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蜗牛(一)教学设计》是《科学课》12月教科版的一篇文章。去年我教三年级时,感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做的很不到位。这篇文章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讲的很
非常清楚,借鉴性很强! 一.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改变教科书的设计,在观察前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后再开展观察活动。(免得观察中途,学生出现问题,影响观察)例:课堂观察遇到蜗牛缩进壳里,要让蜗牛醒过来。
二.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对细节的观察是个弱点,如果按书上设计走,则时间不够,把教学重点全上完,则容易导致观察不细致,走过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观察、发现,便于观察做透。(我之前注意了这个问题,却没想到怎么解决)
三.本文环节设计:1.谈话了解学生的认识,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梳理并认识蜗牛生活在潮湿的环境;2. 让蜗牛醒过来的方法,放入水中;3.观察蜗牛的身体,开门见山的提出观察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思考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讲述他们的想法,进而认识科学的观察方法,(不是直接给出观察方法)。观察前的思考保证了后续的观察活动目的性和有效。思考观察方法,老师用问题帮助引导,帮助学生思考观察可能出现的问题。 避免后面观察受影响。再明确要求;4.观察蜗牛的运动,明确观察目的,思考观察方法,分组活动,交流,观察在其他物体上的爬行(分的很清楚)5.延伸,回家饲养
四.引导学生对壳的左旋和右旋,目的在于学生感悟到仔细观察会有更多发现。而我以前,把这里讲的清楚,多余让学生体会观察。有时候,我们的科学课过程体验更能帮助学生科学素养提高,而不是去告诉他一个答案。
植物观察和动物观察课,我都感觉不容易教学,要多学习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