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教材六上《能量》单元的学习与思考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2#


1.势能、声能与机械能的联系,以及其他能量的思考
①势能——回忆录:老教材作业本《能量》单元中有一个关于水力发电的题目,起初就涉及到势能,后来教材改进填空变为了直接给出概念,就如描述对比表当中所示,势能没法规避,而小学中“水能”这种说法虽然比较直观,但也会显得不够严谨。
②教参注解: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运动起来就具有了机械能,例如转动的风扇,就是电能转换成了机械能。
热能:物质燃烧或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时放出的能量。通常也指热量。
生物能: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起来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至此太阳能就转化成了生物能。
③网搜资源:
机械能:其实质是物体振动后,通过传播媒介并以波的形式发生的机械能的转移和转化,反过来,其他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也可以还原成机械能而产生声音.变化是可以逆向的。
声能:声能是介质中存在机械波时,使媒介附加的能量。声是介质振动传播,声是机械波,传递的是振动这种机械运动。声能实际上是介质振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
热能:热能的本质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包括分子的平动能和转动能)之和,而内能除包括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
动能之外,还包括分子间势能的总和,以及组成分子的原子内部的能量、原子核内部的能量、物体内部空间的电磁辐射能等。内能通常是指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分子间势能的总和。热能只是内能中的一部分,把热能与内能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只能由高向低单方向传递,也是一种势能,传输的过程做功而消耗了能量。
生物质能: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这些植物以生物质作为媒介储存太阳能,属再生能源。
化学能: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
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通过搜查资料与教参内容相结合分析,用热能指代化学能,我认为概念应该有所区分,因为后者化学变化才会转换为热能。其次,学生在四年级有学过声音的概念,就不难理解声能是机械能的一种。但小学阶段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一些概念的弱化,也无可厚非。
最后编辑周娟 最后编辑于 2021-08-16 15:36:19
TOP
3#

很好的学习材料
TOP
4#

新的教材确实要好好研究一下,不然新学期一片茫然。
TOP
5#

能量的种类很多,有些名词的界定也不是很清楚,比较难区分的,所以像徐老师罗列的那几个小学生要掌握的就可以了,因为到初中他们学得又会不太一样了。
TOP
6#

回复 5楼胡璐佳的帖子

是的,就是小学和初中又有所区分的话,还真不怎么好解释。
TOP
7#

这次五六年级教材一起更新,需要多多学习
TOP
8#


2.用电器的使用说明
对住校生学校的建议:①小组调查:饮水机、电脑、空调、电风扇;教师提供:电饭煲、电磁炉、电炒锅、电吹风、电热水壶等。②设计实验单,并布置周末调查作业。③平板教学:互联网搜索品牌用电器,例如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用电器。
最后编辑周娟 最后编辑于 2021-08-16 15:38:41
TOP
9#


3.科学课堂上的“小动作”
科学课堂有他的包容性,也有他的严谨性,在中规中矩的步骤下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后,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应该鼓励去尝试探究,对于学生的结果给予适当的表扬与评价。
最后编辑周娟 最后编辑于 2021-08-17 09:48:26
TOP
10#

回复 2楼周娟的帖子

很好的探讨话题,一个小建议发布文本设置成4号字,这样更利于阅读,已代为修整。
TOP
11#


4.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
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因实验材料的准备、多个班级耗材导致实验材料不同程度的破坏、课堂纪律及时间分配的管理等,影响实验进行和结果得出,反而强化演示实验,弱化分组实验。教师如何巧妙的通过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眼球,又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考验着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分组实验的强化,能给老师提供更多的思想火花,挖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集思广益,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最后编辑周娟 最后编辑于 2021-08-16 15:37:36
TOP
12#



4.电磁铁磁力研究
此处有关于铁芯套着吸管的截图不够及时,而上图展示的实验材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编辑周娟 最后编辑于 2021-08-16 15:38:05
TOP
13#

学习,配以笔记,赞!
TOP
14#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新教材的实验装置更加直观,在教材解读中,徐老师依据学情分成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给予一线教师更多的思考。




根据张老师的研讨课和互动研讨环节介绍的实验装置的准备:①方便快捷的网购材料可以快速有效的得出实验结论,但失去了探究的意义;②依据实验材料改进的实验装置越符合学生思维,越有探究价值;③拆解认识小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再将其结构平铺研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④实验材料提前准备,并做好下水实验,不差分毫的组装材料,帮助了学生拥有更多的探究时间。⑤要达到教学目的,该如何步步化解呢?几个课时教学更好呢?

7.关于板书
张老师的板书首先整齐有条理,知识点一目了然,而且是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非常令人倾佩。关注科学群聊,结合新教材,产生疑问:“转化和转换”概念,如何区分?
最后编辑周娟 最后编辑于 2021-08-17 09:48:53
TOP
15#

有所得,有所思,共同成长
TOP
16#

动能这个概念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的。
TOP
17#

回复 16楼喻伯军的帖子

动能可以很好的体现,就是势能和机械能讲解的时候会困难一点。
TOP
18#

回复 10楼金亚军的帖子

好的,谢谢
TOP
19#

化学能和生物能。核能和原子能
TOP
20#

不断收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TOP
21#

回复 2楼周娟的帖子

科学的表达很重要,表达更严谨了
TOP
22#

用学生能理解的词汇表达,中小无缝衔接理想是好的,做起来的度却很难把握
TOP
23#

热能的解释很细致、全面,电磁铁的改装很吸引人。
TOP
24#


1.势能、声能与机械能的联系,以及其他能量的思考
①势能——回忆录:老教材作业本《能量》单元中有一个关于水力发电的题目,起初就涉及到势能,后来教材改进填空变为了直接给出
周娟 发表于 2021/8/16 11:28:11
学习了,很有启发。          
TOP
25#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新教材的实验装置更加直观,在教材解读中,徐老师依据学情分成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给予一线教师更多的思考。



[att
周娟 发表于 2021/8/16 14:15:20
转字这样的笔顺是否正确?我好像与她的写法不一样
TOP
26#

五六年级都是新教材,值得好好琢磨。
TOP
27#

小学里的名词相对容易理解一些
TOP
28#

回复 2楼周娟的帖子

参照对比,深入学习!周老师有心了。
TOP
29#



4.电磁铁磁力研究
此处有关于铁芯套着吸管的截图不够及时,而上图展示的实验材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娟 发表于 2021/8/16 13:52:05
这个拓展实验控制变量很明显
TOP
30#

学生对于能量既熟悉又陌生。关于能量有很多的背后资料需要老师去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