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1、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我们学校通过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打破一些学校以参加各类竞赛为目的,以训练点的形式进行科技教育,在全校全面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它具有普及性,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的面非常广泛,参加活动的人数也非常普及。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有所发展。
2、培养学生四种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1)、科技参与意识。就是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只有参与才能获得科技技能,才能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科学素养。
(2)科技实践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懂得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科技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只有科学技术才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社会实践也指导着科技发展方向。人的科技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3)科技竞争意识。就是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4)科技创新意识。就是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发展与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发明与创造,而一切科技创造发明都是从科技创新意识开始,创新意识是进行创造的前提。因此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科技活动课程培养的最高目标。
3、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它概括为四个方面:观察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善于观察事物,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完整地观察事物,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通过思考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动脑的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使他们学会动手,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简单的实用技术。通过发明创造的活动,培养学生不但能够借鉴前人的智慧和宝贵经验,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发明创造。
4、寻找科技教育的新途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化的源泉。”
为此我校提出了“以科技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途径,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的思路。”确立了“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按学生年龄、个性、兴趣开设不同的校园科技活动班: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科技活动类型10种:建模、小鲁班机床、电子百拼、航模、海模、石膏像、陶艺、机器人、小实验、摔跤。学生可以自己自愿报名参加活动,每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发展。
2、小学科学课外延伸的活动内容:
科学探究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在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却需要学生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其他的信息资料来补充知识;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的所得来发现结论;需要收集各种资料来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将自己的所得告诉他人。一个如此繁琐的活动过程,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何况只是小学生呢?我们不能奢望这样的探究活动在我们的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来完成。所以我们学校提出以科技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为目标,开设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如:种植凤仙花、养蚕、鸡蛋保护器、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等。
3、具有挑战性的科技活动:
校园科技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是集实践性、实用性、活动性、技能性,创造性于一体。又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实际,把科技活动渗入到学校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带有挑战性的校园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力、实践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在日后社会里的生存和发展打好基础。
如:制作飞行器、设计赛车等
4、引导学生在校园科技活动参与中能够尝试小发明创造。
(1)、指导性创造。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有意为学生提出创造发明的条件,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智慧。开始学生的发明创造往往是粗糙的,低层次的。教师要加以指导。培养启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2)、开发性创造。学生一旦在发明创造中尝到了甜头,获得成果。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起创造的灵感。这时学生就会开发性地去创造。
(3)、指导性创造向开发性创造的发展过程。
5、建立校园科技活动评价机制
(1)、活动开设情况;
(2)、活动课的质量;
(3)、学生的学习质量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检查考核、实际操作、竞赛评比、成果展览等。
三、研究原则:
1、普及性原则。活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手段的使用都必须根据学生的特定和发展规律。尽量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在活动中起导向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
3、实践性原则。在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现代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操作、实践等活动,既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
4、创新性原则。科技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项小制作、小发明或写几篇小论文,其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灵感。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5、合作性原则。参与科技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一项成果的获得需要几个人的共同合作,集体攻关,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四、研究对象及操作方法:
1、研究对象:全校1----6年级学生。
2、操作方法:
(1)每周六同时开设学校科技活动班。
(2)每月一次带有挑战性的科技活动。
(3)每学期一次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活动。
(4)各个年级科学课外延伸活动,课余时间。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这2年多的时间,已有初步的模式。接下去更深一步的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4月至5月)
1、确定课题,人员组合,制定方案,分工落实。
2、学习有关指导性文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
1、总结回顾前阶段我校开展校园科技活动的成果经验。
2、围绕课题组织开展校园科技活动。
第三阶段:实验结题阶段。(2008年5月)
1、整理材料。
2、写出结题报告。
六、实验成果反映形式。
1、有关活动资料(活动记录,照片,活动案例,实验报告(即小论文),获奖证书等)
2、总结报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9 19:03: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