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
科学课堂提倡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一样的过程。每堂科学课的精华往往就在研讨部分,在观察或者实验后就要及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次定海区小学科学学术研讨的活动内容就是围绕“渗透stem教学理念,激活学生研讨交流”这个主题进行的。
我觉得要促进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就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情境,当学生觉得好奇或者困惑的现象是,学生自然就有问题想问。洪松老师的《运动与摩擦力》就从他那双真实的足球鞋开始,让学生一步一步提问,从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同时要交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屠老师的《运动的小车》这一节课,在组织交流学生发言时就很注重这点,要求学生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在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常常带有自己生活化的语言,不能科学地表达,屠老师能够及时对发言准确有条理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不会发言的学生及时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描述,提供适当的词汇,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类,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帮助孩子获得科学概念的真实内涵。这一点,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学会边听边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学会客观的分析,辩证地思考,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辩论,启发多角度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思维得到发散。例如钟老师的《弹簧测力计》,在讲解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后,让学生测量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时,及时拍下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图片,让学生寻找对方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在寻找到错误之后再次训练使用测力计,最后让学生总结使用测力计时要注意的问题,学会反思,从而达到巩固。
学会不断的总结反思,是对自己思维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滕老师的《测量降水量》这一课,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容器开始,评价他人的交流,对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过程,不断的修正。最终达成一致,容器的大小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但要保证容器上下均匀。
总之,在科学课堂上要通过积极的交流研讨,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发言或者他人的发言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和启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