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1学年共同体黄富强专帖(六年级) [复制链接]

11#

二、刘默耕先生的主要教学思想

刘默耕先生的教学思想丰富而全面,涉及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根据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个核心问题,本文大致梳理出他的一些主要观点。其中有些观点很有价值,今天读来仍深受启发。
TOP
12#

1.科学不仅仅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成果,还是探索自然的程序和经历

科学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科学观,否则这种科学教育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刘默耕先生在阐述“科学是什么”的时候指出:科学不仅仅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成果,还是探索自然的程序和经历。他还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科学即为对自然界有意义的探索”加以解释和说明,把科学视为一种过程和经历意味着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科学始于问题,经过提出问题、假设、验证而得出结论,新的结论又引出新的问题,由此循环往复,步步深入,以致无穷。把科学视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过程,意味着科学并非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知识真理,而一个不断发展的寻求“科学真理”的过程阶段,任何的有意义的探索都是有价值的,在探索中允许错误或失败的发生,积极正确地处理失败的教训也是通向科学真理道路一个必要的、合理的组成部分。刘默耕先生的科学观突破了把科学视为客观真理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超前性、开放性和革命性。
TOP
13#

2.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刘默耕先生把自然课的性质定义为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他在阐述“自然课到底是干什么”的时候指出:自然课是启发和发展儿童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爱好,促使他们乐于去接近和研究自然事物,而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里中学习的;启发和发展儿童主动创造性地自行获得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而不应只依靠教师和成人灌输现成的知识,那样只会造成学生呆板死记现成的知识。而当前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把科学课程的性质定义为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这和刘默耕先生的当初观点基本一致。
TOP
14#

3.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刘默耕先生《小学自然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认识问题》一文指出小学科学教育肩负着为“四化”大业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在20多年前,刘默耕先生就曾提出把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无疑又是一次巨大的超越。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大多数科学教育者对于“科学素养”理解还不太完善,也存在一些分歧,所以在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刘默耕先生也没有予以引入和说明。但是他一贯主张的“一箭多雕”的自然教学观,也正体现了全面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的目标。刘默耕先生主张在自然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又要能培养他们的科学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对自然学习的兴趣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阐述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TOP
15#

4.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

刘默耕先生一贯反对灌输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他在1982年谈新旧自然教学大纲的不同时强调指出:旧自然教学大纲主张灌输式教学,提倡教师指挥学生学习;新的自然教学大纲则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教师的启发,注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活动来获取知识。他主持了新自然大纲编写工作,对于新大纲的教学思想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确立了以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活动为主的自然教学。
最后编辑黄富强 最后编辑于 2021-09-22 08:49:11
TOP
16#

刘默耕先生反对灌输式教学,首先否定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他的论文中对于自然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给予了崭新的论述。刘默耕先生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或引导者,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指挥学生或向学生灌输知识,在更多的时候教师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学生也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作用,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编辑黄富强 最后编辑于 2021-09-22 08:49:22
TOP
17#

刘默耕先生还极力主张和推行探究式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他最先引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并在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收集在《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及其在中国》一书中。
最后编辑黄富强 最后编辑于 2021-09-22 08:48:56
TOP
18#

5.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培养没有主次之分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这是刘默耕先生一贯的观点。自然教学既要传授给学生以科学知识,又要发展他们的科学能力。在谈到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的关系时他指出,没有科学知识就没有科学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是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科学能力需要借助科学知识这个载体发挥作用。同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新概念的形成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原始知识储备,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很难在头脑形成对新概念的理解。另外他还强调指出,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也同样不可取,在科学学习中既要有“金子”(科学知识),也要学“点石成金”(科学能力)的本领,两者缺一不可。
最后编辑黄富强 最后编辑于 2021-09-22 08:49:44
TOP
19#

6.要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教育经验

刘默耕先生总是很谦虚地向他人求教,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刘默耕先生总是把自己降到一个很低的位置来虚心向他人求教。作为一位资深的专家自称自己是一个“大老粗”,常常虚心地向一些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请教一些科学问题。对待国外的科学教育思想,刘默耕先生也是如此。他很虚心地向国外同行讨教,善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在工作之余,他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著作。在工作期间,他曾组织翻译了几十个国家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翻译并审校了一些国外科学教育著作,还邀请了一些国外科学教育专家来我国进行讲学。另外他还对西方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做过研究和梳理(见《自然教学沿革简述》一文)。此外他还很关注西方科学教育界的最新研究和改革动态,组织翻译了美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新方向》一书,并对国外科学教育者提出的科学过程技能、科学素养、科学概念的建构等一些新术语和新的科学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和介绍。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的学习和了解,博采众家之长,汲取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进行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
最后编辑黄富强 最后编辑于 2021-09-22 08:50:04
TOP
20#

7.了解中国的科学教学,基于我国国情进行科学教学和改革

刘默耕先生从小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他阅读大量的史书,对于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历史做了专门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大致勾勒出了我国科学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见《自然教学沿革简述》一文)。
最后编辑黄富强 最后编辑于 2021-09-22 08:50:2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