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飞《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阅读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31#

三、注重交流
教师要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让全体学生参与,交流各自的探究方法;特别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错误意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在倾听中学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想”就是要求学生敢于推测.敢于设计、敢于怀疑、敢于想象;“敢说"是要求学生敢于示众、敢于表达。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使用发表意见倾听、补充、辩论等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集中集体的智慧,不断完善探究方法,提升探究能力。
TOP
32#

案例分析及教学建议
案例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一.“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所蕴含的通过实验搜集证据的能力
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渗透搜集准确数据的关键
三、教学设计
四、评述与建议
本课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一研究问题,简约高效,充分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探究式学习特点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TOP
33#

厉害,收获多多啊
TOP
34#

教学关键问题1-4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概念,学会了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表现出较完善的思维过程。
TOP
35#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运用结构性材料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探究材料应具有结构性,反映出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二、通过递进式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设计实验时,我们就应该思考这个实验的目的何在,能否有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否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层次的、递进式的实验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的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运用学习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效的学习单能发挥学习支架的作用,促进有效学习。学习单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阶梯。
四、通过论辩式交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能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以论证为基础的结论。同时,学生之间的评价和争论会使学生明白别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学生之间的互相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有助于激发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
TOP
36#

王老师总结很到位
TOP
37#

案例分析及教学建议
案例      放大镜
一、从教材出发挖掘逻辑思维培养的载体
二、从学情出发思量逻辑思维培养的价值
三、教学设计
四、评价与建议
1.结构性材料应具有普遍性
2.结构性材料应基于学生水平
3.结构性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TOP
38#

教学关键问题1-5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2.低水平的问题设计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
3.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动力不足
TOP
39#

看完摘录,感觉简洁的复习了一遍
TOP
40#

王老师总结到位,摘录要点
TOP
41#

通过适当地阅读和练习也能提高逻辑思维
TOP
42#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将教学内容蕴含在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导向的。PISA测试将学生问题解决路径划分为理解问题描述问题、展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解决方案、交流解决方案六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建构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能力。
TOP
43#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二、设计方案,实践探究
三、交流研讨,优化方案
四、再次挑战,尝试解释
五、展示评价,过程反思
TOP
44#

案例分析及教学建议
案例
挑战大力绳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设计
四评述与建议
这节课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4 大小的报纸要多准备一些,至少每人两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2)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基础的差异性,因此要有分层任务的预设,为那些反应快、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前设置拓展任务,避免做得快的学生提前完成任务后无事
可做,关注学优生的培养。
(3)由于制作纸绳的现场操作示范可观性弱,所以课前准备一些关于纸绳制作方法操作示范的微视频,以供课堂教学中在学生遇到操作困难时播放,起到示范指导的作用。
(4)如果学生基础较好,第一次个人挑战成功率高,则第二次挑战就可以加大难度。设计有结构、有梯度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5)教师要强调操作安全,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打孔器备用。
TOP
45#

王老师阅读摘录好详细,学习了。
TOP
46#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二、设计方案,实践探究
三、交流研讨,优化方案
四、再次挑战,尝试解释
五、展示评价,过程反思
TOP
47#

教学关键问题1-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创新能力理解为学生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如图1-6-1所示。
小学生            创新意识 一提出问题
                       创新思维— 分析问题
创新能力         创新技能—解决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弱。
TOP
48#

影响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学生、教师、其他层面来分析造成小学生创新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学生层面
第一,自我调节能力偏低。    只有对一个科学原理理解透彻并有可能将兴趣变成爱好延展学习下去,才有创新的可能。
第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学生必须学习基础课程,在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已成为国家创造力教育的共识。
第三,创新思维不够完善。    “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校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的信号。
TOP
49#

二、教师层面
第一,课堂教学有待改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尝试。
第二,评价方式略显单一。
第三,教师素养有待提高。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了解该学科前沿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熟悉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TOP
50#

三、其他层面
第一、教育理念的偏颇。  基础教有阶段是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在这-阶段加大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力度.如果等到定型以后I进行培养.其创造力提高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第二.传统思想的束缚。一方面必须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重点放在“做人”的通识与思辨训练上;另一方面要走出传统思想等级秩序的文化制约,不能再把“听话的好孩子”作为培养学生的榜样.
TOP
51#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 课堂改进一一引入项目学习法
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项目学习中,问题的解决往往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因此教师会鼓励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标新立异,这都需要学生不断地拓展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升自身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是围绕一个任务将与之相关的许多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主题,学生的学习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
TOP
52#

二、教室改进一构建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是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创新实验室是支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室,是应用教育新技术的实验室,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实验室。
小学创新实验室的主要形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数字化实验室。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替代传统的实验仪器仪表,构建一种能够准确获得实验结果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的实验室。
第二类,科学工坊。主要是3D打印、机器人等创客实验室。第三类,科普设施。
第四类,科技馆。
TOP
53#

三、评价改进一展开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方法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评价主体上,主张让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教育主管部门等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
在评价内上,重视中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素养;在评价方向上,强调面向中小学生的未来长期发展;
在评价方法上,加强评价的可操作性、真实性和情境性。
TOP
54#

四、技术改进一学习“互联网 +"资源共享
利用微课、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学习资源,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利用微信.QQ空间等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与更多的学习者分享与交流,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共同成长。
TOP
55#

五、培训改进一提升教师创新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素质,还要达到创新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师在培训前-定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培训目的、内容和方式;
在培训中,不仅要掌握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还要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操作;
在培训后,一定要保持与培训专家以及主办方紧密的联系。
TOP
56#

教学关键问题1-7      如何融合STEM教育的理念?
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公民,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STEM教育就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和数学( mathe-matics)的融合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的知识、创新的思维使用的技能,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教育专家提出了STEM项目研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技术问题本身就源于自然,来自生活。
目前在STEM融合教育的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融合STEM教育的意识。
第二,缺少成熟的STEM教育的本土化案例。
第三,缺乏STEM教师培训。
TOP
57#

教学关键问题解决
STEM教育综合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特点.乐载着跨学科跨领域的观点。STEM教育必领将知识的获取方法.工具的利用及创新生产的过程进行有机统一以系统的联系的思维而对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是STEM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中实现学生STEM素养的培养,实践是其主要学习途径。
TOP
58#

一、把握STEM教育的特点,改进学教方式
二、把握契机,强化培训
三、依托院校,加强研究
四、立足校情,整合课程
TOP
59#

第二部分       核心内容
TOP
60#

回复 52楼上虞王飞的帖子

希望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能真正被高效的运用起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