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1学年度共同体王京专帖(四六年级) [复制链接]

661#

什么是项目化学习
TOP
662#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指向素养的严谨的学习系统设计,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它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本质问题和大概念促进学生在项目间的迁移,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项目逻辑和知识逻辑的平衡。
TOP
663#

项目化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关注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第二,强调持续的探究与反思批判;第三,形成指向核心知识再建构和体现思维迁移的公开成果。
TOP
664#

基于我国的课程方案,项目化学习可以通过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3类项目来实施。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在日常真实问题解决中学会学习与探究;学科项目引导学生在解决学科真实问题过程中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真实问题解决中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实践。
不管哪类项目,都重在通过边探边学边反思的项目实施支持学生形成可迁移的自由心智。
TOP
665#

二、项目化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STEAM教育、跨学科学习的区别
TOP
666#

项目化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有许多共通之处,例如都强调问题解决,注重创意物化,重视亲历实践。但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有自身的课程目标、活动方式,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或跨学科核心素养,核心在于通过做项目进行“学习”,注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尽管有区别,但在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也常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实施。
TOP
667#

项目化学习是STEAM教育的典型方式。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均积极引导学生聚焦问题解决、持续探究。项目化学习是学习方式的视角,STEAM教育还兼有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的视角。STEAM教育倡导跨学科的整合的学习实践,而项目化学习包含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学科项目化学习。
TOP
668#

跨学科学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的过程,以促进对某一主题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理解。项目化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其唯一形式。跨学科学习还可以有主题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多种形式。“跨学科”也不是项目化学习的必备特征,项目化学习包括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学科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注重关联学科课程标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TOP
669#

推进项目化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要探索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学科学习、融入课程发展、融入学校教学制度,探索跨学科学习,推动学科教学方式改革,转变育人方式,让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经历一项项目化学习。作为素养发展取向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是众多方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TOP
670#

推进项目化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在于:
——丰富学科教学方式。从学科教学“听中学”为主向增加“做中学”发展。促进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简单、机械的学习走向基于丰富实践的学习。
——推动课程育人。促进认知学习与社会性发展的结合。从知识传授走向素养发展,促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学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认知的发展。
TOP
671#

、项目化学习会带来什么改变
真正的学习是让学习者体会到学习自身的意义和价值。项目化学习就是把学生当成人,让学生对当下负责,对此时此刻负责。项目化学习是用项目去撬动学生的探究欲、挑战欲、成就欲。用项目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尊严感。实现输入和输出一体化、学习与应用一体化、获取与贡献一体化、权利与责任一体化。
TOP
672#

项目化学习是学科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四维一体的系统变革。它是从学习方式切入,但切入上层的是育人标准、教学内容,下推的是评价方式。四维一体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实现我们期待的、我们要做的项目学习。
TOP
673#

它还会引发作业改革、考试改革、教师研修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如改变作业性质,减少巩固性、训练性作业,强调作业与项目成果的一体化设计,增加课前探究性作业、课后拓展性作业,在作业展示中评价作业;真实探究,真实做事,而非仅仅是巩固、训练、应试;探索项目化测评,融知识、能力、价值考查为一体,做中考;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关联研究;组织、实施、展示等环节的学习支架、量规等研究与开发;开发户外学习手册;跨学科教研、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内驱力研究;建立学时概念,课外、户外活动时间估算,课内外统筹;多样化排课;图书、实验、材料、工具的开放与支持改革;教学观摩、听课评课改革;与大项目同步,与中考改革同步的过程测试内容与节点改革;家长对户外活动、制作活动等的理解、支持、合作。
TOP
674#

五、如何推进学科项目化学习
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围绕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性情境中进行持续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成果的学习方式。学科项目化学习首要特征是学科属性,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所以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真正本质是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科知识建构与能力迁移,是“通过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项目成果不是最重要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特点主要有:课标性、综合性、实践性、成果性。
学科项目化学习要基于课标核心素养,聚焦学科关键问题,可以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但不脱离或违背国家课程标准,实现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体现大单元设计理念和要求,由单维度知识综合走向多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直指核心素养落实;彰显学以致用,把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藩篱,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突出真实性实践、表现性评价;强调成果导向,调动已有知识、能力、情感,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并通过作品或表现来呈现已经达成的预期目标或学习结果。
TOP
675#

学科项目化学习如何实施?
分为三步:入项活动、项目实践、展示活动。
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的关键是大单元设计、成果化导向、真实性实践、表现性评价。
例:如何把课本里的杰出历史人物及其事件编写成生动具体的历史剧并搬上舞台演出?学生要编写人物篇历史剧并进行舞台表演。
第一需要通过多文本和多形式的材料阅读,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古代历史人物的生平概况、所处历史环境、重要经历、典型表现、经典话语等。
第二,借助剧本试写与观点分享,能在具体时空条件下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认识其历史作用,形成判断一个重要人物的标准。
第三,最终是能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剧本编写和公开表演,体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力量,培养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能力。
所以,该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任务就是阅读(支持性任务)、评析(支持性任务)、编演(核心任务);成果有两项,一个是剧本(作品),一个是表演(表现)。这是项目化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最大的不同点。
TOP
676#

六、区域如何推动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嘉兴市南湖区“学导型教学”区域教改样式(该成果获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要做好区域推进项目化工作,需要有差异化的发展目标、多样化推进策略、多元实践路径等内容。
区域层面要加快推进项目化学习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实,需推进区“学导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各学校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学科学习、融入课程发展、融入学校教学制度,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形成一批项目化学习与STEM教育特色学校,积累项目化学习资源和可推广的区域经验。
学校层面,全体中小学要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学科学习、课程发展、学校教学制度:每校培育一批能独立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项目化学习特色课程,系统设计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项目化学习;大部分学校实现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一项项目化学习;部分学校实现项目化学习成为学生常态化的学习方式。
TOP
677#

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南湖区通过读书活动、项目培训、种子班教师培训、试点学校培育、走进现场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推进区域项目化学习工作,与区域“学导型教学”教改项目相结合,实现项目化学习的常态化实施,促进更多的学校建立机制,逐步实现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一项项目化学习。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区内学校初步形成了推进项目化学习的路径与机制,主要的路径有:
融入结合型,项目化学习与学科教学、拓展性课程、主题活动(节假日活动)等紧密结合。区内多数学校采用这一路径推进项目化学习。
学科突破型,以学科为单位突破学科项目化学习,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如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全学科、全年级全面推进学科项目化学习,且进入常规的内容单元,打破课时结构,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单元整体学习。
集中时段型,集中N天开展一项项目化学习或以“分散N课时+集中1天”等形式集中一个时段完成一项项目化学习。
TOP
678#

八、未来浙江省项目化学习的推进思路
在项目化学习推进工作中,各地已积累了许多可推广的经验,比如,紧跟省市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区域与校本研修;抓住关键对象,开展校长领导力研修与种子教师研修;面向普通教师普及项目理念与方法的任务驱动研修;面向学科内容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务实开展项目学习周等活动;提高策划水平,促进深度有效的研修实践。
面向未来,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挑战探索的方向,比如,基于教师能力发展进阶框架,策划有效研修;促进种子教师挑战性成长,支持学校常态实施的区校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小切口研究,切实让研究成为最好的研修;引入支持性的思维工具,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方法论思考;探索能反映学生素养水平的项目化学习试题;创新策划推动教师研修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走向多学科系统协同的教研机制;等等。
推进项目化学习要注意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实践相结合,与综合性教学和表现性评价的研究相结合,试点与推广相结合。
项目化学习的策动与推进还要同时依靠学科教研体系与地方教研系统。主要做好学科项目化学习推进、基于综合实践项目化学习推进、多形式组织教师研修等;还需建设项目化学习教师研修资源平台,为教师研修与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注重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等场馆中与项目化学习实施相关的内容的建设,打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通道,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高校实验室等,跨界聚合资源和环境。
TOP
679#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指向素养的严谨的学习系统设计,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它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本质问题和大概念促进学生在项目间的迁移,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项目逻辑和知识逻辑的平衡。
王京wj 发表于 2022/7/15 9:53:09
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本质问题和大概念促进学生在项目间的迁移,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项目逻辑和知识逻辑的平衡——精辟
TOP
680#

项目化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关注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第二,强调持续的探究与反思批判;第三,形成指向核心知识再建构和体现思维迁移的公开成果。
王京wj 发表于 2022/7/15 9:53:38
帖子里都是项目化学习的精髓,再次学习!
TOP
681#

、项目化学习会带来什么改变
真正的学习是让学习者体会到学习自身的意义和价值。项目化学习就是把学生当成人,让学生对当下负责,对此时此刻负责。项目化学习是用项目去撬动学生的探究欲、挑战欲、成就欲。用项目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尊严感。实现输入和输出一体化、学习与应用一体化、获取与贡献一体化、权利与责任一体化。
王京wj 发表于 2022/7/15 9:58:25
项目化学习就是用项目去撬动学生的探究欲、挑战欲、成就欲;用项目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尊严感
TOP
682#

它还会引发作业改革、考试改革、教师研修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如改变作业性质,减少巩固性、训练性作业,强调作业与项目成果的一体化设计,增加课前探究性作业、课后拓展性作业,在作业展示中评价作业;真实探究,真实做事,而非仅仅是巩固、训练、应试;探索项目化测评,融知识、能力、价值考查为一体,做中考;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的关联研究;组织、实施、展示等环节的学习支架、量规等研究与开发;开发户外学习手册;跨学科教
王京wj 发表于 2022/7/15 9:59:25
项目化学习引发的各式改革,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OP
683#

五、如何推进学科项目化学习
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围绕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性情境中进行持续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形成相关项目成果的学习方式。学科项目化学习首要特征是学科属性,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所以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真正本质是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科知识建构与能力迁移,是“通过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项目成果不是最重要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特点主要有:课标
王京wj 发表于 2022/7/15 9:59:59
学科项目化学习要基于课标核心素养,聚焦学科关键问题,可以高于国家课程标准,但不脱离或违背国家课程标准,实现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
TOP
684#

论文模板专题学习,大家共享
TOP
685#

一、题目: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简单扼要,不超过20个字;
TOP
686#

二、署名与单位:姓名与单位上下各独立一行,楷体四号,居中
TOP
687#

三、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关键词”后加冒号或者用方括号,这五个字用宋体五号黑体加粗,后面的文字内容用五号楷体。
TOP
688#

四、正文部分
文本页面要求
1.A4电子版,页边距上、下2.4 cm,左、右2.7cm;正文行距固定21,插入页码底端居中,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
2.全文字数2000字以上,不超过6000字;
3.注意标题序号的正确使用:“一、”“(一)”“1.”“(1)”“①”,一级标题一般用四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一般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他标题字体同正文,加粗即可。
4.行文基本结构包含:
    缘起与问题;
    策略与例子;
    总结与思考。
TOP
689#

五、参考文献(一般4条以上,注意撰写格式,字体为宋体五号即可)
1.专著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期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
  3.互联网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DB/OL].网址.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TOP
690#

论文样例模板(仅是格式的样例,不是内容样例):
改变学生综合实践课“不问、乱问”现象的教学实践
楼和东  俞培锋
店口镇弘毅小学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引导学生从自身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继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综合课程的探究和实践。因此,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落实综合实践课程首要的、至关重要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问题,改变,策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