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教研组长精英群 微信群的聊天记录
蓝色梦幻 15:30


蓝色梦幻 15:31
各位老师,这是什么问题?能浮的状态,重量反而重了
沉默的大多数 15:32
是不是称错了?
夹塘小学余沁 15:36
是不是盐水的浓度不够浮起马铃薯时的数据?
蓝色梦幻 15:37
已经能让鸡蛋浮起来了
阳光正好 15:40
本身数据是不明显的,如果测量误差大,就会出这样的数据。是你自己测的吗?@蓝色梦幻
蓝色梦幻 15:42
不是,是其他科学老师问我的
蓝色梦幻 15:42
但是老师自己做出来的数据
朱钻飚 15:45
多做几次——找到问题所在
朱钻飚 15:46
马铃薯是可以加工的,切成长条形或者规则形状
朱钻飚 15:46
更好测量体积
朱钻飚 15:47
@蓝色梦幻 请老师和学生反复多做几次,找找原因
朱钻飚 15:47
很好的科技实践小论文
篱笆00339 15:48
马铃薯,前期的体积是怎么算出来的
篱笆00339 15:48
?
朱钻飚 15:48
排水法
篱笆00339 15:49
会不会是浸过水后,吸水了呢?
朱钻飚 15:49
切成长条形的容易放入量筒测量,用规则形状也可以计算
大猫 15:50
有学生这样提出来过,1立方厘米的马铃薯
篱笆00339 15:50
计算的方法估计误差更加大,那还不如排水法。这边可能是量杯的误差
篱笆00339 15:50
最有可能
篱笆00339 15:51
用大量筒,估计会解决这个问题
沉默的大多数 15:53
500毫升的量筒,马铃薯挑长长的,稍微削点掉,就能测出来了。虽然有误差,但比切成规则形状方便
永和镇中心学校陈杰超 16:03
这个问题碰到过,马铃薯的体积测量数据很重要
朱钻飚 16:04
@博文王梦婧 [强]
阳光正好 16:29
看来最大可能就是测马铃薯体积的误差太大造成的[呲牙]
王东 16:59
应该是误差问题!
坚哥 17:25
我校两位科学老师也反复测量,结果也是这样
坚哥 17:26
若是误差,这种误差的比例有点高
达不柳先生 17:59
用测密度的方法测马铃薯的体积相对精确些,用电子秤先测出大半杯水的质量,然后用一根棉线绑住马铃薯,放入水中,用一只手拎住,让马铃薯全部没入水中,但不能碰到底部,测出此时杯子的质量,减去原有质量,就是排开的水的质量,再换算成体积。
阳光正好 18:12
我估计你们老师用的也是烧杯@坚哥
四天有夕阳 18:31
@实小 章兴波 烧杯有什么问题
沈银彬 18:32
烧杯精确度不够高
四天有夕阳 18:35
我在实验时烧杯上的50毫升倒到量筒中只有47毫升,但在称清水和浓盐水时都在量筒里取了50毫升,称得土豆重量还是比盐水重不少
四天有夕阳 18:35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四天有夕阳 18:38
这烧杯中的50毫升我是用排水法测得的土豆体积
四天有夕阳 18:40


四天有夕阳 18:40


四天有夕阳 18:40
这个排水法是不是10毫升
四天有夕阳 18:41


四天有夕阳 18:41
土豆重量
四天有夕阳 18:41


四天有夕阳 18:42
去皮下,水的重量
四天有夕阳 18:42


四天有夕阳 18:42
这是盐水质量
四天有夕阳 18:42
今天在家做的结果
四天有夕阳 18:42


四天有夕阳 18:43
盐水符合要求
四天有夕阳 18:43
结果还是土豆重
沈银彬 18:44
第一,杯子精确度不高
沈银彬 18:44
第二,马铃薯是否带水
四天有夕阳 18:45
马铃薯刚买的
沉默的大多数 18:45
取出来后把马铃薯擦干
沉默的大多数 18:46
还有我认为马铃薯取得太小,取得小,体积差个3立方厘米,结果就差好多
沉默的大多数 18:46
我用体积差不多85立方厘米的,结果就没问题
四天有夕阳 18:46
学校做没擦,甩了几下,今天特意擦干了,我也在找原因
沉默的大多数 18:47
罗老师,你马铃薯切的大点试试
沉默的大多数 18:48


四天有夕阳 18:48
今天加里道具小了,我女儿的,学校里是50的整个土豆
沉默的大多数 18:56
罗老师,那还是量筒的问题,这个量筒刻度太粗糙,准确度太低。10毫升的马铃薯估计只有8毫升
阳光正好 20:24
王老师分析的有道理[强]@博文王梦婧
阳光正好 20:27
建议用量筒再重做实验,500毫升大量筒测出马铃薯体积,使用100毫升小量筒量取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相信数据一定是可以呈现出来的。[微笑]
-
-
mmexport1617108009897.jpg
(, 下载次数:0)
(2021/3/31 17:52:2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