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onica老师的成长足迹(张明臣工作室成员) [复制链接]

1#
我本学期执教四年级和六年级,第一次教这两个年级的新版教材,希望能在这个平台上多向大家学习,坚持记录日常教学的点滴!
最后编辑zmlzml0719 最后编辑于 2021-09-09 10:23:13
分享 转发
TOP
2#

多来学习,必有收获!
TOP
3#

以团队形式来参加论坛研讨,不错的主意。
TOP
4#

欢迎开帖,记录教学点滴。
TOP
5#

暑期作业交流

       上学期时间短,五下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任务在一个班级开展时发现一个课时不足以完成,于是我把它调整为年级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动手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我设定了“计时原理不限,需要配上设计图和使用说明书,误差3秒以内等……”五条成功标准。开学初,我去收集孩子们的作业,发现了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但却十分精准的“小米”计时器。(见下图)


       设计者告诉我们,他起初设计计时器时就考虑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选用什么材料做外壳,另一个是选择什么流动物质来计时。反复测量五十多次才成功,期间还发生材料稳固性不好,散架后小米漏了一地的惨状。但他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做到一个几乎没有误差,且可以颠倒都能使用的“小米”计时器。他在改进时,甚至考虑到小米和瓶壁之间有静电,可能会造成误差,让我很惊喜。二维码是学生最终测试时录制的视频。


       其他感悟:1.选择水钟的学生很多,原因可能是材料准备起来方便,只需要一个矿泉水瓶。但大部分学生在做交流时提到水量、孔径大小是难以把控的,第一遍都是失败的,需要不断改进、修正。
                       2.制作沙漏型计时器的学生在交流时,多数人提到两个矿泉水瓶在固定时需要技巧,胶枪比透明胶好用许多。
                       3.极少数人选择机械钟,但经过一个暑假,对机械钟的结构名称几乎已经忘却,难以精准表达,交流时我对这点进行了复习。
                       4.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都能反复五十多次,我们老师又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最后编辑zmlzml0719 最后编辑于 2021-09-18 11:04:16
TOP
6#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TOP
7#

这两天在补充旧教材第4单元《形状与结构》的内容,昨天上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将一张纸折成侧面为三角形的形状的横梁,垫圈应该放在横梁内部(三角形里面)还是横梁上方(三角形的上面)?
2.如果放在三角形上面,垫圈放不住,会滑下来;如果放在三角形内部,那还能用增加横梁厚度可以提升抗弯曲能力吗?
3.折成侧面为圆形的横梁,也遇到了上述问题,但在圆形上方比三角形容易放上垫圈,不太容易滑落。
有老师能帮助解决吗?
最后编辑zmlzml0719 最后编辑于 2021-11-03 08:52:35
TOP
8#

六上第三单元第一课《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
起因:材料箱里只有六颗核桃,我想需要自己再多准备一点。思考后购买了纸皮核桃、带裂痕的山核桃、夏威夷果。
课中:纸皮核桃大部分可以用力砸开,但手感受到有一点点疼(费力)带裂痕的手剥山核桃需要配合核桃夹可以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而夏威夷果最坚硬,学生徒手很难砸开,它的外壳有一条裂缝,学生
尝试用各种工具(开瓶器、羊角锤的角、螺丝刀)撬裂缝,也很难,有些敲开后发现果仁完整度会受影响。最后给专用的夏威夷果开果器,轻松解决问题。
选用这三种坚果的初衷:
1.让学生感受徒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且很费力费时。
2.带裂痕的手剥山核桃比普通山核桃带给学生的成就感更多。
3.学生对夏威夷果、开果器充满新鲜感,乐于尝试。
TOP
9#

       今天下午师傅组织了一次下线工作室活动,邀请了小科网金亚军老师。金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小学科学网的结构板块、如何更便捷的在论坛进行各项操作以及他本人对月相课程研究,其中月相课程让我听得最入迷,感叹了无数次“好厉害…好有意思…还可以这样…”!
       回顾自己学生时代对于月球的了解和认识是很粗略的,小学常识课没有涉及到(那会儿还没有科学课),初中老师过于强调知识内容,直接让我们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这些都是懵的,不知道要怎样理解、从何处开始理解。
       金老师从“不同视角观察物体”到“巧作月相模型”,再到“探索月相的变化”,最后到“地球入月观察”,仿佛将整个“月相”课程在我们脑海中进行了一次大型解剖。一份份教具从简至深,一张张任务单从易到难,一个多小时的烧脑游戏让人不可自拔,小时候不理解的“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变得特别容易理解了!
       细细想来,今天我不断感叹和惊讶的不仅是老师的教具设计,而是金老师身上的“坚持专心做好一件事,把它做精”的态度!他说他的电脑下面有一叠图纸,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添几笔。不如从今天开始,我也准备一本成长足迹笔记本放在电脑边,上完课的空闲,拿出来翻一翻、记两笔今天课堂上的新发现。
TOP
10#

今天上了四上《食物中的营养》,有一点思考。
与和平常进行的研究-研讨型课稍有不同,我将这一课很多精力花在了检验营养成分的操作上(包括脂肪、淀粉),研讨减少了用时。不过学生非常喜欢。重点在观察,因而也就在学生所见到的现象上,在他们判断食物中有没有这个营养这个层面上。既然“看清楚”是解释及考虑观察结果的前提,那这节课集中注意好好观察、认真“榨油”、“贪婪”地使用碘酒去检测淀粉便是正确的选择!
TOP
11#

多记记,多写写,看来不起眼的方式,坚持下来会也不起的效果呢。
TOP
12#

六上《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
本节课我侧重于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感受活字印刷术、比较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的区别,因此在活动时间花了较多时间,研讨放在了下一节课。六年级这学期三节课是周二到周四连着三天上的,所以学生不太会淡忘上一课时的内容。之前有个班周一周二有科学课,再就是周五了,上着就感觉不太舒服。
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印刷,在印刷的失败中寻找改进方式,一次次尝试,越印越熟练。
在印的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材料的问题。比如拓印结束后,纸与字模黏连在一起,是不是颜料太粘稠?加少量水发现效果也不好。
后来研讨时,学生提出有可能的原因:①墨刷太多了,每个字模之间有墨渗进去,导致每块字模之间也黏住了;②拓印时太用力了,其实适当大小的力就可把字印刷到纸上。后来有一组学生说他们刷完墨后,还用纸巾把边缘多余的墨擦干净,这样印出来的更好看。
还有个问题,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哪个更费物力? 作业本上说手工更费物力,表示疑惑。
最后编辑zmlzml0719 最后编辑于 2021-11-21 20:47:12
TOP
13#

《营养要均衡》课后反思
课中以问题引导为主,带领学生认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导入时,我问“上节课学习了食物的六大营养,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是否有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呢?”从而引出平衡膳食宝塔。
出示宝塔图片后我也仍是不断再向他们抛出问题,“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几类?”、“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等等。
接着,我请学生画出宝塔基础框架,将之前设计过的一天(早、中、晚三餐)的食物放入宝塔中,看一看设计的食谱是否合理,说明理由,若不合理可进行修改,最终上交一份科学的“平衡膳食宝塔”。用意是引导学生以平衡膳食的标准与自己一天的食物做比较和反思,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调整饮食习惯。
学生从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需要将三餐画出三个宝塔(我认为这一点暴露出孩子没有理解膳食宝塔体现的是一天用食量的含义,但能反映出他们有意识将每一餐饭都尽可能保证六大营养,但这实际生活中是难以做到的)
2.是否需要标明每种食物吃的数量,比如香蕉两根(我给予提出这点的同学肯定,肯定他真正关注到营养要做到均衡,直观能反映出是否均衡就是食物的食用量)
3.“水”画在哪一层

课后翻阅学生作业时,我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在第二天立即通过大屏投屏对比作业,请同学来找茬:
1.宝塔层数画错(画错的基本都是多画了一层,将水单独放了一层)
2.蔬菜水果和肉类这两层顺序颠倒(大部分孩子因为自己喜欢吃肉,吃肉比吃蔬菜水果多,所以画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3.个别食物放错层(食物归类问题,比如豆腐、巧克力……)

希望通过想、说、看、画等多种形式,加强他们对平衡膳食宝塔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可以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做到均衡饮食、营养摄入均衡。




最后编辑zmlzml0719 最后编辑于 2021-12-02 09:15:48
TOP
14#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一定能成功

       上学期时间短,五下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任务在一个班级开展时发现一个课时不足以完成,于是我把它调整为年级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动手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我设定了“计时原理不限,需要配上设计图和使用说明书,误差3秒以内等……”五条成功标准。开学初,我去收集孩子们的作业,发现了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但却十分精准的“小米”计时器。(见下图)

[attachim
zmlzml0719 发表于 2021/9/18 10:59:13

TOP
15#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书本探索活动1、2的反思。

(一)开门见山:食物在口腔中进行初步消化,最后它会从体内排出,期间它在身体中经历了哪些场所呢?

(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我任由孩子自己说,发现他们说的不讲究顺序,在第二个班级有意提醒按顺序说,并把他们提到的写在黑板上。)

学生有提到这些词汇“喉咙、食道、胃、大肠、小肠、肚子等”

对于“肚子”,立马有学生举手反驳“胃、小肠、大肠等不都在肚子里吗?”,我说“嗯,有道理啊,那你会怎么说呢?”“不提肚子(要求我把黑板上写的“肚子”删掉)”

对于“喉咙”,有学生举手说“喉咙属于食道的开端,也不用写”,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只是让大家继续思考。

后来又有学生提到“十二指肠等”……

(二)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作业本活动记录图中

(画不清楚的,可以图文搭配),这时候我发现他们基本上会把食道、胃、大肠、小肠画上去。

(三)出示人体结构拼搭纸片(活动材料),请学生各器官(或部位)将摆放在正确的位置放好后可以举手向我示意。

当有小组摆放好后,我会走过去,向他们提问“看着人体结构图,你能再来说一说食物在身体里会经历怎样一场旅行吗”。总体这两种图出现较多

图1,生1:“口腔、食道、胃、肝胆、大肠、小肠”;

图2,生2:“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或生3:“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我巡视时对每个互动的学生都提了同一个问题“食物先经过大肠(或小肠),后经过(小肠)或(大肠),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1:看图片,自己拼搭后尝试画一下路径得出的

生2:小肠是用来吸收营养的,而大肠是用来存放要排出的食物残渣的。

对于生2:的回答, 我心想“我还没讲到后面各消化器官的作用,他们就已经完全知道了!”,随后肯定他们“能够根据作用来推断顺序,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四)出示正确的人体结构图,请学生说一说现在的想法。(食物在体内先后经历了哪些“场所”)

学生对照ppt图,纠正了自己的拼搭结果,在这里我没有刻意提各个器官的位置,只是让学生自己观察。

但是,从这个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第一次说一说基本已经能够缕清参与消化的器官,由于我的套材卡片中出现了“肺、心脏、肝胆”,对部分孩子反而造成了误导。但也反应出学生不清晰人体结构中主要器官的具体排布位置,这可能与我校低段科学课由外教老师教授有一定的关系,还是需要中方科学教师好好把关啊!

这节课时间安排上我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由于上周学校期中练,没上新课,这周第一节课就花了较多时间在复习旧知,导致自己课没有上完。书本活动3、4我将放在下一堂课进行。明天的两个班级我打算尝试一下取消复习环节,也取消学生自己拼搭身体结构(改直接出示),保留画一画食物旅行的初始想法、并根据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说一说自己正确和不正确之处。做到将书本活动3、4(模拟食道工作和模拟胃工作)进行完并进行研讨,完整上完该课时,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1.png (, 下载次数:0)

(2021/11/29 21:08:12 上传)

1.png

TOP
16#

回复 15楼zmlzml0719的帖子

如此仔细、用心的反思,学到了!向你学习!
TOP
17#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课堂后续……
继上一堂课,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食物进入口腔后,在身体里会经历怎样的旅行,学生猜测过程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五花八门的答案包括:“学生1:会去十二指肠”——“学生2:什么是十二指肠呢?”——“学生3:那我们平时提到的阑尾又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4:到底是先经过小肠,还是大肠?”——“学生5:当然是小肠先,因为小肠的作用是吸收营养”——“学生6:我看图片里面是大肠更靠近胃”
……………………
我没有说答案,只是故作神秘的说,请你们回去想一想、查一查,没想到一位用心的同学晚上在钉钉上发给我了这样一张自绘图。惊喜的同时还有被她内心学习科学的自驱力所感动。我给她留言说“做的真好,带来学校吧!下节课请你来做小老师。”随后的那节课,我按照约定请她分享了自己画的图,学生听得很认真,她讲述的也很仔细,讲完我说“你们上节课提到的问题,不用我多说,相信你们都已经找到了答案,如果我带着这张纸去其他班展示,我相信别的班同学自己阅读后也能解开心中的疑惑!” 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自驱力,作为老师,我会继续鼓励他们进行课后探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TOP
18#

因为疫情,这周五学校停课了,接踵而来的是可能要展开线上教学的消息,虽然对网课并不陌生,但真又要开启这种模式,内心还是很惆怅的。
自己所教的六年级和四年级都处于最后一个单元(能量、运动和力),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家里有材料做吗?会认真跟着做吗?效果好吗?我要如何备课才能确保100多号人的大课网课质量?要不像20年那样先安排两节实验拓展课?……
除了担心还是担心,内心还是希望可以返校上课的。。。(来自科学老师的担忧。。。)
TOP
19#

家里做实验,效果肯定要差一些,尤其对能力不强的同学。不过,停课不会上长时间吧,后面来的及。
TOP
20#

对于轮轴和杠杆的困惑:
六年级学生在第三单元学习时是以斜面-杠杆-轮轴这样的顺序进行的。
学斜面时发现刀刃是斜面——>学完杠杆发现剪刀中不仅有斜面,还有杠杆;裁纸刀也同样如此——>学轮轴时了解到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半径较小的轴组成,也能判断出生活中哪里用到它。——>但课作本上出现一道题说“轮轴不一定是圆形的,也有变形的轮轴,比如说自行车把手”,学生就反问那裁纸刀和剪刀为什么不属于变形的轮轴呢?
我想的是其实轮轴不也是杠杆的变形吗?如果和学生说到了初中阶段,你会有更新的认识,这样解释好像也不好。我只好让他们从概念和两者的作用出发,去判断到底是杠杆还是轮轴。
这么想不知道对不对,如果画图表示两者的关系,杠杆是大圆 包含了轮轴这个小圆?但新教材好像是把两种分成了独立的圆,没有交集。

TOP
21#

学生自己总结,画思维导图
本周五因为换课,有一节6年级的课,原计划是进行U4练习,但一早到办公室,该班班主任告知我有6位孩子病假,我想练习计划要延后了,那这节课干什么呢?这个班我从4年级开始带,4、5年级的时候每次学完一个单元,我会布置做一份思维导图作业,上了六年级这项作业便被搁置了,那这节课不如再捡起来,画一画、理一理。
我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A4纸,请他们课堂上完成,完成后可以自习。原以为他们10分钟就会草草完成任务,没想到这节课班级静悄悄的,每个人都静下来开始自己整理。平日里我们科学书用的是比较少的,趁这个时间,孩子们可以细细翻阅。
25分钟过去了,开始有同学上交自己的思维导图,平均需要30分钟。因为是陆续上交的,我也有时间一份份查阅,有错误可以当面指出,也可以帮助找出遗漏的知识点。
除了思维导图的复习方式,老师们还有其它好用的方法推荐吗?










最后编辑zmlzml0719 最后编辑于 2021-12-26 11:05:07
TOP
22#

记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2022年,加油。
TOP
23#

回复 22楼空空的帖子

谢谢张老师鼓励,2022加油!
TOP
24#

简约而不简单,这句好好熟悉,似曾相识

       上学期时间短,五下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任务在一个班级开展时发现一个课时不足以完成,于是我把它调整为年级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动手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我设定了“计时原理不限,需要配上设计图和使用说明书,误差3秒以内等……”五条成功标准。开学初,我去收集孩子们的作业,发现了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但却十分精准的“小米”计时器。(见下图)

[attachim
zmlzml0719 发表于 2021/9/18 10:59:13

TOP
25#


简约而不简单,这句好好熟悉,似曾相识。
TOP
26#

多来学习,必有收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