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年4月小学科学教研网每月研修体会 (杨君名师工作室成员) [复制链接]

11#

孙佳龙老师
1、课前活动。丁老师用选择用各种方式,光,热让风扇转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还借此引出能量。一节好的课需要这样有趣味的有目的课前互动,引人入胜。
2、言语、教态部分。通过师生家常式的谈话,以超速标识为由,一点点带领学生进入研讨的重心点,由孩子自己体会出无形的能量。看似家常的谈话,但没有一句是多,句句都是引起学生认知的切入点。上课教师忌啰嗦,将课堂更好回归给学生。
3、学生主体。整节课,丁老师没有老式教学的“老师让学生怎么做”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主动说中应该怎么样,无论是实验的注意点,如用手挡,统一起点,特殊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得出,学生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只是在旁边配合引导。
4、严谨复证。利用仪器将主观的感受精准的量化,得到直接的结论进一步复证学生得出的结论。让学生体会科学结论的严谨度。
5、STSE目标的达成。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同时通过举一反三,以“安全”为切入点,更好的拓展中让学生认知“能量”在我们的身边。
TOP
12#

杨明艳老师
丁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这节课全新的打开模式,感觉上课时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因为丁老师的设计而变得不是问题,比如“能量”一词的引出,本来是个难题,孩子们很多都会说“力”或者“冲击力”而不是能量,但是经过丁老师的设计,让孩子们各种体验之后,孩子很自然的就说到了“能量”,让这个领人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而关于能量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如果让孩子直接说出来,显得苍白无力,而经过孩子自己体验之后再说出来就显得很有说服力,还有后面实验设计及操作,我们平时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引导,而今天丁老师课堂上,孩子们一翻体验后就很自然的想到了,真的让人佩服。希望以后的每月研修都能有精彩的课堂展示,期待!
TOP
13#

赵倩老师
丁老师从神奇的小风扇开始,利用不同的能源驱动风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出了“能量”一词,教师创设赛车情景,限速10跟能量的联系,先让学生用手感受小车的能量,然后用其他物体来感受小车的能量,最后通过小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长短来比较能量的大小,把能量从感性变成了理性递进,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学以致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TOP
14#

周利丹老师
丁老师通过神奇的风扇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通过感受撞击小实验,一步步感受体验,让看不见的能量变为可见。初步了解能量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并思考注意事项,充分做到了已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丁老师的语言精炼,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教具中刻度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减少了学生测量时间以及避免了学生测量错误。数据不是以往常的数字体现,而是用标点的方式呈现去,让学生一目了然。最后根据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TOP
15#

张肖谢老师
运动与能量中能量是抽象概念,需要让学生萌生强烈兴趣,长时间体验,学生才能反馈和输出。丁老师通过贴近生活的场景,循循善诱,通过几个体验活动,几个体验活动是常见的,学生曾经玩过但没有思考过的,活动之后让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了直观的感受。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孩子发自内心需求,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动性,三四年级的孩子也能尝试着设计实验,非常不容易。主体的实验活动也非常精巧,实验过程、数据整理和呈现、结论总结也是非常的扎实。在科学课中还能渗透人文教育,安全教育也是锦上添花。
TOP
16#

王梓榕老师
引导学生聚焦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可设计的地方不仅仅是在课堂探究活动,从课前导入环节,学生就一步步踏入老师安排的“陷阱”之中。小风扇看似只是个普通的小奖品,实则引出了能量一词,学生对能量一词有了比较具象的思维,。教师采用赛车,限速这种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先用手感知车子的能量,这是最直观的,但是无法用数据呈现,进而用物体来感受,最后才是常见的用木块移动距离比较小车能量大小。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渐从感性转为理性,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得出结论后,又采用信息化测力工具进一步证实结论,比弹簧测力计更巧妙效果更好。最后将课堂所学内容回归到生活实际情况,从科学学科角度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心中安全意识,本节课体现了实现科学来自于生活,科学也服务于生活。
TOP
17#

以上是我们工作室4月研修的体会。
TOP
18#

这种形式体现学习每月研修的反思挺好的,都收集总一起了。
TOP
19#

杨君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很接地气,学习!
TOP
20#

丁老师的课有没有视频资源分享,很想学习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