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的探究目标很清晰:学会用简易测量袋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获得合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如何准确测量肺活量 。
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力呼出,测得肺活量。有点调皮的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肺活量大一点,会做点“小手脚”——多吹几次,然后数据就变成了3000多,乃至4000,这可能是我实验前的错误引导:我们来测一测谁的肺活量大!看来我是低估了学生的好胜心,特别是男孩子。下节课只能说:我们来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看谁测量准确!


2、作业本最后的实践拓展,个人感觉意义不大。坚持一项体育锻炼,隔两个星期测量一次肺活量。而且时间到23周
3.平行班第3次上课,做了一点改进。
A.首先明确一个人在短时间里,肺活量是固定的,我们要准确测量出自己的肺活量。
如何准确测量肺活量:
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力呼出,捏住吸管旁边的袋子,防止空气溢出。
呼完空气,立即用手蒙住吸管,快速拔出。
每次测量之前,要彻底排空袋子里的空气。插上吸管,更易排空。
B.分析数据,减少实物。
来看两组数据:甲同学:2100、3750、3750
乙同学:3250、2000、3100
先请学生观察分析这两组数据,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测量的时候,空气没有排空。
可能是空气漏出了。
可能是没有深深地吸一口气……
分析数据后,每个人再总结经验,再重新测量一次,填入作业本最后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