领域依赖国外核心设备的被动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53亿人,宽带网民数达到2.14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CN域名注册量达1218.8万个,网站数量持续增长至191.9万个。
现在,我们正大踏步地迈向提倡个性化的Web2.0时代,个人不再作为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一种主体参与到了互联网中,个人在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之外,还同时成为了互联网中主动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与“网”同在。
■延伸阅读
完成中国顶级域名注册
1990年11月28日,在王运丰教授和维纳?措恩(WernerZorn)教授的努力下,中国的顶级域名.CN完成注册,钱天白任行政联络员。从此在国际互联网上中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联接,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拥有全功能Internet
1994年4月20日,建立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之间的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网络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成功。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鄄ternet的国家。此事被中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