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奥会冷知识问答 [复制链接]

1#
冷知识一:冰壶到底刷的是啥?
答案就是冰粒!制冰师要在冰面上均匀喷洒纯净水,形成均匀的冰粒,也就是“打点”。
这些冰粒在冰壶下方创造出空间,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摩擦,并且考虑到冰壶底部呈凹陷状,这个小小的空间也阻止冰壶吸附到冰面上。当其滑行于冰面时,会使冰粒微微融化并形成另一层薄薄的水,这样冰壶就可以更平稳地滑行啦。
最后编辑方芳 最后编辑于 2022-02-07 16:23:02
分享 转发
TOP
2#

冷知识二:为什么要刷冰面?
通过刷冰可以瞬时提高冰的表面温度,使冰壶走得更远。刷得越用力,冰珠顶部就融化得越多、变得更滑,反之,如果壶离圆垒或圆心足够近,不需要滑行太远,刷冰员也就不需要过于用力刷冰。有各种各样的刷子——玉米刷、马毛刷,以及更高端的合成纤维刷。
此外,刷冰员沿着冰壶滑行的轨迹刷冰,还能改变冰壶运动的方向或速度。
既要控制冰壶运动方向又要控制冰壶运动速度的精髓就在这里!

最后编辑方芳 最后编辑于 2022-02-07 16:32:26
TOP
3#

在家怎么自制冰壶?
找一个碗,往里面装满水,上面放一个带把手的鞋刷子,放进冰箱冷冻成冰,你就得到一个“高仿冰壶”啦。

最后编辑方芳 最后编辑于 2022-02-07 16:25:43
TOP
4#

感谢分享
TOP
5#

有点意思,这是现成版的研究摩擦力的样本。
TOP
6#

冷知识三:短道速滑为什么要摸冰?为什么他们在过弯时都摸冰?难道是为了耍帅?
短道速滑的速度比较快,弯道的倾斜角度比较大。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身体和腿,其实是不太好完大角度倾斜的,相反还会因为离心力过大而被甩出。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持重心和身体平衡,运动员们才会在过弯时进行摸冰。
最后编辑方芳 最后编辑于 2022-02-07 16:32:36
TOP
7#

冷知识四:短道速滑为什么要背手?
之所以选择背手,则是为了减少迎风面积,降低空气阻力,维持高速滑行。
TOP
8#

这些动作都有科学道理。
TOP
9#

看冬奥,涨见识。
TOP
10#

在家怎么自制冰壶?
找一个碗,往里面装满水,上面放一个带把手的鞋刷子,放进冰箱冷冻成冰,你就得到一个“高仿冰壶”啦。



方芳 发表于 2022/2/7 11:58:49

这个倒是值得一试哦,过年一起玩玩挺不错的
TOP
11#

很好的给孩子介绍摩擦力变化的实例
TOP
12#

涨知识啦。
TOP
13#

在家怎么自制冰壶?
找一个碗,往里面装满水,上面放一个带把手的鞋刷子,放进冰箱冷冻成冰,你就得到一个“高仿冰壶”啦。



方芳 发表于 2022/2/7 11:58:49 碗底的磨擦
TOP
14#

冰壶就跟下棋一样,挺烧脑的。
TOP
15#

“五面裸眼3D”制造冰立方

空中的一滴水墨凝结成冰,一块冰立方从地下升起,24道激光在上面回顾历届冬奥会,最后停留在北京;6个冰球运动员快速击打,配合激光“雕刻”碎冰,一个冰五环最终显现出来……当冰立方被激光“雕刻”成晶莹璀璨的五环时,燃爆了现场,也点燃了屏幕前观众的热情。

据介绍,“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上升又降落的冰立方,则使用了三维数字装置,借助五面裸眼3D效果实现。
TOP
16#

冰立方长22米、宽7米、高10米,是由LED屏组成的。五环本身也是一个LED屏,当它亮相的时候,位于看台4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配合着激光的“雕刻”,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渣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视觉效果。
TOP
17#

数字水墨冰瀑承载中国人的浪漫

开幕式现场,“黄河水”倾泻而下,滚滚而来。随后,河水慢慢冰冻,变成一片冰的世界。

这块竖屏是一块近60米高、20米宽的LED屏,名为“冰瀑”。

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解释道:“屏幕中的水流图像,是经过图像处理算法而形成的。机器‘学习’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建立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我们将三维动画转化为激光机需要的点位数据,并实现快速的效果迭代,满足创意更新需求,这是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

平地竖起这样一块大屏,并非易事,第一个考验就是大风。冰瀑建好后正是秋冬季节,场内的风速足以把屏幕撕烂。

支撑团队为了研究鸟巢场内的风是如何刮的,记录了一两百种风况,还设置了模拟实验。最终团队将屏幕的宽度从30米调整到20米,还采用了透风的格栅屏,才解决了风的问题。
TOP
18#

42000块LED模块组成全球最大地屏

开幕式上流光溢彩的舞台与演员表演交相辉映,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

地屏整体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组成模块超过42000块,采用了多个8K+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超大规模的光学校正算法可对每个显示画面进行像素点级的光学校正,可实现100000:1超高对比度、3840Hz超高刷新率的超高清绚丽画面。

通过搭载超大规模显示模组控制与同步系统,地面显示系统还可实时捕捉演员行进轨迹,实现画面与演员的互动。
TOP
19#

雪花火炬嵌有55万颗LED灯珠

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主火炬台直径为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构成,双面镂空设计。其中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每个LED灯珠都由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独立控制。

为实现火炬台要像“钻石般璀璨闪耀”的创意理念,核心研发团队通过500多张设计图纸和近10轮的制样,研发出目前行业内发光面最窄的单像素可控异形显示产品,把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完美展现了出来。

火炬点燃后巨型雪花屏向四周撒开 ,这项技术背后是AIoT技术体系及自主研发的同/异步兼容信发系统。异步集控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大规模视频内容快速下发,同步集控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同时,通过采用LoRa(远距离无线电)低延迟控制系统搭配同步播放时间校正技术,确保了视频画面完美同步。
TOP
20#

每位演员背后都站着一个AI


主题歌演唱环节,上百位小朋友挥舞着和平鸽灯,在场地中四处奔跑,每跑一步,脚下都会点亮一串雪花。

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英特尔基于3D运动员追踪技术,联合第三方专业团队定制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出实时特效系统”。

在覆盖范围上,技术团队专门设计开发了多个人体检测AI模型,可以精准识别场中上百名演员,最终利用多相机标定结果实时输出他们的真实位置信息。

在实时性上,摄像机将采集到的数据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国家体育场内搭载了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边缘计算系统上,它的算力可满足实时、大量、精准度要求高的图形、影像处理和3D建模、数据分析需求。

在传输效率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出实时特效系统”通过英特尔OpenVINO视觉工具套件进行开发,并通过英特尔DL Boost技术使能,实现精准、流畅、实时的视频数据读取和处理。从图像采集、识别到检测、处理,只需要不到几十毫秒的时间。
TOP
21#

鸟巢插上了5G“数字羽翼”



开幕式举办当晚,鸟巢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这个场馆,实现了5G全覆盖。

图片

在开幕式上,5G网络满足了现场观众、演职人员近4万人在线收发短视频、视频通话、直播等需求,同时还满足了场外观众沉浸式直播体验需求。

背后团队采用了“分布式大规模天线技术”“空频多维5G能力融合”“载波聚合”“全面的SA网络”“5G切片”等八大黑科技,为鸟巢打造了全面覆盖的先进5G网络,完全满足场芯运动员5G网络体验及全场数万名观众的用网要求。
TOP
22#

冰壶的团队配合非常重要。
TOP
23#

制作一个冰壶那么简单,回家试一试
TOP
24#

都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很有意思,学习了。
TOP
25#

冬奥会速度比拼
TOP
26#





TOP
27#











TOP
28#





TOP
29#


[url=]135.jpg[/url]
135.jpg (, 下载次数:0)

(2022/2/13 19:23:30 上传)

135.jpg

TOP
30#

冬奥冷知识——冬奥与气象

冬季奥运会比赛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二是2月份降雪量大于30厘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