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崔允漷:新教学“新”在哪里 [复制链接]

1#
分享 转发
TOP
2#

上海中心以龙为意向,但上海龙谁设计的?它不是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是美国的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上海中心造价148亿元人民币,设计费占了7.5亿。



中国人设计不出来吗?为什么不面向中国人招标设计呢?
TOP
3#

学科与课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不能说劳动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劳动课程核心素养?
TOP
4#

标准改变了,评价方式不变,会不会导致实施过程的偏差呢?
TOP
5#

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TOP
6#

感谢分享,评价体系也要跟上啊!
TOP
7#

应试教育已经和社会发展脱节,只能选拔出智商高的,未必可以选拔出能力强的。
TOP
8#

谢谢分享,学习了,让我们对学科的认识提升了一大步
TOP
9#

这篇推文值得我们细细阅读。
TOP
10#

真的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谢谢金老师和喻老师推荐。
TOP
11#

十个手指有长短,各有各用,素质的提高在于具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三观
TOP
12#

说的在理,值得深思!
TOP
13#

感谢推荐,仔细品读。
TOP
14#

教下去的是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学习了。
TOP
15#

喜欢这样的表述,话糙理不糙——

学科逻辑是什么,把一只狗分解,先学狗头再学狗身、狗腿,最后学狗尾巴。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尾巴考简单应用。学完了、考完了,但考100分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狗。

生活逻辑是什么,狗是一种动物,再来说说狗有什么用,画一画狗。
生活逻辑是先认识狗、看狗是狗,学科逻辑是看狗不是狗,学习逻辑是看狗还是狗。教会学生狗头、狗身、狗尾巴还不够,要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学习逻辑是进阶取向,依靠整合论,期待通过习得的过程,实现从“双基”到“素养”的升华。
TOP
16#

很有深度的文章
TOP
17#

看了崔所长的讲座内容,发现新教学从新课标突破和新教学两个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新的内容。
TOP
18#

值得细细学习的好文章
TOP
19#

认真学习,努力吸收
TOP
20#

学习逻辑是生活逻辑加学科逻辑。有道理,值得反复品味
TOP
21#

文中很多观点十分清晰明了,如素质与素养的分析简单易展懂。
TOP
22#

上海中心以龙为意向,但上海龙谁设计的?它不是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是美国的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上海中心造价148亿元人民币,设计费占了7.5亿。



[size=15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8/10 17:04:02
搜索一下,或许有很多外国的建筑是中国工程师设计的,相互借鉴相互通融。
吕坚
TOP
23#

好文章要多看几遍
TOP
24#

教的是技能,留下的是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让学生留下来的东西更多呢。
TOP
25#

教案----学案,一字之差,反应的是一种理念的跟新
TOP
26#

再比如科学,我们要反对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什么叫不科学的方法?不科学的方法,就是不做实验,物理不碰物,如何能知道物之理;化学不见化,不做实验嘛。

有点深奥啊
TOP
27#

新的东西很难说清楚啊,到底新了没,似乎总的方向不变,新的其实也是旧的。
TOP
28#

非常好的文章,值得细细品读,感谢分享。
TOP
29#

需要老思想中的精华找出来。
TOP
30#

上海中心以龙为意向,但上海龙谁设计的?它不是我们中国人设计的,是美国的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上海中心造价148亿元人民币,设计费占了7.5亿。



[size=15
沈银彬 发表于 2021/8/10 17:04:02
这个设计本土化的设计师可以胜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