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既严谨又开放的科学态度
——《植物的种子》
执教:临海小学 黄申友
课前谈话:好玩的科学课。有意思的科学课。




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
植物妈妈的孩子——种子
旅行——传播
植物妈妈不同的方法——传播方式。
感悟:从语文过度到科学,科学不是想象,是真实的,是能经得起考证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寻找证据。从语文的夸张比喻顺利过渡到科学的严谨真实。语文的夸张,想象,联想拟人都是需要的,但是这些一旦被嫁接到科学观察和记录中
,就会违背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就不是真实的科学探究了。低段孩子在观察植物,画植物的叶子,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经常就会用原先大脑里的植物的样子代替植物的真实的样子,又如观察月相,那种学生最爱画的,看起来最漂亮的弯弯的月亮,现实中根本是不存在的,学生已经混淆了真实与现实的区别。
想象与真实,没有孰是孰非,那么如何让学生如何区别,如何正确的使用呢?
S:有哪些不同的传播方式:
板书:水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弹射传播,
S:鸟传播、松鼠传播,自体传播,人类传播。
(老师完全尊重学生不同传播方式的命名)
S:要进行这些传播,植物需要哪些特征?
小组讨论。
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观察蒲公英的种子。
老师吹,种子飞走了,
风传播的特点:轻、有翅。
弹射传播:
视频:凤仙花的种子的传播。黄瑾的种子。
特征:易爆裂
探索二:自主探究
苍耳、樱桃、莲蓬
提倡多感官观察:捏一捏,摸一摸,看一看等,有序观察,及时记录。
(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
成果分享会:大家好,我是第()组的发言人,我们用()的方法发现苍耳的特征是,我们推测苍耳的传播方式可能是(
)
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植物学家:钟杨《种子钟杨》
他人评价:
1、观察的材料一多,就怕课堂乱糟糟的,学生眼花缭乱,不知道先观察哪个,很容易被同学吸引,这样一来就无法做到细心观察种子特点和传播方式的关系!黄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孩子们如何做到有序观察,告诉孩子不能被其他同学吸引,告诉孩子独立完成,及时记录的重要性!
2、注重习惯的培养。各种的引导孩子观察、表达、记录、有依据的猜测……
1、只表述跟传播方式有关的特点
2、我的猜测是……
3、需要观察跟传播方式有关的特征
4、你是怎么知道的?
5、观察了苍耳就要记录,实验要有序。
6、一个组要观察同一种
黄老师非常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学习习惯培养
黄校长让孩子从种子传播方式反推种子特点和从种子特征推测传播方式相结合,让我们看到了科学课寻找证据的不同途径。
如何记录,如何表达,如何信任…黄老师注重细节,通过板书,语言,动作等加以引导
成果分享会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更能激发学生观察的成就感。引导语培养学生好的交流习惯。
学生有灵气,黄校长上课大气学生对于种子传播说得头头是道,不管是前概念还是猜测都有自己的一套,满满的自信黄校长教学设计兼顾学科相融,有底气、有地气、有灵气的课堂。彩印学生记录表、种子实物准备、假期视频拍摄等等角度充分展现谋划于日常,呈现于课堂的科学教师本质气质小小建议,边吃车厘子,边吹蒲公英的活动中让特征自然而发,不定时得来个“谁偷了老师的苍耳”活动让科学的春游胜过今天学校的春游!
做一个果实模型,多好的活动,孩子们一定特感兴趣!不知课外能否落实好?如果能安排在课内实施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