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樟往事——庙地(27) [复制链接]

1#

古樟往事——庙地(27

学校两侧花坛的夜娇娇又开始绽放了,从一开始的星星点点,慢慢地,整个花坛就像燃烧了一样,整个校园都氤氲在这种淡雅的清香里。

也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读完了在庙地的小学前四年。我要离开我的学校,去五里外的坐落在一个叫“中湖”村的中心小学读我剩下的小学两年。

没有特别的告别仪式,也没有特别的不舍,相反对暑假后的新环境充满着期待。成长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充满着欣喜和渴望,我也一样。

去中心小学读书,最重要的是购置一辆自行车。

我的父母都不会骑自行车,平常全靠一双脚。在我读初中时,我的父亲才买了一辆三轮车。我参加工作3年后买了一辆摩托车,自行车成了家里的“废物”,父亲闲着没事把自行车端到院子里,跨坐在上面,来来回回地踮脚骑行,在我的不屑中竟真被他学会了,然后父亲就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至于母亲,也是在我工作后,才买了一辆三轮车,骑到如今。

分享 转发
TOP
2#

         我是在三年级的那个春天学会骑自行车的。犹记得那时正上一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文,读着课文,窗外的春风从剥落了红漆的木制窗棂中吹进来,窗外的油菜花已经开得很旺。倪老师推着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对我们说:
         天气这么好,你们可以学自行车了。
         就这么一句话,全班掀起了学自行车热。从此放学后,学校前面的晒场上,来回穿梭着推着、蹬着、骑着自行车的我们。
         我以前只是觉得倪老师好,能想到很多与学习无关,却对我们一生有用的事。现在想来,倪老师让我们学骑自行车,一定是想到我们一年后就要毕业,骑车上学将是我们的必备的技能。可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哪会想到这些,只是老师也让我们去骑自行车,那就是最好的为自己争取自由的“尚方宝剑”了。
         我的父母不会骑自行车,家里也自然没自行车了。我只能看着同学在我眼前穿梭,比如我的邻居阿萍,率先学会了,骑着一辆飞鸽女式自行车,一圈又一圈地在晒场上作圆周运动。那飞扬的红领巾,飘逸的长发,以及和油菜花一样的黄色毛线衫在那个春天里成了一幅流动的图画,带走多少学不会的骑车的,尤其是我这样连自行车都没的少年们的目光……
         我蹲在晒场西南角的一堆建筑石子上,往溪里丢着石子,石子划过弧线,落在水里,溅起了一朵一朵的水花……
TOP
3#

三伯骑着自行车从庙地路过,见了我:

人家都在学自行车,你怎么不去?

我又没车。

你先借三伯的自行车去学,学会了让你娘去给你买一辆。

没有比这更合心意的事情了,就这样我也成了学车队伍中的一个。我也像别的同学那样,歪歪扭扭地推着比自己个头还高的28吋凤凰牌自行车练起来。先是“趟车”,左脚踩在踏板上,右脚踮一下,踮一下地让车前进,然后努力把右脚贴在左脚上腾空,让车自行前进。

等“趟”稳了,就要试着把右脚斜穿过三角档,踩到右边踏板上。这是最难的一步。克服了这一步,才算初步学会了骑自行车。踩踏板也是经历了踩半圈到一圈的过程。三伯常常提醒我:别踩半圈,“肺”要不好的。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自行车的“肺”,只要点头答应就没错,至于能不能不踩半圈,那不是我主观决定,全看我的水平啊。

会斜穿三角档骑车之后,就得挑战高难度——跨三角档。人矮车高,要跨上三角档无疑是一大挑战。我历经多次而失败。最后还是我的同桌建荣帮我想了个办法,先把自行车在村道口停稳,然后让我先爬上自行车坐稳,最后他在书报架上一推,停车支架应声弹起,车子一下子车就往前冲去。

从来没有以这样的视角看过这个世界,感觉自己是那样的高,似乎可以俯视一切。对车的掌控不像先前那样稳,有点摇晃的感觉。自行车借着村道的缓坡向前行驶着。我从起初的紧张也慢慢平静了下来。这样几次下来,我竟也可能坐在三角档上骑车了。

TOP
4#

         学会了骑车,胆子也大了,我们不再满足于晒场上没完没了地转圈子了,我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机耕路上。原先觉得很远的地方,现在都变得很近。
         我们从斜飞着老叶的樟树底下骑过,骑到梗鱼头、畚斗窝、夹山桥头、沙天井、前村桥头、青天江、窑头、湖里……我们还骑着自行车去镇上,我们前上车、后上车;你带我,我带你;单放手,双放手……有冒险自然也有意外,有同学摔得裤子擦破,有同学骑到路下的庄稼地里,也有同学从桥上坠入河里,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们对骑车的热爱,那时的我们就像天空中飞着的一只只的小白鸽。
        学会了骑车,但我妈并没有给我买车,理由是我用不上。刚好小舅那时长年在江苏太仓工作,极少回家。于是我妈让我去外婆家借来了小舅舅的那辆没有打铃的自行车。从那以后,我去田间地头,去舅舅阿姨家再也不用步行了,再也不用一边走一边观望后面是不是来了某个我熟悉的骑着自行车的村民好打个招呼请求带我一程……
TOP
5#

         如今过完这个暑假,我就要读五年级了,必须要有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了。大概我妈也知道无法再拖延下去了。终于在结束夏忙后的一天,给了我300元钱,让我找三伯一起去百官买自行车。
        我很想买一辆飞鸽的女式自行车,小巧灵动,适合我骑行。母亲做事一向“高瞻远瞩”,这时又发挥起了她的远见。她认为那种小巧自行车不实用,无法带更多更重的东西,而小孩子总会长高长大,买大自行车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一锤定音——必须买大自行车,而且牌子要好。
          带着母亲的“口谕”,我和三伯坐公交车来到了现在丁界寺的老一百。
         在这个1992年夏末的一天,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自动扶梯式电梯,见到了“哐啷哐啷”的长得望不见首尾的绿皮火车冒着烟从舜帝岭的铁路桥上开过。三伯帮我从一排自行车中挑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花了237元。那时有言:“凤凰”的漆艺,“永久”的骨子,“海狮”的捏子。可见“永久”自行车还是不错的。
      (此时,母亲就在我面前吃饭,我提及了买车这事,她说:当年真是捏,噶小个宁,买了部噶驮个自行车。)
TOP
6#

         就这样,我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但从我骑上它的那天起,到若干年后,我妈推着它去我阿姨家,给我换来了阿姨的飞鸽女式自行车,我从没坐上过坐凳,我一直是坐在那根横在车身中间的冰冷、坚硬的三角横档上骑的。
        自行车准备好了,还需准备一个书包,母亲除了目光长远,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当然她的远见性和实用性通常是统一的。她觉得邻家堂哥的电工包不错——大、结实,至于那种双肩背的书包简直就是个摆设。我一百个不乐意也抵不过她的一句“电工包好”。
          母亲带着我去镇上的百货商店买了2只饭盒,一大一小,大的蒸饭,小的装菜,还有一只白色的帆布电工包,我把它斜背在肩上——包垂到了我的膝关节处了。母亲斜了我一眼,拿过电工包教我如何挂到自行车的三角横档上,最后自喜地看着我说:
          你看,以后你书包都不用背,多少省力!
          她不知道,我带着这样一个电工包进学校,进教室,那是一种……
          但不管怎么说,新自行车、新书包、新饭盒都已经就位了。
          就等着1992年的91日的到来了……
TOP
7#

有点文化苦旅的味道。
TOP
8#

慢悠悠的文字带着浓浓的回忆,很耐人寻味!
TOP
9#

“我一直是坐在那根横在车身中间的冰冷、坚硬的三角横档上骑的。”
TOP
10#

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自行车的样子。
TOP
11#

一口气读完,期待下篇。
TOP
12#

“我一直是坐在那根横在车身中间的冰冷、坚硬的三角横档上骑的。”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0/10/25 23:07:57
穿过三脚架骑的有没有
TOP
13#

[quote]“我一直是坐在那根横在车身中间的冰冷、坚硬的三角横档上骑的。”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0/10/25 23:07:57 [img]http://lt.zjxxkx.com/images/common/bac
周王庙师 发表于 2020/10/26 8:01:46 [url=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6506-2.aspx#381610]

有,有,有,歪着身体,半圈半圈地前进,貌似是学车的必经之路
TOP
14#

满满的回忆,半脚半脚的踩,碰到转弯的时候总会摔跤。
TOP
15#

可以出书了,出版的时候收藏一本
TOP
16#

如果每篇文章中配一张与文章有关联的耐人寻味的图片,那就更好了
TOP
17#

一切在会议中成长
TOP
18#

有点文化苦旅的味道。
吴王不凡 发表于 2020/10/24 21:52:46


谢谢吴老师,平常闲着没事,自得其乐,虽然不咋样,但能得你鼓励,还是非常开心。
TOP
19#

一切在会议中成长
盛国荣 发表于 2020/10/31 20:20:23

在生活中成长,在回忆里感叹。
TOP
20#

如果每篇文章中配一张与文章有关联的耐人寻味的图片,那就更好了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10/31 16:44:07


我一般都发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每篇文章,是会配涨插图,但找插图也是很费时间的。
TOP
21#

满满的回忆,半脚半脚的踩,碰到转弯的时候总会摔跤。
我予我乐 发表于 2020/10/29 13:13:09

比现在的孩子学自行车是不是有意思多了?哈哈
TOP
22#

一口气读完,期待下篇。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0/10/25 23:09:26

可以扫描我的公众号二维码,里面有好多的。

TOP
23#

读者倪老师的回忆录,简直就是我读书时的翻版,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我的小学时代。
TOP
24#

不过我骑车的历史比倪老师要早一些,我是1988年7月份(刚读好小学三年级)有了自己的一辆自行车,不过买车的经历一模一样:也是要到更远一些的学校读书(一至三年级在自己村子里读书),也是一辆“永久”牌28吋的自行车。
TOP
25#

然后最神奇的是我买车的权利也是在我妈妈那,她说买大一些的自行车,可以捎更多更重的“货”,于是就买了28吋的自行车
TOP
26#

文章写的真好啊 让人感触颇深
TOP
27#

扫了二维码,读了完结篇,真好。
TOP
28#

骑过这类自行车的人,已经到了怀旧的年纪,岁月匆匆啊!
TOP
29#

回复 6楼儒衣飘飘的帖子

文笔蛮细腻的,看着不错!
TOP
30#

读者倪老师的回忆录,简直就是我读书时的翻版,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我的小学时代。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0/11/1 21:08:15



好像,学自行车是我们小学时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一份难忘的记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