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我们的呼吸》课堂反思
一、基于生本,设计提问
这节课的导入是前概念谈话:呼吸是一件既平常又神奇的事,说说它神奇在哪?表达和思维能力好的班喜欢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也很精彩,可以从多个维度去阐述:1.人时刻都需要。2.非自主的,不需要人为控制。3.呼吸为人提供了生命所需的能量(虽然表述有错误,但是和功能相联系了)4.呼吸可以人为控制。5.吸进去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从物质变化角度)6.字面上就包括两种意思,呼和吸(从文学角度分析)……大家越说越多,气氛很活跃。但是,我也有几个相对弱的班,同样的问题,问下去,一片死寂,没人理解“我想让他们回答什么”。我后来意识到:我的教学设计太死了,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情,提不同的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同样是前概念谈话导入,面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以这么问:关于呼吸,你有哪些了解?
二、联系生活,提出猜测
接下来的环节是呼吸器官的介绍,我带完毕业班后接手新四年级,面对新的班级我更加看重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培养,所以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告知呼吸器官,而是让学生说说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并说说证据。重点是说证据,我想慢慢渗透科学观点不是瞎猜,所有的观点猜测都是基于证据(事实,经验)的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生成我觉得很不错——当学生猜测肺的时候,理由是呼吸的时候,胸在起伏,这是基于经验和观察的猜测。也有同学的证据是新冠肺炎,作为一个呼吸疾病,肺部发炎了,也可以说明肺参与了呼吸。这是结合生活,结合时事的推测,科学不是书本里冰冷的知识点,是和生活的融合。
三、扩大备课,丰富认知
关于对呼吸过程中,肺和腹部的变化推测,我原来预测学生对于肺大小变化推测应该还是准确的,腹部推测有困难,因为潜意识里面,吸进去气肚子应该要变大。但是我上了几个班,大家都对腹部的变化推测正确,肺部的变化变大变小各占一半。我至今也没有想通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做了体验活动之后,学生都感受到了吸气时,肺变大,腹部变小,就在我准备愉快地得出结论时,一个女生举手说,她晚上在家躺着的时候,吸气,肚子是变大的,呼气,肚子是变小的。我一惊,很快镇定下来,说:是吗?那晚上请你妈妈为你拍一段躺着呼吸时肚子变化的视频,看看是你感受错了,还是你的呼吸很特别。我为自己机智的回应感到开心,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很快就忘了这件事!中午午睡的时候,我躺着,手搭在肚子上,突然又想起这个事,我躺着是怎么呼吸的?试试。一试,惊呆了,我竟然也是吸气肚子大了,我又重新站起来做测试,吸气肚子小了,我再躺下,吸气肚子大了。怎么回事,站着和躺着不一样,我又开始坐着,发现坐着有时候吸气变大有时候变小。是不是呼吸方式的不同?以前有人说用丹田呼吸,丹田又是哪里?我网上查阅资料以后大概理清楚了,呼吸有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躺着的时候多放松,所以多为腹式呼吸,可以呼吸更多的气体。那么教材里面讨论的主要是胸式呼吸,我为我的浅薄感到惭愧,也忘记具体是哪个班哪个女孩子的想法了。要上课,不能只备课本和教参上的内容,要做一个“问不倒”的老师。
四、精准提问,巧设问题
在利用模拟材料模拟呼吸过程的环节,我放大了前面的讨论:1.为什么要用模拟材料进行模拟实验?(渗透模拟实验的应用范围)2.这个模拟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器官?3.你有办法让它模拟呼吸吗?4.哪种方法更好?5.身体呼吸的“开关”在哪?学生都会想到两种方法,吹和拉气球皮,在讨论哪种方法更好的时候,学生能想到的是卫生,方便等角度,没有人想到从模拟实验的真实性角度去分析。可以和我的提问方式有关,第4个问题若换成——哪种方式更符合真实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去思考哪个方式更符合真实情境。当明确了真实人体是自主呼吸的,不是由外界吹气和吸气的,我追问——身体呼吸的“开关”在哪?竟然有同学说是鼻子,我当时没有多想,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理解的开关是类似水龙头的开关,鼻子一捏,就不能呼吸了,而我问的开关是启动呼吸自主进行的开关。所以第5个问题换成——身体能够自主呼吸的“开关”的哪里?学生可能会更加明确指向。
五、准备材料,人人体验
由于第一节课准备阔华教具没到,我自制了一个呼吸模拟器,在讨论结束以后,我全体演示现象,再分析。感觉这个实验很简单,全体演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析,感觉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改作业本发现,一道类似的模拟题,学生的选项选错的很多。好在第二天,阔华教具到位,我制作好教具后,让每个小组都进行了体验,作业本也好很多。小学科学毕竟是体验的学科,在我们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思考了,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思考,有的同学就好奇这个装置为什么会这样。
六、总结拓展,如何提升
课的最后环节是从模拟材料回到真实的人体中,通过动图来展示真实的人体呼气和吸气体内器官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人呼吸时呼吸器官的协同合作。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觉得学生掌握了呼吸过程的变化,但是总觉得少一些提升或者引领学生进行课后探究的兴趣内容。我想过让学生回去自制呼吸模拟器,学生上课玩过了,课后没有太多的深入研究价值,关于书本里面的提升——关于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我感觉又有点虚,不合适。至今没有想好怎么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