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1学年度共同体王京专帖(四六年级) [复制链接]

31#

如果学会了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表达,上课还是有很多生成的乐趣的。
TOP
32#

测量力的大小》同步教教学教案
支援教师:上虞区实验小学王京协助教师:上虞区陈溪乡小陈宋江【同步教材简析】:
TOP
33#

基于《测量力的大小》教学活动,教材把力的测量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也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来设置。
教材安排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认识弹簧测力计,从开始展示各类弹簧测力计拓宽学生视野,再到观察和认识测力计的构成,认识力的单位牛和克力。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充分认识测力计的功能和构成,为测力计的有效使用搭建阶梯。
TOP
34#

第二个活动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为了学生使用的规范,提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而后设置用测力计称重物活动,从估计到实测,再到误差计算的测量和分析的过程,接着安排了水平拉动文具盒的活动。最后再安排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活动。
纵观教材设计,不难看出,教材把这一课的侧重点是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实践操作内容较多,科学探究的内容不够侧重,一定程度上窄化了探究的味道。
TOP
35#

改进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一理念的背景是利用科学活动为载体,利用科学探究的研究方式进行科学学习,目标是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
TOP
36#

从课标的理念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显然有些背离,那么这一课是否可以演变成探究为浓厚的内容呢?新教材倡导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有自我调整教材内容的权利。针对教材设计的不足,我认为应该增加教材教学内容的探究味。
TOP
37#

由此想到,弹簧测力计作为一种简单的学生用实验器材,自然有它的设计原理。而原理的核心内容是弹簧的基本特点,而弹簧长,重量大;弹簧短,重量小的原理恰恰可以成为小学生作为科学探究的恰当内容。在探究弹簧或牛筋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测量重物,再引入弹簧测力计的设计活动,最后有时间的话可以引出弹簧秤的观察和使用。通过这样处理,既可以达成科学探究的目的,还可以引入技术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活动中生成和养成更多的科学涵养。
TOP
38#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半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教学已有所了解,对科学探究已基本入行。就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叠阶段,他们的学习也自然需要形象内容作为学习素材,经过具体的材料和活动,再引导进行探究性思考和创意设计。这样就可以较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活动。
四年级学生还需要科学探究的兴趣有效调动,事实上给予探索的机会,给予探索的活动,他们就会投入其中,乐此不彼。为此设计牛筋的特征探索活动,给重物称一称,到测力计的设计活动,这些内容具有活动性、思维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多维特点。
TOP
39#

另外,教师要具有较好的驾驭和动员力,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营造轻松、民主、简约、高效、愉悦的教学氛围。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近科学,走进生活,应该成为课堂的内核。
意义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作为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教学活动包括:通过牛筋的话题引入,拓展学生科学思维;尝试中感受弹簧和牛筋的特点;引出探究主题和设计活动方案;实验探究弹簧和牛筋的基本特点;测一测重物活动;设计牛筋测力计的方案。经过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符合弹簧测力计发现历程,符合学生基于活动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创新设计思维的养成,集科学课堂走进生活的基本理念,集科学探究和技术设计教学思想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探究方案和达成手段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科学涵养。
TOP
40#

【同步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TOP
41#

【同步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力的单位
TOP
42#

【同步教学准备】
实验小学: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表格(每组)
陈溪乡小: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表格(每组)
TOP
43#

    
    支援教师    支援学生    协助教师    受援学生    技术协助



入    1.师:上课一开始,我们先来
2.,刚才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小结。
    
(生:不同,拉力不同。)
思考回答: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同步思考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展示局部放大的照片。
TOP
44#


认识弹簧测力计
    1.    教师出示一个钩码。
2.    重力概念
(打开课件)师:你观察到上面有什么?
3.小结:的确,人们就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来测量力的大小。
    
合作认识弹簧测力计    


协助学生体验.    1.同步思考回答:弹簧测力计,你观察到了什么?
TOP
45#

4.王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物品。先小组里估计一下这些物体有几牛顿?把数据都填在表格里,然后再实际测量。
各小组讨论,交流。填写数据。
5.请学生代表到投影仪前来说一说。    1.思考回答:
小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

2.学生开展实验,交流实验的结果及发现。    

教师同步引导学生交流,指导和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1.同步思考回答

2.学生开展实验,交流实验的结果及发现。
    
视频切换到投影
TOP
46#

1、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物品:螺丝帽,用弹簧秤来测量一下看,如果我们能自己动手做一把弹簧秤多好呀?我这里为大家准备了纸板,皮筋,尺子,
有什么办法自己做一把弹簧秤?
小组讨论下看。学生汇报。
    

1.思考回答:
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3.汇报交流,整理数据。    
教师同步指导和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整理学生汇总数据。    思考回答: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汇报交流,整理数据。    
投影有效切换。
TOP
47#

【同步板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

受力大,伸长长钩码
(N)1牛顿~100克力重力
弹簧测力计
(弹簧秤)
TOP
48#

【同步教学反思】
支援方王老师:测量力的大小同步教学,让我体会颇多,有以下几点。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需要学生了解的科学概念是: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这节课有三个教学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2、用弹簧测力测量力的大小,3、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节课应该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我在选择的物品上做些设计,找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物品,如笔、笔袋、橡皮擦等,这些物品学生既熟悉又方便上课使用。
TOP
49#

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以及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心中建立细致观察、细致实验的印象。经过前面的酝酿,后面的操作实验水到渠成。在以前的分组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混乱和一边倒的情况,鉴于此,我先让学生说说完成实验的打算,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明白了合理分工在完成实验的重要性,也保证了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后面的实验感想进一步让学生重塑在科学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本节的收获。
TOP
50#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着带着同学们好好认识弹簧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通过大量的估计、测量活动,让他们充分建立“牛顿”这个单位的概念。所以我给每个小组都分别准备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以利于比较观察并认识其原理、结构。然后把课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感受1牛顿,预测、实测各种物体的重力大小上。整个活动,从感知力的大小——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一步步推进,同学们兴趣高涨。
TOP
51#

受援方陈老师:学生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应该说农村六年级的学生,一些科学课的基本习惯和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操作。因此,当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时候,尤其是三、四年级时就要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常规习惯。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TOP
52#

学期教学总目标
TOP
53#

1.“水”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TOP
54#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TOP
55#

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TOP
56#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TOP
57#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TOP
58#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TOP
59#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TOP
60#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