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飞《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阅读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51#

三、学习目标

在认识与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与观察实践等学习方式,体会“提出问题一设计方案一动手制作一初次测试一改进优化一再次测试一形成产品”的学习流程,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最终深人了解人、健康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联,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TOP
152#

四、项目评价
本项目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问题,通过让学生调查、选择、观察、探究、设计和制作模型,以“先实践再推广”的方式完成项目化学习。
(一)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学习评价
根据项目情况,将评价标准具化为八个维度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将每个维度划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维度与等级有相应的评价。采用“多维主体”的评价方式,进行师评、自评和互评三种主体不同的能熟练运用学 评价。待 STEAM 项目化学习结束后,我们将根据表3对学生学习此项目进行细致的评价。
TOP
153#

项目实施

本项目实施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准备阶段、阐述制作、展示评价与拓展提升五个环节。提出问题环节统领整个项目,其中每个子项目均含准备阶段、文化修 E 阐述制作、展示评价与拓展提升四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准备阶段
3.阐述制作
4.展示评价
5.拓展提升
TOP
154#

六、项目成效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提升教师项目开发的能力
TOP
155#

七、项目反思
(一)现实情境导入,体验真实生活感受
(二)方案设计开放,体验设计师的工作
(三)亲自制作模型,体验工程师的艰辛
(四)组织现场汇报,体验推销员的创新
(五)分享成果优势,体验成功者的喜悦
TOP
156#

点评

项目化学习中的核心问题与学习支架

在项目化学习中,核心问题与学习支架是互相联系的部分,是支撑起学习内容和结构的脚手架。
这一项目的活动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由低到高来布置,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学科。项目共划分为五个阶段,由“抗击疫情需要居家隔离,每户人家每两日可外出采购物资一次”的现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面对抗疫宅家期间需要外出采购物资、居家烘焙美食和垃圾分类投放等情形,分别在不同任务下提出核心问题,我们该如何运用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科学的数据来制订家庭采购方案?我们居家该如何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尽可能安全的外出防护装备、尽可能省时省力的烘焙助手、尽可能完善的多功能垃圾桶和尽可能增进亲子关系与互动的运动用具?以上活动均结合学生现有的科学知识、技能来实现“防疫宅家我做主”的项目任务,以核心问题情境驱动,紧密围绕核心问题较为全面地铺开。
TOP
157#

学习支架是多层次的,一份资料、一张思维导图、一个提问、一个表单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纵深思考的关键支架。该项目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五个任务各自的基本问题又引领着项目下的具体活动,包括具体问题情境、资料、任务思维导图、教师可提问问题、学生学习记录单、自我评价以及成果展示等部分,通过多个支架和基本问题、学习表单来保证核心问题的实现。例如第三个任务“烘焙我来‘帮’”的支架主要聚焦蛋糕中手动或者电动打发蛋清的规律探索,其学习表单中也包含着支架引导,如“蛋清打发情况影响因素研究方案”及具体的实验报告记录单,最终指向自制打蛋神器的支架“对电动打蛋器的认识与思考”。
TOP
158#

此外,项目探索通过“钉”教学、“云”讨论、“微”调查、“深”探究等方式保障项目的开展,“拓展提升”中还包括对团队作品的改进以及进一步推广方案的设计。可见,该项目不仅注重当下的实践教学质量,也关注到了未来的可持续效应,值得老师们学习。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徽)
TOP
159#

项目10

生态解码:春天的自然云笔记

一、项目简介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令人始料未及,也引发了人们有关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再次思考。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有多少?我们是否味地向自然索取而毫无敬畏之心?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自然,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领略自然春日美好,丰富网课学习内容,舒缓居家隔离的紧张情绪,为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增添趣味,本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以自然科学为依托,融合艺术、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基于疫情背景下的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实现求同存异。“同”是指在同一“自然”主题引领;“异”则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置差异化目标,在一至六年级分层开展不同子项目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在本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都能有很好的体验和收获。每个子项目开展时长为2课时。
TOP
160#

二、驱动性问题
疫情背景下,人类再次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赐予人类丰富的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我们了解自然吗?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可以先从认识身边的自然开始,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观。但在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我们该如何认识自然呢?恰逢春日,百花齐放,那就以花之名,走近自然。
TOP
161#

三、学习目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牛存的基石,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本次“生态解码”项目化学习,渗透了 STEAM 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年级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素养,本项目制定了同一主题下的六个子项目,设立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案内容和素养目标。各年级子项目方案内容及核心素养。
通过本次项目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科学方面: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了解自然,树立自然保护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防疫贡献自已的力量。
技术方面:学会借助现代技术搜索信息,了解自然;学会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增加设计创意。
工程方面:发展工程思维,体验完整的工程项目过程。
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并能将其体现在作品的呈现上。数学方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绘制设计图,解决问题。
根据每个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各年级子项目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TOP
162#

四、项目评价
本项目从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表现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每一个子项目,根据项目活动的不同,在评价上也略有不同。
TOP
163#

五、项目实施
本项目借助植树节进行宣传,利用钉钉班级圈进行预热宣传,呼吁各年级积极开展“生态解码”项目,做大自然的孩子,借大自然的智慧,揭大自然的奥秘,理解、感恩大自然。各子项目同步启动并开展相关活动。
TOP
164#

(一)三年级子项目—“灵动春天,花器‘智造”
阶段一:反思生活,问题驱动
阶段二:搜索数据,整理需求
阶段三:设计规划,交流完善
阶段四:实践研究,物化成果
阶段五:交流展示,优化设计
TOP
165#

(二)四年级子项目—“治愈春天,养心花茶”
阶段一:反思生活,搜索数据
阶段二:任务明确,探究设计
阶段三:交流展示,优化设计
阶段四:线上发布,传递理念
TOP
166#

六、项目成效
(一)项目成效
1.精准云“把脉”,把准方向
基于儿童立场,依据现实问题把脉问诊,解读儿童需求,打造萌趣生态解码课程,让学习自然发生。
2.开心理“处方”,治疗恐慌
通过揭秘自然,培育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学会关怀自然、尊重生命,去除心理恐慌和对野生动物的偏见,更全面系统地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3.借技术"赋能",自我疗愈
结合功能设计创新改造防疫用品,如蔬果植物芯口跟、智慧移动种植容鬼消毒地垫等,让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逐渐完善,增强他们的防疫信心。
4、培育自然“疫苗",憧憬未来
通过生态解码课程进行防疫实践,提升教师的课程架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种下生态的种子,培育“疫苗”为未来负责,这也是社会最繁要的防疫措施。
TOP
167#

(二)项目成果
1.初步成果:生态解码系列项目试水
2.解码春天:最萌的自然笔记系列
TOP
168#

七、项目反思
(一)项日反思
本项目以疫情为大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契合当前社会背景,让本项目更具有现实意义。
疫情期间,我们巧用家长资源。学生和家长有很长一段时间宅在家,家长成为项目开展的有力监督者和助力者,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后盾。由于网课需要,大部分学生配备了移动终端,为本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搜寻、查找提供了硬件基础。宅家期间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确保了本项目开展的时间条件。同时,借助移动终端和各类平台,教师能及时、多方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和展示。
TOP
169#

(二)后续规划
当然,本项目依旧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分年级开展子项目的基础上,如何将每个年级的活动升级,挖掘每个年级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如何加强本项目的防疫影响力等。
学生在本项目中应用多学科知识,了解自然,感恩自然,并用自己的方式为防疫献出一分力量。为充分巩固和应用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成效,更好地学以致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更加深入人心,我们将理念落至校园农场,让学生为校园农场的生态建设献计献策。
TOP
170#

点评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科协同

      真实情境衍生的各类项目主题通常都是以开放的、非良构的形态呈现。解决真实问题,需要有效运用学科知识,通常不能局限于单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生态解码:春天的自然云笔记”中,将项目放置在“春天”这一开放情境中,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为纽带,从劳动、技术、生命、健康、感恩、营养等角度架构出适合小学生探索实践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人,项目设计和实施中的多学科协同的特点也就跃然纸上了。
TOP
171#

        其一,回归真实情境的项目设计,让多学科融入成为必须。“生态解码:春天的自然云笔记”是一个以疫情为大背景,以春天为切人口,以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理解为学习线索的综合项目。该案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的六个年段项目,很好地渗透了 STEAM 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各年级项目的目标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素养等综合角度的设计。综合素养目标的确立,使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时,必然要将经典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具体项目的分析研究中去,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调用已有知识,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TOP
172#

其二,依托年级项目综合推进,让学科协同成为可能。在学校里,组织形式制约着多学科协同开展项目化学习通道的通畅性。单学科团队发起的综合项目化学习常常在一些学校泾渭分明的分科管理体系中无法顺利开展。在“生态解码:春天的自然云笔记”这一案例中,学校将项目放到年级团队中来进行,即一个年级一个项目,同时将年级项目再分配到班级项目中去,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跟进指导不是几个科学老师的任务,而是年级团队中每个老师的工作职责。这样的组织架构为多学科协同开展项目化学习指导提供了机制的保障。与此同时,学校云学习平台的启动,也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综合的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支撑。
TOP
173#

项目11
防疫需求攻略:制作居家防疫“小处方”

一、项目简介
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病毒传播期间暴露出了巨大的防疫需求,如口罩等用品的短缺、废弃口罩的处理等。针对特殊时期的真实需求,学校实施了线上项目化学习课程。该项目面向四年级学生,共7课时,借助学习圈、工具单等支架,结合科学、美术、工程等学科,使学生在教师的远程指导下解决实际需求。线上课堂中,学生聚焦活动规范的了解与作品展示,线下则进行资料调查与产品制作,体验真实防疫生活,树立科学防范意识。
TOP
174#

二、 驱动性问题

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发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就属于微生物的一种,肉眼难以观察。对此,如何科学地防范疫情呢?为什么需要勤洗手?外出时要如何防护?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你知道了防范的方法后又如何让身边的小伙伴们也了解这些好方法呢?
TOP
175#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与分析活动,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与传播途径。
(2)通过调查与分析活动,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
(3)通过开展产品制作、洗手对比等探究活动,知道防护病毒人侵身体的主要方法。
(4)了解制作口罩、护目镜等产品时的材料选择与技术加工,知道相关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原则。
(5)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目的、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展示。
2.能力目标
(1)借助支架式的学习单与互联网,掌握信息收集的方法与技巧,增进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
(2)能够利用比例尺等数学工具,绘制产品设计图,发展产品设计的能力与素养。
(3)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的口罩、护目镜、收纳箱等防疫产品,发展用工程设计思维改造生活的能力。
3.态度目标
(1)认真绘制设计图,完成学习单并制作产品,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认识到病毒对人健康的危害,学会用科学手段保护自己。
(3)能科学、综合、全面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产品与展示讲解,培养客观看待事物的理性视角。
(4)完整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体验工程设计的乐趣。
TOP
176#

四、项目评价
(一)评价策略
对项目化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1.鼓励多元的学习成果呈现形式
2.关注过程性评价
3.进行动静结合的终结性评价
4.创立个人档案
TOP
177#

(二)评价依据
疫情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时空,我们将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拆分与细化,并赋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者评价权,对学习成果进行多维度的量化评价。
知识目标的评价,主要的来源是教师对每次作业的批改,贯穿每个章节的学习过程。
能力目标的评价则是学生个体或是小组在某个课时的学习结束时,利用教师所给的自我评价表进行自我赋分。
TOP
178#

五、项目实施过程
1.发现实际需求
2.开展产品设计
3.产品开发优化
4.线上产品展销
TOP
179#

感谢分享!
TOP
180#

六、项目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学习
本项目结合多门学科的特点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真实的疫情情谙中,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内容,把学生的学习体验、探究放在首位。将实践视作内核,用学习圈弥补沟通合作的缺失,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项目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防疫相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升华防疫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动手、思考、探究等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用切实的实践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驱动性问题,真正走向综合性学习,指向问题解决式高阶思维的发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