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让深度学习发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 [复制链接]

1#


  如何让深度学习发生

——《深度学习: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每月研修心得

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吴晓

    一月一约,9月每月研修如期而至,今天学习的主题由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杭州滨江区科学教研员姜向阳老师带来的《深度学习: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

    姜老师提出了目前很多科学老师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知识教学能发展素养吗?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实在,作为一线教师,谁都无法回避各种抽测、监测和检测,那么姜老师指出“知识和素养并不对立”,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其实用哲学辩证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确实如此,因为没有什么是绝对对立的,关键还是要看教师如何认识“素养”,如何理解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何认识“素养”和“知识”的关系。姜老师指出两者是“相互转化、互动生成”的,而素养的生成机制便是“学生自身能动地活动”,取决于学教方式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所学内容,即“深度学习”。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姜老师用《空气有重量吗?》这一课例介绍,生动诠释了“深度学习”。两种不同教学设计,两个设计都能让学生得出“空气有重量”这一结论,也就是都能实现这一知识的学习,但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学教方式让学生在素养生成中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设计,学生虽有体验但是思维深入不够,输入过多,加工、输出过少、过浅,而且最终形成的科学结论是不够准确的;而姜老师在本次后面重点介绍的这一个教学设计,可以发现是从学生真实的问题入手,学生以此问题为出发点,层层深入不断思考探究,教师用设计巧妙的活动作为支架,帮助学生发现典型现象,帮助学生开展有效思维加工,最终通过对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研讨,最终得出较科学准确的相关科学结论,让学生通过整个探究获得增量。

    同样,姜老师介绍《液体热胀冷缩》一课的“深度学习”,把原本学生在课前就已经知道结论“液体会热胀冷缩”,被很多人觉得不需要再上的一节课,在学习内含上不断推向深入,把这个即得知识转化为活的知识。

    重视学生的交流研讨,让学生有交流的需求,而这样的活动,一定是学生主动、自主参与的活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探究者,而非实验观察者、知识接受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同样,姜特的讲座也是深入浅出,既有高位的理论引领,也有具体、可操作且浅显易懂的课例,对“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开展深度学习”以及“深度学习必要性”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给了我们参与活动的学习者有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每月研修每次都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一群人、一起学、一起前行、一起成长,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只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020.09.15

每月研修:深度探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2020.09 姜向阳 总89期)视频回放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6285.aspx


分享 转发
TOP
2#

深度学习,切口要小。
TOP
3#

真是听者有心,吴老师反思深刻!“重视学生的交流研讨,让学生有交流的需求,而这样的活动,一定是学生主动、自主参与的活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探究者,而非实验观察者、知识接受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这段话说到了学生的“输出”,更高质的输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