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下科学教学反思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后随笔 [复制链接]

11#

向李老师学习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2#

  这个星期由于受到学生上课秩序的困惑,一直在思考并逐步的实行着积极评价引领学生主体参与科学学习的活动,由于没有像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一样开展了始业教育,这一周利用各种机会向严益锋老师、陈剑秋老师等介绍的方法慢慢开展了一些教育和引领工作: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通过“学材准备、课堂纪律、作业练习、小组合作、科学日记”五方面进行了考评,开始我使用“揪差的方法”,主要批评违纪和扣分,结果效果不好,周末不断反思,决定大大的进行激励性评价来操作,(其实一直担心这样的方式对于高段学生是否可行很是不放心)结果发现小孩子气其实还蛮是在乎的,下课老是偷偷到我的记录单上来看看自己的表现,而且学生现在只要看到我一停下来了,就自觉开始做好并小组内互相督促了,两周内出现这样的现状让我很是高兴,但是这个方法还只是初步,长远的看怎样发展性的操作让学生有一定的”奔头“是最主要的,有好经验的老师,包括上述两位老师能够给予指点。
TOP
13#

以下是引用李愉均在2008-9-6 19:21:00的发言:

我很想具体了解版主对于这一环节的具体指导方式或者教师的问题设置,怎样达到让学生明了对比实验的感性认知,我对于这一课教师和学生分别要到到怎样的一个认识,还不是很明白,真诚得到版主的指点。QQ:290920043邮箱:    lixu1818132@126.com    谢谢


很不好意思,这几天忙着开会,没上来论坛,其实,对孩子们的实验指导我主要是采用画图的方式,不管孩子怎么设计实验,我只管一一板画于黑板上,然后其它孩子在这样的"一目了然"中试图改进实验设计:首先得有水、无水;,放在怎样的环境下?怎样考虑其它条件?放一粒还是几粒种子?至少几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有什么好处?引导指向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与严谨性。


在这样的指导后,还是有一部分孩子会在温度和光等条件控制上犯错误,不怕,化一点时间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互相促进:放在阳台上的有光同时应考虑温度及水分的差异,放在冰箱内应该考虑到光的差异,加上盖子会不会影响空气和温度?抽气枪能不能全部抽掉空气?这样的互相启发能让孩子们对比较实验的设计有更全面的认识,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允许孩子们慢慢来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2 10:25:12编辑过]

TOP
14#

 

创造使用学具让实验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是改变纸梁的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这一课的研究,由于学具中有每人20个垫片的,所以这一单元我都采用了这个垫片。第一课时原本想采用硬币来当垫片的,但想想让学生人人带硬币还不如垫片的实验效果好,因为硬币个重较大,很可能在平的纸梁上一个硬币都不能承受。但是在一课垫片还是遇到了问题。


    当改变纸梁形状后,把纸梁折成wu、凹槽等形状后,学生发现四人小组的共80个垫片仍然不能使纸梁塌陷,尽管我们把柱子的高度定在2厘米。怎么办呢?怎样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呢?学生实验陷入困境。通过小组讨论,其中一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方法:用一元硬币和垫片同时实验获得实验数据。


    方法遭到了其他小组的质疑:一元硬币和垫片是不等的,不能作为实验的有效数据。


    实验小组提出了他们的改进实验方案:他们是把一元硬币和垫片各称重后换算得来的。


    其他小组仍然提出:怎么能称出一个垫片的重量呢?而且垫片和硬币不能在弹簧秤称的。并且学具中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根本不能称出,结果还是不精确的。


    实验小组和在其他小组的共同帮助下得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实验方案:先用一元硬币和垫片同时来做实验,(临时硬币不够)做出实验结果后,再使用弹簧秤称出3个一元硬币的重量,然后称出10个垫片的重量,通过换算得出一个一元硬币等于几个垫片,以此推算出共计几个垫片使上述形状的纸梁塌陷。称重方法则可以用透明胶来粘合。


听了实验小组和大家的商量办法,真的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智慧了不起。低估学生的潜能真的好可怕,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顶针”和“斤斤计较”也让我感到学生对于实证精神的可贵。


    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21世纪的中国“诺贝尔”就要诞生了。

TOP
15#

以下是引用李愉均在2008-10-12 21:01:00的发言:
 

创造使用学具让实验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是改变纸梁的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这一课的研究,由于学具中有每人20个垫片的,………………通过换算得出一个一元硬币等于几个垫片,以此推算出共计几个垫片使上述形状的纸梁塌陷。


学习中!佩服楼主的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不过,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几枚硬币和多少垫片的方法来计算承重呢?几枚硬币可以作为基本承重!

TOP
16#

以下是引用李愉均在2008-10-12 21:01:00的发言:
 

创造使用学具让实验柳暗花明又一村


   


个人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如果自己再课前做做实验,大致是可以估计出垫片的数量的。那么到上课时,完全可以确定一个基数,再这个基数再去加垫片,这个活动其实和四年级溶解单元中,怎么放盐有点相同的,不知楼主是否也同意?不过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养成对数据的如此的“顶真”,教师的功劳肯定不小!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7#

说的没错,的确在课前没有去试过,课前的准备经你这么一提醒,自己确实还是做得不够哦。谢谢,有启发。
TOP
18#

希望你再接再厉,给我们更多的反思和启迪!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19#

感谢新版主的鼓励和帮助和指点,一定很认真去钻研,不负版主厚望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