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图示能解决问题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我不是质疑这个答案,我是质疑这个答案的描述或者图示所绘(至少配上吸音底座)。根据图例提供,声音的传播主要是手机声音传递给空气和玻璃瓶,然后由瓶外的空气传播到人耳,题意的描述解决了瓶内空气传播的途径但没解决玻璃瓶振动传播的途径,更没解决瓶外空气传播的途径,那么,答案A的描述是真的吗?这个图示能解决问题吗?
最后编辑王如祥 最后编辑于 2021-01-14 15:34:13
分享 转发
TOP
2#

王老师非常严谨,该图确实是手机靠在玻璃瓶上,会引起振动,学习了。之前只想到手机只开了铃声,疏忽了靠在瓶上,学习了!
最后编辑曹文佳 最后编辑于 2021-01-14 08:16:14
TOP
3#

有道理的,这样分析也有道理,若是选择只能选A。
TOP
4#

课本的闹钟实验也是一样,实际操作很难去消除闹钟产生的声音通过底部与玻璃罩传递给空气,声音基本不可能完全消失
TOP
5#

越来越轻没有问题,光靠瓶子的振动传播声音,肯定比有空气传播时要轻;至于甚至听不见,说的是有这种可能,不一定就真的听不见。
因此个人认为A的描述是可以的。
TOP
6#

排除了B C最优答案只能是A
TOP
7#

个人感觉可以,手机铃声没说手机震动。
曹文佳 发表于 2021/1/13 16:16:02

声音的传播是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该图示声音绝对能传播给玻璃瓶的
TOP
8#

回复 5楼白云的家的帖子

没有试验过无法肯定声音会越来越轻,但根据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能力比较,该图所示,声音在固体中还是能传播的,理论上声音越来越轻现象值得质疑
TOP
9#

个人感觉可以,手机铃声没说手机震动。
曹文佳 发表于 2021/1/13 16:16:02

王如祥 发表于 2021/1/14 8:07:33
王老师非常严谨,该图确实是手机靠在玻璃瓶上,会引起振动,学习了。之前只想到手机只开了铃声,疏忽了靠在瓶上,学习了!
TOP
10#

回复 6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答案肯定是A无疑,但图片所示值得质疑,它无法解释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问题,连累答案描述。
TOP
11#

回复 4楼追猫的鱼的帖子

对,本来我想找课文中的图片的,四年级本册课文中找不到,其他年级教材也找不到,大概教材换了的缘故,只能用作业本中的了
TOP
12#

有道理的,这样分析也有道理,若是选择只能选A。
金亚军 发表于 2021/1/13 16:23:38

如能给手机装上吸音底座,别让手机靠着玻璃瓶,那就完美了
TOP
13#

把手机挂起来比较好
TOP
14#

回复 12楼王如祥的帖子

垫块泡沫也可以的,或者皮筋悬挂,绝对消除做不到的。
TOP
15#

确实以前没有考虑到手机振动问题
TOP
16#

这样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按照排除法选择A
TOP
17#

理论上确实如此,实际中可能有意外情况。
TOP
18#

会的,题目问的是铃声,没有问震动的声音
TOP
19#

回复 18楼拇指班长的帖子

可能我表达的不清楚,(声音与振动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在传播时也是振动传播)当声音只通过固体传播,瓶内的空气就不起作用了,“越来越轻”的描述就不成立了
TOP
20#

有理,分析得很严谨。
TOP
21#

学习了!
TOP
22#

声音肯定会变轻。但越来越轻甚至会消失,这样的描述不大合乎实际
TOP
23#

抽个机会,大家真的试试看,不要只是推论。
TOP
24#

回复 22楼王烈刚的帖子

看来大家的想法和我一样,要么描述有问题要么图示不合适。嗯,最好能有实验来证明
TOP
25#

王老师思维非常严谨,确实应该考虑玻璃瓶的振动传播,学习了
TOP
26#

回复 1楼王如祥的帖子

王老师观察的非常仔细,的确存在着漏洞。但是要不接触底面的话,操作有点难度啊。
TOP
27#

理论和实践结合,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装备不足,检验有困难
TOP
28#

图示与题目没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TOP
29#

图示确实不够严谨,没有考虑瓶子的振动。
TOP
30#

这样的题目真的缺乏逻辑,楼主分析得对,我也这样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