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一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过程】
1. 出示两根导线,一根两头去掉塑料皮,一根不去掉,然后让学生来连接电路。发现问题:为什么不去掉塑料皮的小灯泡不会亮。
2. 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 让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身边的物体。
4. 汇报交流:哪些材料是绝缘体,哪些材料是导体?导体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5.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绝缘体和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了解用电安全小常识。
【教学不足】
1.被检测物品准备不具代表性。
这次在用 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时,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的,但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在检测黑板框、窗框和门时,发现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以至于在交流发现这些容易导电的材料大部分是金属时,学生却不认同了。因为他们发现黑板框、窗框和门都是金属材料做的,但不导电。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识。
2.检测材料不够精准。
对人体、铅笔性对于人体和铅笔芯是不是导体,学生通过检测,发现小灯泡没有亮,便认为它们是绝缘体。从而导致在完成作业时,将铅笔芯统一选成了绝缘体。这是检测的铅笔芯和人体电阻较大,导致小灯泡不能亮。但跟学生这样解释是无济于事的。
【教学改进】
一、 找准检测物品
首先应该给学生有代表性的材料:如铁钉、铝片、铜丝等金属材料进行检测,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常见的金属都是导体。再让学生检测黑板框、窗框和门,发现小灯泡没有量,形成矛盾。提出为什么它们在检测时小灯泡没有亮,寻找原因。发现:这次他们认为的金属外面都涂了一层物质(漆或其他东西),导致小灯泡不亮。
二、 提升检测灯的灵敏度
7班的教学让我引起了注意。对人体、铅笔芯的检测,不能用学生常用的电路检测器来进行检测,而应该用教具箱里的检测灯来检测。但非常遗憾,这样的检测灯只要一个,因此只能用演示实验来验证人体、铅笔芯、水等都是导体。学生兴致非常高。让2个学生上来,检测她们的导电性,学生一看到检测灯发亮,并惊呼起来!然后检测水和铅笔芯。从而来纠正之前的错误认知。但很遗憾的时,如果教具箱里有12个这样的检测灯就好了,每个组都可以用来检测,不仅会激发学生兴趣,更能让教学少走弯路,让思维和思路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