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沈宇颢研修培训专帖 [复制链接]

1#
9.30龙津培训研修反思
我17年刚毕业在钟公庙中心小学代课,教过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可以说对教材还是稍微有一点了解和熟悉。但是四年级科学,无论是老教材和新教材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一天下来,听了前辈们上了五节课,再加上三位名优教师和王老师的解读、分析和总结,受益匪浅。
汪霞老师的《食物在口腔的变化》、傅斌老师的《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范蕾老师的《用气球推动小车》、郑玲巧老师的《运动与摩擦力》、蒋超龙老师的《运动的小车》,五位前辈,五节课,很有代表性,很精彩,并且各有千秋,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实验材料我没有精益求精;对西沃软件的应用我还只是在皮毛程度;对学生的掌控和调动程度一般......我迟早也会站上这个舞台,所以我得积累宝贵经验,尤其是两位男老师执教的课堂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傅斌老师执教的是四上第二单元第八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因为是培训听的第二节课,我拿来和第一节作比较,形成了很大的对比,我觉得他把男老师的优势发挥的很好。一开始聚焦就用绳子模拟小肠,让学生拉一拉,语言幽默,把孩子当朋友,在欢快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并且这节课有许多的实验和活动,傅老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很强,能做到井然有序,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乱糟糟,所以这一点值得我学习。还有傅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完全按照书本进行探索,适当的把馒头改成了苹果块,这种创新和变通也值得我学习。
蒋超龙老师执教的是四上第三单元第六课《运动的小车》,虽然是第二次听他的这节课,但还是有挺多想法。如果傅斌老师是活跃幽默的风格,那么蒋老师就是严肃朴实的风格,我感觉这也是男教师优势的体现。聚焦阶段,蒋老师带来了一段很有能量的视频,切合主题,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以后我要是视频导入,要好好寻找一下素材。探索阶段,有一些不同的是,他把改变坡度的大小也加了进来,显然实验更加丰富和饱满,这是上次王老师提出来的建议,所以我感受到磨课、听课的重要性,坐在下面的人很清楚上课的问题,虚心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及时改正,能有很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听课的一点反思,王老师讲到,新教材改革,把许多五年级的内容放到了四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减小,我们的教学,在思维和操作难度都应有所下降。还有就是王老师说的,实验材料尤为重要,合适的实验材料能解决很多问题,也可以出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准备中我会在材料方面多下功夫。
新教材的改革,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因为所有的老师和我这个菜鸟一样都是第一次接触,以后的日子,我要好好熟悉教材;熟悉和制作各种实验材料;提升基本技能;完善教学设计。希望能像师父寄语写的那样:成为一颗小科的新星。
分享 转发
TOP
2#

欢迎开贴,建议给自己的总结列个题目,附什么培训有感。
也可以建一个主题帖,记什么培训有感。

奉化区小学科学徐磊鑫研修专贴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7637.aspx
TOP
3#

把握好每一课的学习方向,理清每课的科学思维方法,很重要
TOP
4#

有感而发,男老师做科学老师太有优势了
TOP
5#

建议把自己的帖子做成一个专帖,这样更系统!
TOP
6#

12.7尔仪培训
第二次研修反思

这个礼拜一我迎来了区里的第二次科学教师培训,在尔仪小学三位优秀的科学教师对《地球的形状》这节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还欣赏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节课。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孤陋寡闻,意识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本次的培训,收获很多,体会深刻,最有感触的是王老师说的四句话:
1.    “把情境创设到底”,我觉得这句话尤其适合用在引导上,创设情境犹如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点。
2.    “把论证进行到底”,观点-论证式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自主探究贯穿整节课,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3.    “把材料优化到底”,我觉得合适的教学材料能解决很多问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并且也是一堂课可以出彩的地方。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积极自制实验材料。
4.    “把思维深入到底”,探究需要思维,实验也有思维,思维不能浮于表面,应该更加深入,这就重在体现在拓展环节。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研修时间虽说短暂,但给我的影响却很深远。通过这次教师培训,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向着教育的理想境界继续前行。
TOP
7#

12.25实验小学培训
关于醍摩豆
1.    有些课后题目难度过大,比如第一节的几道。但是运用醍摩豆,能快速知道每位学生的回答情况,抢答和抽学生的功能会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像是在做游戏。
2.    运用醍摩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对于每个小组的记录单、绘图等马上放到大屏幕上,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3.    容易出现突发状况,设备或者操作问题会影响课堂。
4.    我认为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是为了用醍摩豆而用,而是为了呈现更好的科学课堂而用。
TOP
8#

5.28龙津培训
培训心得
5月28日,我又来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有幸参加了奉化区小学科学名优骨干及高端班学员展示活动。这三节课可以说代表着奉化区小学科学的最高水平,三位就像是优质偶像,或者可以说是我们想成为的三种类型的大师。
这次我pick的是李校长(乍一看以为是我师父徐孟琪名师),他的这一节《光的传播会改变方向吗》, 简约大气,很符合我的胃口。
1.    让学生充分猜疑,把他们的观点,用贴纸的形式展示到黑板上。
2.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适时的补充优化,比如贴上一条辅助线。
3.    接着自然而然来到我们的主题——观点论证。
我觉得科学课就应该是这样,一步步来,条理清晰,正如王老师说的那样把课上的简约,也是一种很大的本事。
以后的日子里,猜想到底,观点清晰;让探究到底,让证据充足;把研讨到底,让解释更合理;把论证到底,让论证更科学。
TOP
9#

6.18岳林培训
培训心得
6月18号,第一次来到岳林小学,五个共同体,五节课。一天下来比较疲惫,但是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一些了解和看法。
我认为要上好这种课,必须老师先去亲身经历,把这个项目给研究透了,或者是像王老师建议的那样整个团队一起到当地去拜访,这样团队的每个人对这个项目都有了了解,更好的出谋划策,更好的研究。
对于项目化研究这个新事物我还比较陌生希望我以后能够做到王老师说的这几点。
一、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驱动性真实问题,进而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需要老师们在项目化教学前创设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二、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解决方案,进而转化为可操作性的项目设计,要求老师们在活动开展中做好指导工作;
三、基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可持续性的探索过程,进而转化为具有趣味性的项目实践,所以老师们在项目化学习开展后应做到项目内容的持续追踪;
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指标性的产品展示与评价,进而转化为具有可视化的项目成果。
希望从这四个方面先走近再走进项目化学习的研究。
TOP
10#

我能体会到你的这种感觉,我第一次听科学公开课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到现在我还记得听得两节课的课题。惊叹于科学课可以上的这么好,孩子们兴趣还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