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献分享——深描 [复制链接]

1#

《听说》一书第一张最后提到了“深描”的研究方法。那什么是深描呢?根据文献介绍,我们来学习一下

参考文献:王鉴,刘祎莹.试论课堂研究中的深描与解释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25-33.



美国学者邓泽对深描给出了确切定义,他认为“在解释研究中,深描是深入的、厚实的、详细的问题性经验的解释,像报道一个人正在做什么,超越了单纯的事实和表面现象,更能呈现细节、内涵、情感的综合,旨在澄清一种倾向和组织行为所存在的意义。” 因此,由于深描相对于量化研究中数据的呈现,更能深层细微的挖掘现象深处的“意义”,因而在质性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正在逐渐由“适教课堂”向“适学课堂”转变,课堂所具有的生成性、流动性、多变性更要求课堂研究者运用一种可以深入挖掘课堂现象背后意义的方式去呈现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这种方式便是“深描”。  


深描有真实性、深入性和近经验性等特点。


深描的类型主要有微观式深描、情景式深描、交互式深描等。  



下面举例一段关于“课堂中举手现象”的深描 :
同是举手的学生,他们的方式却大相径庭 :有的学生一等老师的问题刚提出,他们便很快举手了,其中有的还举得特别高,希望老师能注意到他 ;有的在举起手的同时,还伴随着声音的申请,如“老师,让我来回答!”或者“老师,我,我,我!”等 ;或者伴随着击打桌子的声音,以引起教师的重视,为自己挣得回答问题的机会 ;有的举起手又放了下来 ;还有的把手藏在桌子边上,举出指尖,抬头看一眼老师,又慌张的低下头。
这是一段典型的微观式深描,其中有动作的细微处理、语言的原声重现,神态的捕捉,使得课堂中的不同学生的举手过程以深描的形式被放大,用细节呈现出一幅生动的课堂画面,读者也可以从这样一个微小的镜头窥探到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氛围等等与之相关联的方面。


深描的魅力之处正是在于把人物带到动态的课堂事件中,把互动的师生未掩饰的交互行为呈现出来,提供给研究者以土壤,使其更好的对所捕捉的课堂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意义加以解释



从文献中可以发现,“深描” 力图全方位、多角度、追本溯源的挖掘事件的细节、机制、意义,注重聆听被研究者的声音,有利于还原真相,消除偏见,让教育科研的“处方”走向“治本”。

1.png (, 下载次数:0)

(2021/2/20 13:07:12 上传)

1.png

分享 转发
TOP
2#

对课堂上举手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可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师的教学处理能产生较好的影响。
TOP
3#

感谢分享,很实用!
TOP
4#

学到了专业的词——深描,课堂中需要深描来了解学生,感谢老师的分享
TOP
5#

很希望看到深描三种类型的具体案例,定义中说......超越了单纯的事实和表面现象,更能呈现细节、内涵、情感的综合,旨在澄清一种倾向和组织行为所存在的意义.那所举微观式深描看起来就是事实与现象,所谓的更能,是不是对现象有所分类:有的...有的...有的...以此体现澄清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课堂有不同的学习氛围...
TOP
6#

又学习到了一种课堂观察模式——深描。谢谢!
TOP
7#

我在《听说》第174页读到:麦克德莫特认为,“深描”应该能够呈现出社会互动本身的共时性与协作性,以及这种互动所处的特定社会情境。他将这种深描称之为“民族志意义上的充分描述”。
TOP
8#

回复 7楼zhaozuli的帖子

我其实没怎么读懂麦克的这句话
TOP
9#

回复 5楼健言善谈的帖子

在所列文献中有对于文中三种深描的介绍和范例。肖思汉博士的论文《如何呈现一场课堂互动》应该也是良好的范例。
我个人更倾向于先去尽可能详细地捕捉和记录课堂细节,而不是去纠结概念。相较于摄像机的全景式客观如实记录,人的转录和文字描述,其实是一个再加工过程,蕴含和体现了观察者的“价值”“意义”“解释”在其中。好的深描,尽可能做到客观,把客观与主观分析呈现出来。所以,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但首先,应当记录,而不是去想,我的记录算不算深描。换句话说,我们深描,是为了理解和解释;一线教师的理论学习,永远是为了改进实践。
TOP
10#

非常实用的方法技能,谢谢分享。
TOP
11#

学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深”入细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