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答案的分类有问题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乔木、灌木等这些科学词汇课文中根本没出现,要出现这样的答案得查资料才行吧,我在练习时,学生有提问这一栏时,我要求他们写出具体的植物名称就可以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指导的?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楼王如祥的帖子

这届的六年级当时在学习三年级植物时,作业本还是科学书上有出现过乔木、灌木、藤木等的介绍,不过实在想不到这的话,我想写出具体植物也可以。
TOP
3#

对孩子来说,的确有难度,而且也不是一下子可以解释清楚,本身都是很概念化的名词
TOP
4#

小学阶段这样的也能接受。
TOP
5#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乔木、灌木等这些科学词汇课文中根本没出现,要出现这样的答案得查资料才行吧,我在练习时,学生有提问这一栏时,我要求他们写出具体的植物名称就可以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指导的?

王如祥 发表于 2021/1/8 15:49:03

第二阶的分类确实没有要求。
TOP
6#

不开花植物还缺一类:苔藓类植物
TOP
7#

上面的一种还好点,下面一种更难
TOP
8#

学生对于分类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TOP
9#

小学阶段要求不能太高吧。
TOP
10#

后面的细分不用掌握吧
TOP
11#

掌握一些专业的词汇是可以的,如果变成考试,我们就要斟酌考试的要求了
TOP
12#

不开花植物也不是只有这几种吧?这样题目没有多大意义吧,适当了解就行吧,小学生不用这样掌握这么细致
TOP
13#

有些不需要掌握,但可以了解。
TOP
14#

裸子植物是不开花的,这个是科学概念,不能错的。开花植物包括裸子植物似乎不行的。
TOP
15#

回复 14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裸子植物是开花的。

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种子植物,其发生发展历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现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种类出现于第三纪,后又经过冰川时期而保留下来,并繁衍至今的。裸子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在此之前出现的藻类和蕨类则都是以孢子进行有性生殖的。裸子植物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用种子繁殖上。



主要特性



(一)孢子体发达

裸子植物的孢子体特别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枝条常有长枝和短枝之分。网状中柱,并生型维管束,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数有导管,韧皮部中无伴胞。叶多为针形、条形或鳞形,极少数为扁平的阔叶,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枝顶;叶常有明显的、多条排列成浅色的气孔带(stomatal band)。板有强大的主根。

(二)胚珠裸露

孢子叶(sporopbyll)大多数聚生成球果状(strbiliform),称孢子叶球(strbilus)。孢子叶球单生或多个聚生成各种球序,通常都是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球 (雄球花staminate strobilus),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花粉)的小孢子囊 (花粉囊),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雌球花 femal cone),胚珠裸露,不为大孢子叶所形成的心皮所包被,大孢子叶常变态为珠鳞(松柏类)、珠领(银杏)、珠托(红豆杉)、套被(罗汉松)和羽状大孢子叶(铁树)。而被子植物的胚珠则被心皮所包被,这是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重要区别。

(三)具有颈卵器的构造

裸子植物除百岁兰科(Welwitshia)、买麻藤科(Gnetum)外,具颈卵器。配子体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的近珠孔端产生颈卵器,但结构简单,埋藏于胚囊中,仅有2--4个颈壁 细胞露在外面。颈卵器有1个卵细胞和1个腹沟细胞,无颈沟细胞,比起蕨类植物的颈卵器 更为退化。

(四)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

在被子植物中,花粉粒需先到柱头后萌发,形成花粉管,然后到达胚珠。而裸子植物则不同,花粉粒由风力(少数例外)传播,并经珠孔直接进入胚珠,在珠心上方萌发,形成花粉管,进达胚囊,使其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从传粉到受精这个过程,在裸子植物需经相当长的时间。有些种类在珠心的顶部具有花粉室(Pollen chamber),以准备花粉粒在萌发前的逗留。

(五)具多胚现象

大多数裸子植物都具有多胚现象(Polyembryony),这是由于1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形成多胚,称为简单多胚现象或者由于1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这是裂生多胚现象(cleavage polyembryony)。

多胚现象(phlyembryony)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一是简单多胚现象(simple polyembryony),由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颈卵器同时受精,因而在胚胎发育早期,可以产生两个以上的原胚。

另一是裂生多胚现象(cleavage polyembryony),仅一个卵受精,生成4个胚细胞,分别单独发育成四个幼胚。而胚胎发育中,通常只有1个(很少两个或更多)幼胚正常分化、发育,成为种子中成熟的胚。

在裸子植物这一章中,有两套名词时常并用或混用,一套是在种子植物中习用的,如"花"、 "雄蕊"、"心皮"等,一套是在族类植物中习用的,如"孢子叶球"、"小孢子叶"、"大孢子叶"等。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原因,19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不知道种子植物的这些结构和蕨类植物的结构有系统发育上的联系,所以出现了这两套名词。1851年,德国植物学家荷夫马斯特 (Hofmeister)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史完全贯通起来,人们才知道裸子植物的球花相当于族类植物的孢子叶球,前者是后者发展而来。

以上是我查到的资料
TOP
16#

植物类的训练,其他的都是对具体的植物名进行大范围一个标准下的归类(或分类),而且没有出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超纲的科学术语,只有这个答案怪怪的,太考验大家的科学水平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