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科学作业设计难在哪里?
作业设计:昆明市五华区江滨小学 杨娇
设计点评:昆明高新一小教育集团海源校区 马莹华
中长期作业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中长期科学作业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独创性思维。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完成中长期作业的情况不容乐观,能够坚持圆满完成中长期作业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么设计中长期作业的设计难点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看一份案例。
一、作业设计主题
四年级上册课后中长期作业《豆芽成长记》
二、作业设计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复习巩固种子发芽条件和植物生长条件、以及根、芽、茎生长顺序。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作业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要求,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条件后,对作业进行如下设计:
探究开始前和学生探讨昆明的美食小锅米线,引出“豆芽”这一配料。再制定探究计划,让生活与理论联系起来。确定主题后,准备探究材料:绿豆种子、沥水篮、小盆、2块纱布、黑色塑料袋。再和学生约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并提交观察反馈。其中探究步骤很重要,这是豆芽菜是否自制成功的关键,也就是先选种,再泡种,然后放种,最后装袋。特别提示:用黑色塑料袋放置沥水篮,定期喷水,观察记录。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假期就能实施了。
四、作业设计点评:
江滨小学杨娇老师设计的四年级中长期作业《豆芽成长记》从昆明孩子早餐常见的“小锅米线”需要豆芽菜入手,让孩子做身边能做的科学种植,引发了学生极大的种植兴趣。换句话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设计中长期科学作业的前提。
第二,为了更有效的实施和评价学生“中长期”作业,需要老师的定期反馈和评价。中长期作业刚开始时,学生觉得很新鲜,兴趣很大,时间一久就出现了耐心缺乏,半途而废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定期把自己种的小植物带到学校里来,互相介绍自己的“小成果”,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苦与乐,从中体验、感悟种植的乐趣。同时也可以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互相进步。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种植的小植物,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为主,调动他们研究的积极性,激发研究的兴趣。对于每位学生的观察记录,定期开展“观察成果研讨会”,把学生所有的发现整理出来,有目的地进行研讨、交流。
第三,重视家长资源的能量发挥。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工作,对于学生中长期科学作业相当重要。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利用家长资源,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能量来源。
有效地完成科学课中的“中长期”作业,能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科学研究没有终点,作为科学老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