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米饭的咀嚼——两张记录单的对比 [复制链接]

1#
《物质的变化》单元有很多美丽的化学变化,其中米饭与碘酒混合产生的颜色变化现象很经典。在实验操作后,我发现两张记录单很有意思,也很容易错。



上图的记录单比较常规,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把自己尝到的味道记录下来。但是,如果稍微改变以下,如下图,学生的错误率就直线上升了。


上课实验时候,我们能得出淀粉和碘酒混合产生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但是这张记录单是要思考不咀嚼时淀粉多,还是咀嚼20次时淀粉多。相对来说这张记录单更有思考性。

记录单的妥善设计、合理使用能给我们更意想不到的作用。
最后编辑临海市高霞霞 最后编辑于 2022-04-02 15:35:23
分享 转发
TOP
2#

的确,合理的记录单更能促进学生的细致观察。
TOP
3#

第二张记录单真的可行吗!?我表示怀疑,
TOP
4#

回复 1楼临海市高霞霞的帖子

的确提醒的很有道理!
TOP
5#

说说第二张记录单的观察结果,我估计米饭一定要少一点,效果才会明显。
TOP
6#

还没上到这个单元,感觉这样改会更科学,应该会成功,可以通过调整碘酒的浓度来使现象更明显!
TOP
7#

只有实验,才能够检验效果!
TOP
8#

有点像四年级食物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通过咀嚼不同次数,对比得出结论。
TOP
9#

第二张记录单,若没有精确地数据支撑,很难有明显地现象。
TOP
10#

对比要显著,设置条件是关键。
TOP
11#

这里面隐含的是不是在口腔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呢?
TOP
12#

米饭多的话,咀嚼20次还是不足的。
TOP
13#

10次和20次看上去好像是2倍关系,其实没有太大差别,除非一口饭的量很少
TOP
14#

这个四年级消化系统时学生已经有点接触,但知识方面不一样。个人觉得米饭咀嚼的时间长点,实验的效果会更好点,因为咀嚼时间长了,淀粉与唾液化学反应越明显,淀粉流失量更大。
TOP
15#

第二张记录单可以把对比的量改成更明显一点,否则容易造成混淆。
TOP
16#

现在变这么难了?碘酒滴上会明显吗?
TOP
17#

米饭外观的变化应该是明显的,但是加碘酒的效果会明显吗
TOP
18#

上周我刚好上到这节课,我发现这个10下和20下是有问题的,米饭吃的多少没有限定,如果太多10下和20下区别不大,含淀粉量很多,而且由于与碘酒混合程度更高,显色更加明显。学生基本无法做到20下看到明显的现象,反而会更加蓝紫色。建议3份米饭数量一样而且要少量,可以把咀嚼次数扩大20下40下进行对比,这样更加明显。我后来就这样。
TOP
19#

有意义的拓展实验,支持
TOP
20#

可以亲自实践一下
TOP
21#

有些实验记录需要老师细心指导,学生才会懂得怎样填写。
TOP
22#

对比实验,要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或是实验数据的对比
TOP
23#

实验出真知
TOP
24#

细致的对比
TOP
25#

10次自己试了下,现象不明显,比较不出来,还是改成时间了
TOP
26#

10次和20次变化不明显
TOP
27#

第二张记录单,我迟迟不敢做这个实验,咀嚼10次、20次的米饭,再让学生吐出来去做实验,学生有点接受不了吧
TOP
28#

我感觉咀嚼不能用次数来区别,用时长更合理一些。
TOP
29#

第二张记录单比较像真正的科学研究。
TOP
30#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意第一张记录单更加合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