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网络研修学习心得
3月15日,在网上听了娄立新老师的《指向大概念的教材设计与解读》的讲座,娄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用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是应该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的概念。在我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其实已经接触过有关于大概念教学等相关的教育话题,但是,为什么要大概念学习?大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在日常教学中将大概念进行渗透?当时的我对此并无太多的见解。在本次研修中,娄老师就给了我很多的解答,“大概念学习,是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娄老师以科学大概念中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地大概念为例,对比了中国美国不同年龄阶段对于科学概念的要求,为我们展示了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联结以及层层递进的概念进阶。接下去,娄老师从教材出发,为我们解读了四年级和五年级新教材围绕着大概念进行的设计。四年级增加了土壤的内容,完善知识结构,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动机与实践活动,从观察描述、比较、阅读和写作等更加多元的方法进行单元学习,对于五年级娄老师为我们梳理了总→分→总的单元脉络,
基于问题的猜测→搜集证据→模拟实验→观察描述现象,与生活自然关联→
→图文资料→观察阅读资料,丰富认知→ 建构概念,获得解释
这让我们对于单元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答疑时间,娄老师也为我们对于岩石课程遇到的困难进行了相关的解答。对于我们提出的岩石的鉴别问题,目前虽然并没有合适的APP,但有一个“地质云”网站中有岩矿智能识别系统的功能(http://min.wikigeo.net/),或许有效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熟悉我们的教材、课标以及科学的大概念,把握好单元的整体方向,围绕着大概念进行我们的教学设计,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于细微处完善,让学生不会出现“只见其木,不见其林”的情况,利用好大概念,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和改进,上好以后的每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