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 [复制链接]

1#

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关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喻伯军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十分重视教材,往往把教材当做权威,不敢漏下教材的一个字,也不敢改动教学内容的一个设计;另一个现象是,一些老师只把教材当做素材,任意改变教材上的内容和设计,特别是研究课的时候,改动教材设计的现象更为普遍,这两种做法都是比较极端的。

      我们都知道,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走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比较好的实践路径和理想路径。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种考验,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体现。对一线教师而言,什么情况下教教材,什么情况下用教材教?这是非常现实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初次接触新教材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意图,这个时候就要用教材教。教师要逐字逐句理解教材内容,还要亲自下水把教材上的实验做一遍,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如六年级“小小工程师”这个单元,是属于既属于工程领域的内容。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工程,从确定问题、设计、制作、测试、迭代等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工程的过程,渗透了系统性思考、设计思维、实践检验、迭代升级的工程思维。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历过工程教学,也缺少对工程思维的思考,因此教学这个单元,相当于教师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学习。像这样的内容,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是必须经历的教教材过程。再如“测量肺活量”这一课,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是教材修订之后的新内容。像这样的教材内容,教师也需要先按照教材设计的活动进行教学,做到理解教材意图,体现教材的设计和思想。

      另外,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和一些优秀的活动设计,就应该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因为教师不一定能设计出更好地活动设计。许多教材的活动设计是很经典的,按照教材设计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理解教材意图,体验教学设计的巧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是一节经典的课。教材设计从观察皮筋的振动、钢尺的振动和鼓皮的振动中,初步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教材继续设计了两个实验:敲击桌面,观察桌面上杯中的水,发现桌面的振动;敲击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水被溅出来,发现音叉的振动。最后通过论证,得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这样的设计思路非常经典,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什么情况下用教材教,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教材的设计一般都是普适性的,但是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情况不一样,教学设计就要以生为本,适当调整,这就为用教材教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有的学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好,那么教学的要求就会水涨船高;有的学校的学生整体基础不够好,那么就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从而适应学生的发展。

      当我们通过研究教材,发现教材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或者教师有更好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大胆实践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教科版五上《光》单元第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在教室观察一个红苹果,如果拉上窗帘,不透入一丝光,会看到什么现象。在白天的课堂教学中,没有一丝光的教室是很难找到的,这个实验也很难做成功。如果不做实验,对学生的概念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许多老师想出了各种方法:利用暗盒进行观察、利用纸杯和纸筒进行观察等,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实验难题,这就是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再如,二年级《各种各样的天气》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学生的收获不大。有一位老师,用项目化学习的思路,重新改造了这节课,让学生设计制作“小小气象站”,把教材内容巧妙地融合在学生的设计、制作和汇报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效果。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教学水平不断进步的表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认识教材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关系,更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想不断提升的过程。

2021.9.3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1/10/4 16:03:2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近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很多老师很好地处理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但是也有一些老师,拘泥于教材的细小部分,不敢越雷池一步。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教材研究透,然后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
最佳的情况是,根据教学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TOP
3#

我们不提倡随便改变教材,一定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改编教材,才会更好地用好教材。
TOP
4#

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教学水平不断进步的表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认识教材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关系,更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想不断提升的过程。
TOP
5#

回复 4楼鹿游园的帖子

说得太好了!
TOP
6#

研究教材 研究学习  不断成长
TOP
7#

要活学活用教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TOP
8#

教材是一,教师是二,教学就是三,教材内容是相对统一的,但是教材的使用要根据具体实情,根据教学变数来改变的,本本主义不值得提倡,只会把教育引向单一,教育本来就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TOP
9#

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再改造教材。
TOP
10#

喻老师说得太好了,用好教材首先得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教材才能在老师这里发挥最大,学生也能更好地学习教材知识
TOP
11#

新老教师都值得学习、精读一下!
TOP
12#

尊重教材、读懂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新改进!
TOP
13#

喻老师说的真好。死用教材的现象确实普遍,在一些研究课不如,改教材的现象也开始多了起来。
TOP
14#

喻老师概括得很经典啊!
TOP
15#

一个老话题,但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确实,老师要正确处理教材和教学的关系。
TOP
16#

喻老师的观点给了大家更多的信心
TOP
17#

教材人人都一样,为什么课堂会有千差万别,我想这就是喻老师说的原因之一吧!
TOP
18#

教师首次跟着教材学习就像学生阅读文章一样,先是通读一遍;接下来掌握教材的每个细节,是精读;最后能根据教材的重难点选取自己课堂需要的,去读重点。但要说能把教材读透,需要自己不断地钻研。
TOP
19#

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活用教材,学习了
TOP
20#

备课前熟悉细读教材是基础,针对学情适当改进,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是关键。
TOP
21#

研究教材,读透课标,才能游刃有余
TOP
22#

吃透教材是要功夫的。意味着对课标的熟悉,对课本内在逻辑的把握。3年以内的教师,不要轻易改教材。教材必定是许多专家和教师反复甄选后的结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