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奉化区小学科学邬梦璐 [复制链接]

1#
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docx (, 下载次数:30)

培训心得(2021/4/22 15:36:34 上传)

分享 转发
TOP
2#


感谢分享,向您学习为方便大家查看,粘贴过来。

培训心得

     邬梦璐


   由于疫情的影响1225日的集体培训变成了线上听课这次培训听了莫盈盈老师的《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竺佳老师的《热在水中的传递》和范蕾老师的《哪个传热快》这三节课,这三节课都是五年级新教材的课程,内容很新,以前没有钻研过。三位老师为了准备好上课花了很多心思,在教具的准备上和在技术应用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三节课都应用了醍魔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统计每个人的选择情况还可以随机抽选同学来回答在数据的收集上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课堂也不再是几位积极发言的同学的舞台每个学生都可能被抽到所以每个同学都要打足精神认真听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有些环节也可用可不用这个技术比如猜想的设定让学生自由的猜想比限定几种情况要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在实验的设计上竺佳老师的《热在水中的传递》的第一个实验,她用的是变色粉末,我观察到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看不太清楚热是怎样传递的。我前阵子在《科学课》上看到了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是在水中加酸奶然后加热,酸奶在水中的沉的,但是加热的时候会浮上来,然后冷却后又会沉下来,如此循环。这个实验可以尝试改进一下。


   新技术的应用是一种进步能够让老师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状态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TOP
3#

看到您的评课,好想深入了解醍魔豆系统,好好玩的样子
TOP
4#

新技术融进科学课
TOP
5#

培训心得
                  邬梦璐
    这学期区里面的第一次培训进行了醍魔豆教学,在技术的加持下,课堂中的很多环节效率提高了许多,让学生的想法能够充分的展现。三位老师熟练地应用醍魔豆技术,在这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和钻研,他们的专业精神也值得学习。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醍魔豆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在汇报环节,学生需要把实验得到的信息展示给大家,但是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局限,没办法展示每个同学的想法,但是醍魔豆技术可以让每一组都用平板拍照,然后上传,信息收集量大、速度快。第二,醍魔豆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收集信息,一道练习题全班都作答,收集到每一个人的答案,让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第三,学生的想法可以直接在平板上画,而且可以随意选择颜色,这样学生表达想法时能更生动、更直观。第四,醍魔豆技术有随机抽选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紧张感,增加参与度,也会使讨论更激烈。第六,醍魔豆技术可以拍视频,当课堂上有些小组出现了异常数据,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视频来复盘,看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帮助学生学习。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课堂的变革,从板书梳理到用ppt展示图片和视频,带给了学生更生动互动。醍魔豆技术进一步深入课堂,应用在科学课中的各个环节,让效率更高。
    但是这个技术也有一定的弊端,他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在培训中出现了一些异常,无法实时评论,这个也导致我们后面的教研只针对一节课。而且城区的每个学校只有一台设备,而乡村学校没有设备,所以设备的应用无法常态化。那么当然,这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多看多学多了解对我们专业能力的提升总是有许多好处的,感谢这次培训提供学习的机会。
TOP
6#

                                                                                                                      培训心得
                                                                                                                                邬梦璐
    5月28日在龙津实验学校举行了奉化区小学科学名优骨干及高端班学员展示活动,张宁素老师、李宏勇老师和马水娟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和《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三节课。这三节课选自五年级新教材,三位老师别出心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富有深意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科学概念不断完善。
    张老师的课是典型的“观点-论证”式课堂,课前通过感受月食之美,问为什么会产生月食,从而引出今天的探究课题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吗?在猜想环节,张老师把学生的想法展示出来,用粗细不同的箭头表示光是否能透过。当学生的想法完全暴露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做实验的方法,并介绍了自制教具,教具中的小黄鸭很童真,学生非常喜欢,另外,张老师的实验记录表格也很有特色,既有画的,也有勾选的,还有填空的,设计花了非常多的心思。
    李老师课前通过在杯中加水,硬币从看不到到看到了这个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折射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李老师在本节课中做出了解答。教材中是要观察光从空气中到水中和水到空气中,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在水中加了一点牛奶,激光笔也是特别亮的,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
    马老师的课和前面两位老师的课有一些区别,它有点偏向于项目化学习课程,在课的起始,马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学生,让学生有去完成的欲望。为了让学生学会设计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马老师化繁为简把设计纸设计成格子,然后塑封,这样学生画起来很简单,而且可以修改。在测试环节,要求学生测试三种不同的船的载重量,这样真正让学生的想法落地,真的做到了“做中学”。因为前面环节紧凑、有效,所以在最后的汇报环节,学生得出结论也非常顺利,整节课老师只是在主导,而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体。
    三节课非常精彩,听完意犹未尽,感谢科学团队能让我们听到这么好的课。
TOP
7#

                                                                                                               培训心得
                                                                                                                         邬梦璐
    6月18日在岳林小学举行了第三次科学培训,这次的主题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项目化学习研究”,五位老师选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呈现了精彩的项目化学习课堂。
    第一节是柯巧敏老师的《我们来抽丝》,柯老师通过一个个设问环节让学生探究该如何浸泡、如何找丝头,最后让学生想办法来测量丝的长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古时候织布的不容易,也学习到了一样传统的工艺。
    第二节课是竺静丽老师的《古法造纸》,竺老师深入棠岙村亲自了解当地的造纸工艺,并亲手造出了一张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在抄纸后,学生比较纸张的质量,发现有颗粒大、粗细不均等问题,并提出了修改的方案,然后学生再抄纸,把纸贴在墙上,用力挤压水分,再轻轻揭下。原本我对传统的造纸术也不清楚,听完这节课,觉得很有趣。
    第三节是王敏老师的《火星登陆器》,这节课是第二遍听,王敏老师的语言很幽默,时不时就会引得在座老师集体鼓掌,整节课比较有童趣,设计的物体难度也不大,适合在小学生中开展。
    第四节课是金琦琦老师的《设计小杆秤》,这节课主要针对的是设计环节,课堂以要求称出一个橘子的重量这一任务驱动,在学生对刻度、位置、单位、最大量程、秤盘的讨论后,学生开始设计,然后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一边讲解一边打分,这样实时打分比较客观,也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一节是王茜老师的《让蝴蝶飞进团扇》,这节课我感觉是一节比较标准的是项目化学科课堂,从前面的引导,介绍团扇的历史和作用、蝴蝶的结构和特点,到后面的设计,要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再到最后的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设计得很完整。
    项目化学习的定义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思维的迁移。这几节课的老师在向这个方向靠近,也在某些方面做的很不错。最后,王老师强调,在项目化学习中,第一,要基于学生实际需求驱动动性真实问题,进而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第二,要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解决方案,进而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设计。第三,要基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可持续性过程,进而转化为有趣味的项目实践。第四,要基于问题解决的指标性的产品展示和评价,进而转化为可视化的项目成果。做到这四点,这个项目化学习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TOP
8#

                                                                                                   培训心得
                                                                                                                     邬梦璐
    4月8日在西坞小学举行了这学期共同体活动,三位老师进行了《岩石、沙和黏土》的同课异构,每位老师都动了好多脑筋,为我们呈现了三堂精彩的课。
    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在第二节陈琴老师的课堂中。陈老师的语言简练、生动,教态优雅,时间把握得很精准,在环节的设计上也费了很多心思,有亮点。在团揉的时,陈老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去揉搓沙子和黏土,而是通过弹珠这个媒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由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玩中做完了实验,进行了探究。在推测沙子和黏土是怎么形成的时候,陈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路径,她先拿出一块石头,说这个是在山脚边捡到的,为什么山上的石头这么大,而老师捡的这么小呢?学生就会推测说是岩石破裂而形成的,最后越来越小,形成了沙和黏土,这个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岩石破裂,非常顺利,最主要是陈老师引导得比较好。在实验操作的指导上,傅老师和邬老师都采用了微视频的形式,陈老师是直接在投影仪下演示,这个操作很方便快捷,学生也看得很清楚。
    在自由研讨时,徐老师和王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从一定高度上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见解。这节课的前面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岩石、沙和黏土的不同,所以有一些特征不太明显的,比如说颜色、气味、空隙等,这些就不是很重要,学生说到了就让他们说,但是教师就不用记录在板书上了,这样就可以突出重点。在微视频的取舍中,科学课堂微视频能不用就不用,他会限制住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当传统的教学突破不了时,那微视频还是可以用一下的。最后是对现代媒体的利用也要合理,能不用就不用,真的解决不了了才用一下。在课堂的活动设计了中,最多不要多于3个,一般第一格活动作为铺垫活动,要分层设计探究活动。
    这次活动获益匪浅,希望能再多听好课,增长自己对课的理解。
TOP
9#

                                                                                          《观察土壤》反思
                                                                                                                邬梦璐
    3月30日在畸山小学进行了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第四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上课内容都选自四下第三单元《岩石和土壤》。上课期间,老师们听得都非常认真,记录了课上的情况,根据教师和学生反应寻找课堂上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教坛新秀练兵,所以我也参加了这次上课,内容是《观察土壤》。起初,看到这节课,我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让学生来观察观察,看看土壤里面有什么,然后通过一个沉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还有比沙子更加小的土壤微粒,因为沉积实验需要时间,所以加水和后面的观察需要相隔一些时间,所以在设计上,我先让学生加水观察土壤里面的空气,经过一个土壤颗粒的分类,最后才让学生去看四种土壤颗粒的分布,这样课堂就会比较紧凑。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第一次试教学生猜想土壤成分的时候我没有板书,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不强,说出的东西比较少。后来,经过讨论,觉得不管学生说什么都是前概念,这些都是有价值的,都要重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后面的上课中,我把学生的猜想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的回答积极性高了许多。(二)要加强追问环节。刚开始学生汇报土壤成分时,当学生说到水分的时候,我就直接板贴了,没有追问,不知道学生是怎么观察出来的。后来经过讨论增加了追问,学生回答说用手摸起来湿湿的,这样暴露了他们的思维,给结论提供了证据,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要讲究证据,要有实证意识。(三)要加强对新概念的介绍。原本在上课时,捻、腐殖质这两个概念我没有介绍,涉及到的时候我只是板贴一下,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是模糊的。后面经过修改,简单介绍了这两个概念,感觉学生的能理解得更加深入了。
    在活动后面的研讨环节,我有又学到了很多,特别是王老师提出来的一些理念,让我找到了上好科学课的方向。(一)当我们专业知识匮乏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要下水实验,多次实验,在细节上找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当这样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共性的时候,那我们要做的还是尊重事实,因为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正确的科学态度。(二)在观察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个人的主观感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把很多的感受综合起来,经过论证才能得到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结论。(三)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开动脑筋,老师可以假装没办法了,让学生来告诉老师。例如在土壤分类的时候,我可以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土壤颗粒分开?”(四)交流环节体现出教师的功力,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加强辅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经过这个活动收获非常大,让我的理念有了一些变化。希望在以后尽力做到“理念先行、教学后行、行而后思、思之再行”。
TOP
10#

                                                                                                     培训心得
                                                                                                               邬梦璐
    6月2日星期三在松岙小学举行了第六次乡村质量提升试点活动,由四位老师带来了四节stem的课,内容包括《设计制作一个小电扇》、《火星登陆器》、《自制净水器》、《设计下雨报警器》,四节课都很精彩,学生们很投入,学得很开心。
    Stem的课在我的认知里面是首先设置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或者师布置一个任务,提升探究热情。然后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或者让学生知道一些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在初步了解之后,学生可以自己个性化地进行解决,加入很多创造性地东西,既有对科学原理的应用,也有自己的特色,然后进行汇报,把自己想法的分享给大家,在交流中,学生的想法得到碰撞,产生不同的火花,然后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修改,完成之后再进行制作。制作完后还要进行测试,看看哪组同学的作品效果最好,归纳总结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每组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强调,stem的问题一定是学生真正要解决的,要关注实际问题,不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是一个真正的问题。第二,要创设真情境,利用画面、视频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第三,引导真设计,设计一定是学生真的可以做出来的设计,设计得再好,却不能落地,那就没有用。第四,要制作真产品,做出来的这个产品是真的可以使用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不能,那这个产品便是无效的。第五,要开展真评价,学生的很多评价都是走走过场,有些对孩子的提升并没有起作用,在评价的时候要有标准,比如说在《自制净水器》那节课中,我们可以从透明度、气味、颜色等角度来进行评价,看哪一组的净水器效果最好。
    最后,我们要真刀真枪做项目化学习,不要花拳绣腿,要把真字贯彻到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