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慈溪西小四年级教学反思专贴 [复制链接]

31#

 

声音单元第67课:


教学进度比较慢,这两课合起来上的。(不当之举、无奈之举)。学生观察“鼓膜”的振动时,开始还按要求敲打出声,后来有一个组大喊了一声,观察到气球皮振动地很厉害,其他组纷纷效仿,教室里就形成了很大的噪音。我赶紧让学生停了下来,并顺势引入了第7课:你刚才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捂住耳朵?教学进行地较顺利。


但是,作业本中那题耳朵各部分的功能连线,正确率却不高,分析了一下题目,觉得在教材的基础上又难了一些,加入了把声波转化为振动,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等内容,个人觉得不是很必要。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2#

 

我们的身体单元第1课:身体的结构


这学期的时间一晃就要过去了,我还有一单元的课没上,被搭班的老师念死了。这一课与上单元的的单元检测一起进行的,上得比较简单。与上一阶的学生相比,这群孩子对自己身体的研究更感兴趣一些,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单元起始课并没能很充分地展开感受活动,但孩子们的热情很感染我!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3#

 

我们的身体单元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上这课前,看到了贝贝的本课教学设计----“让骨骼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上课”觉得这个设计非常有趣,应该能吸引学生。于是,实行了一次“拿来主义”,用贝贝的教学设计来上课。效果嘛,怎么说呢?一半一半。


一半是好的,当学生看到我提着他们早就非常感兴趣的“骷髅”进教室(小组代表帮着领取、整理仪器时“偷”看到的),是用尖叫声表达他们的兴奋的,然后,通过与骨骼老师兴致勃勃的对话,学生对骨骼、肌肉、关节有了很深的印象,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半是坏的,可能是我的教学风格本来就跟贝贝有较大的区别吧,不仅学生、就连我自己也不大适应,我觉得照贝贝的设计,如果要顺利活动,需要教师夸张的表演,学生默契的配合。平时我的课比较平实,因此突然间想夸张一些,大家就不适应了,自己觉得挺别扭的,学生也过于兴奋了,不得已,课的中途得停下来维持一下课堂秩序,那课堂就不连贯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觉得“活动+活动”式的课堂固然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但过分倚重于形式,有些浮的感觉。可能我真的不适应这样的课堂吧,又或者我缺乏足够的幽默感吧。其实我真的很喜欢贝贝展示的那种完全放松、真正愉快学习的课堂的,我想学生一定也会很喜欢,有机会的话,在合适的课上,我还想再试试。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4#

嘿嘿,一样的教材,可以有千万种上法,谢谢夸奖与欣赏,记得也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拿来主义也要有加入主义,成为自己的东东,能有最深的体会,是吧。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35#

 

我们的身体单元第3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本来想加快速度,把34两课合并掉的,但本课的内容很多,尝试失败了。还好,这一课的探究活动学生开展得很不错。


1、测量运动前后的心跳和呼吸,为节省时间,我让一半同学测了心跳、一半同学测了呼吸,然后互相交流,也能达成教学目标。但也有一个问题:学生虽然知道运动后心跳和呼吸会加快,不测也知道,而真正测过的却很少,这关系到实证精神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一分为二的做法就很不到位了。顺带一句,学生的思维其实是很灵活的,可以体现在很小的点的,这次测量活动需要全班同学跳跃两分钟,我提出:“我们尽量轻一些,楼下还有班级。”学生立刻建议:“老师,我们到外面的走廊上去跳吧!”很好的建议不是吗?


2、体验“反复吸口袋里的空气时”,有些学生带来的袋子比较大,他们把自己的脑袋都装了进去,觉得好玩,我只是提醒他们觉得不舒服了立刻停止实验,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也是学生的一则创新思维呢!


3、用火柴检验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学生都看到呼出的气体能熄灭火焰,觉得很惊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看看书本上的吸入、呼出气体比较表,效果非常好。但是,这次实验中,居然有2个四人小组实验不成功,他们收集的呼出气体不能熄灭火焰,我在课上第一个想法是他们收集的方法不正确,由于时间紧张,没有组织讨论(非常可惜),直接提出这个想法,但正如前面说到过的,这个班级的学生非常有自己的个性,并不会盲从老师,我说:“是不是你们没有严格地按要求收集气体啊?”他们很肯定地回答我:“按要求做的”。离下课只有3—4分钟了,我只好让他们下课后再试试,接着我下面的教学了,总得结课吧。然后,下课后3分钟左右,语文老师就冲进来了,两个组里有一个组动作比较快,又收集了一瓶呼出气体,能熄灭火焰,还有一个组来不及,只好不了了之。唉……时间!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6#

 

我们的身体单元第45课:


已经1224日了,31日前只剩下3节科学课,还有4课内容、一个期末检测,前松后紧,成了我的大问题!其实,前面也并没有怎么松,就是出去参加了几次教研活动,挤掉了一些课,又插入了单元测试,就变成这样了!看来下学期如果有外出听课,还得把课上好了才能去。


45两课并起来上,我把第4课简化了,大约用了10分钟,重点上第5课。以前总觉得模型、图片的效果是差不多的,第2课时用了骨骼模型后才感受到立体化的强势,于是本课又把人体内脏器官模型搬进了教室,11的模型给了学生很大的震憾,以馒头旅行的顺序来认识消化器官的形式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本课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要提出的问题是:课前我做了书本中塑料管内移动米饭的实验,由于煮熟的米饭很粘,模仿小肠蠕动其实是很难成功的,因此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塑料袋模仿胃的实验设计得很不错,中午食堂刚好供应青菜豆腐汤,我就装了12个袋子,下午第一节课时就让学生看看中午吃的豆腐汤在“胃”里会变得怎么样,实地取材非常成功。可惜的是本应提升学生思维的前后两次画图,由于时间紧张,没能开展,是个遗憾。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7#

 

我们的身体单元第67课:


上这两课最大的教训是: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


提个问题先:吃饭时咀嚼食物,一般咀嚼几次后咽下去?这课是上午第3节课上的,为了节省时间,我让学生中饭时去观察一下嚼5次后、10次后米饭的状态,这个5次、10次是我想当然的结果。然后,中餐时我和这个班的学生坐在一起吃饭,发现学生嚼5次后米饭基本上没有变化,10次后还有许多是整颗的,我自己试了一下,发现其实我习惯每口咀嚼20多次才咽下去的,看来,“长时间咀嚼”的次数由于想当然失误了。


“观察牙齿”这个活动学生数出来的颗数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数据五花八门,意外之余,查找原因很明了:这群出孩子正在换牙,不少同学掉了好几颗呢!顺势转到观察成年人健康的牙齿和蛀牙,这才走得比较顺利。


最后一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想当然地认为这课非常简单,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可是,进行了前测发现,学生其实对人体器官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陌生,要说出各器官是怎样协同工作的,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是个难题。无奈,这里花了比预设更多的时间。使作业、复习内容方法交代时间变得非常非常紧张!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8#

 

写在最后:


又一学期过去了,最后一周零一天,学生的时间被语、数、英占满,我嘛,结束了本学期的科学课,又要开始忙教导处的一干事宜。不过,考试前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空,就补上前面的反思,还要细细地做个学期盘点啰。


1.第一个最清晰的感受是本学期新接手的这个班学生真不错!很欣赏他们的那股较真劲儿(虽然时时会给我找麻烦),也很感动于他们探究科学的热情,更佩服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一学期来,教学十分愉快。


2.修订版的教材整体水平提升不少,更贴近学生的发展了,活动设计更合理了,操作起来也更顺手了。


3.说到了教材,更要提提作业本和教参了,其进步是更加巨大的!现在的作业本,有利于学生巩固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实验记录,很实用;现在的教参,在教材说明、教学目标等方面比以前细致地多,真正起了指导教学的作用。


4.本学期,我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也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关注,获益匪浅,感觉到网络研修真好。


5.说说这个贴子吧,创贴本意是让同组的另两位教师也参与进来,可是一来他们并非专职,时间上相对比较紧张,二来他们都是初出茅庐,持观望态度多些,我总是催他们晒一些反思出来,可是他们老觉得自己的反思质量不够,不敢拿出来见人。这方面呢,我得再努力一把!


就这样结束吧,下学期再开新贴,觉得一品轩、草帽、贝贝的提议很好,下学期要不建个统一的反思贴,大家一起写,对比着看,能更好、更方便地进行交流。

慈溪 蒋老师麾下
TOP
39#

同意,支持,下次把大家的一起联合汇总起来,搞个特色,说不定还能成为地区课题的发展方向(嘿嘿,有点贪心的样子)
让一切归于平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