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徐孟辉研修专帖 [复制链接]

1#
研修专帖
分享 转发
TOP
2#

“新教材,新技术,新实践”教研活动研修心得
-徐孟辉
感谢范蕾、庄梦雅和郑灵巧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节精彩的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这三节课中加入了醍魔豆系统,这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想法。
醍摩豆系统带来的教学优势:
1.可以把学生各自的想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搜集到每位学生的想法,学生最多只能看到自己小组或者展示小组的想法,看不到所有人的想法,但醍魔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例如在范蕾老师执教的《凤仙花开花了》一课中,需要学生解剖凤仙花,并把解剖结果呈现给大家看。传统教学中,往往只能展示一个小组,但现在每个小组可以利用平板把各自的结果拍下来,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大家看,从而每个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2.信息搜集量广,速度快,信息统计更加全面,让教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情,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在三位老师的课中,都涉及到了习题的练习。在传统教学中,一旦有课堂练习,如果需要统计学生的答案,学生往往具有从众心理。因此教师很难把握每位学生的思考,做不到精准教学。而醍魔豆中的统计系统可以通过平板搜集每位学生的答案形成柱状图,让教师清楚知道班级总体情况,从而进一步开展教学。
3.对于实验观察结果,学生可以在平板上直接画,更加方便。同时醍魔豆系统增加了色彩因素,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展示得更加地生动、全面。例如在《凤仙花开花了》一课中,学生可以用彩笔,在平板上更形象地画出凤仙花的花瓣和萼片。
4.醍摩豆的随机抽选功能,可以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讨论更加得激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也可以随机抽,但少了大数据的支持。例如在课堂练习中,醍魔豆系统可以把所有的错误答案筛选出来,再进行随机抽选,更加具有针对性。
TOP
3#

乡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第一次教研心得
王敏老师执教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课,听课之前自己曾备过这堂课,但是由于整堂课的学生活动比较多,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整合整堂课。听了王敏老师的课以及大家的观点之后,对于整节课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像此类课,可以把多个活动整合在一起,增加实验效率,加强课堂的把控。但同时,这里也有几点思考,王老师一开始的引入直接出示了岩石,进而直接开展了岩石的教学,这里是否需要涉及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之后活动汇报环节多一点追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更好?
林泽雨老师执教了《岩石、沙和粘土》一课,在比较岩石、沙、粘土三者之间的特征时,当小组对粗糙这个概念有疑问时,林老师并没有直接跳过这个疑问,而是让汇报的小组再现场演示了一遍,从而统一了学生的观点,尊重了事实,这里的课堂处理我认为非常好。但是在一开始的引入环节中,当学生很难提出放大镜这个工具时,个人认为可以直接提出,不用一直绕。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大部分学生不会,可适当进行讲解。最后ppt的大小个人认为可设置成16:9模式,整体字体可更大一点,有利于学生的观看。
俞莹莹老师执教了《比较不同的土壤》一课,在做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时,由于是对比试验,却需要三个学生缓慢将水倒入到试验仪器中,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困难,可调整一下实验装置。
最后,关于课堂超时问题,个人认为可在学生实验环节增加一个倒计时装置,一来可使实验环节更紧凑,提高实验效率。二来教师对于整节课的把控会更好。
TOP
4#

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二次研修心得
首先感谢三位教师带来的三堂展示课,我主要分享一下马水娟老师的课。马老师带来了《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一课,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偏向于stem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课程开始就从一个任务出发,以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设计方案-方案落地-得出观点这条线索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学生都是处于一个积极思考的氛围,全程学生为主导,是“我要探索”,而不是“要我探索”的状态,期间学生没有出现注意的分散阶段。由此我在思考,我们平时的常态课在设计课程时,尽量往这个设计方向靠,课程是否会更加有效。
另外我还注意到两点,一是学生在画船的设计图环节,教材中是直接出示了3种设计图,而画船这种立体的图形,涉及到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难度。马老师用了3步巧妙地过渡了这一阶段,①让学生展开正方形船的平面图;②让学生上来演示画设计图;③比较学生画的设计图跟老师的区别。
二是在教学制作小船环节,马老师在播放完教学视频后并没有立马出示实验提示,而是问了一句“你还有什么提醒其他同学的?”。然后学生很积极地说了很多注意点,基本上把实验注意事项补充完整了。这样我认为学生可以更好地内化这个实验过程,而不是一边做实验,一边回想实验提示。
最后再次感谢三位教师的精彩展示。
TOP
5#

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三次研修心得
感谢五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五堂精彩的展示课,让我对STEM理念下的项目化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柯老师的《我们来抽丝》这堂课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跟STEM课程结合在一起,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线索,围绕蚕茧展开。学生从识蚕茧,辨丝头,抽蚕丝,经历了古人纺丝的第一道工序。抽丝过程中,学生发现丝非常容易断,从而引发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研讨。整个过程学生也是兴致盎然到最后发现,原来一个蚕茧的丝可以有这么长,抽丝并没有那么容易,古代的衣服是来之不易的。这种新颖的课程既有别于传统的科学课,又不似于完完整整的项目化课程,可以为我们指引探索新的科学课程的方向。
传统STEM的课程,弱化了科学概念的呈现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早我就知道这句话,但它仅仅只是浮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真正的落地。直到本人有幸上了一次STEM的课程,及听了这次五位老师的课后,我才真正意识到,STEM的课程并不能按照传统的科学课来上。在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后,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他解决了没有。期间的科学概念,并不需要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强调。如果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想很多科学老师也会像我一样,把一节STEM课,活生生上出科学课的味道。
最后,我想引用王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
TOP
6#

听说方桥中心的中草药种植方面比较有特色,期待徐老师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经验。
TOP
7#

“新教材,新技术,新实践”教研活动研修心得
-徐孟辉
感谢范蕾、庄梦雅和郑灵巧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节精彩的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这三节课中加入了醍魔豆系统,这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想法。
醍摩豆系统带来的教学优势:
1.可以把学生各自的想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搜集到每位学生的想法,学生最多只能看到自己小组或者展示小组的想法,看不到所有人的想法,但醍魔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奉化区徐孟辉 发表于 2021/6/24 13:05:11
多撰写笔记是成长的途径
TOP
8#

奉化区小学科学第二次研修心得
首先感谢三位教师带来的三堂展示课,我主要分享一下马水娟老师的课。马老师带来了《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一课,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偏向于stem理念下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课程开始就从一个任务出发,以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设计方案-方案落地-得出观点这条线索展开。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学生都是处于一个积极思考的氛围,全程学生为主导,是“我要探索”,而不是“要我探索”的状态,期间学生没有
奉化区徐孟辉 发表于 2021/6/24 13:09:13
stem课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TOP
9#

听说方桥中心的中草药种植方面比较有特色,期待徐老师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经验。
龙山黄泥螺 发表于 2021/7/24 9:42:05
现在很多学校有中医药课程
TOP
10#

乡村教学质量提升行动第一次教研心得
王敏老师执教了《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课,听课之前自己曾备过这堂课,但是由于整堂课的学生活动比较多,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整合整堂课。听了王敏老师的课以及大家的观点之后,对于整节课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像此类课,可以把多个活动整合在一起,增加实验效率,加强课堂的把控。但同时,这里也有几点思考,王老师一开始的引入直接出示了岩石,进而直接开展了岩石的教学,这里是否需要涉及
奉化区徐孟辉 发表于 2021/6/24 13:08:01
这个实验是比较困难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