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王京专贴(三年级 五年级) [复制链接]

871#

支援教师:上虞区实验小学  王 京    协助教师:上虞区陈溪乡小   陈宋江
TOP
872#

【同步教材简析】: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孩子们已经认识了杠杆与轮轴两种机械,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两种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两种方法研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同时,本课也为后续的学习《滑轮组》奠定基础。
TOP
873#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
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可以用铁架台做支架,把定滑轮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帜就会随着绳子上升。这里强调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向上升的现象,初步认识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TOP
874#

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请注意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钩码也平衡的现象)。
TOP
875#

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来搬运,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TOP
876#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它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这里可以参照研究定滑轮的实验进行,如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
TOP
877#

【同步学情分析】:
实验小学学生学情: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杠杆与轮轴两种机械的学习过程,对机械的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历,知道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机械是否可以省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TOP
878#

学校里每周都要进行升旗仪式,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是由于定滑轮的位置较高,真正看清的孩子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常组合在一起使用,因而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TOP
879#

陈溪小学学生学情:
   在教学前,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结合教学实际,发现学生整体科学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识比较陌生,很少有学生见过。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比较缺乏,所以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滑轮的图片,教学中学生熟悉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让学生说说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让陈溪乡小的学生能感受到机械对生活的影响。
TOP
880#

【同步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TOP
881#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及其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TOP
882#

【同步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TOP
883#

【同步教学准备】
实验小学:每组学生准备:课件、1个铁架台、35厘米长的线、1个滑轮、1盒钩码、1个自制的红旗,1个测力计、记录表、同步练习题。
陈溪乡小:每组学生准备:课件、1个铁架台、35厘米长的线、1个滑轮、1盒钩码、1个自制的红旗,1个测力计、记录表、同步练习题。
TOP
884#

    支援教师    支援学生    协助教师    受援学生    技术协助



入    1.    观看图片:学校升旗仪式。
2.    .指出旗杆顶部有个帮助升旗用的机械装置——滑轮。    
思考回答: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同步思考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展示局部放大的照片。
TOP
885#

【同步板书设计】
5.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省力
TOP
886#

【同步活动记录单】
1.定滑轮是否省力活动记录单
左边钩码数    右边钩码数    定滑轮的状态
(平衡或不平衡)    我们的发现
TOP
887#

“互联网+”品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基本情况】
课    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课时
TOP
888#

支援教师:上虞区实验小学  王 京    
协助教师:上虞区陈溪乡小   陈宋江
TOP
889#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小节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豆和沙的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TOP
890#

【学情分析】
实验小学学生学情: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节课对于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学会并理解初三化学的知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预测—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喜欢科学,尊重事实,愿意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等等。
TOP
891#

陈溪小学学生学情: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节课对于陈溪乡小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并理解知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在教学前,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结合教学实际,发现学生整体科学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化学变化认识十分陌生,很少有学生见过。学生对这类现象感性认识比较缺乏,所以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素材,教学中学生熟悉的黄豆和沙出发引出。让陈溪乡小的学生能感受到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TOP
89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TOP
893#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2.体会运用证据的规则,寻找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即证据越多证明聚就充分结论也就越可靠。
TOP
89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TOP
895#

【养成教育训练点】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分析法等
TOP
896#


实验小学:每组学生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镊子、玻璃皿、白糖、搅拌棒、烧杯(装清水)、一张纸、同步练习。
陈溪乡小:每组学生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镊子、玻璃皿、白糖、搅拌棒、烧杯(装清水)、一张纸、同步练习。
TOP
897#

【教学设计】
    支援教师    支援学生    协助教师    受援学生    技术协助



入    前面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你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那么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板书课题
    
陈溪乡小学生举牌 回答问题
其他学生观察有依据地猜测与交流。    
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物质    

学生回答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问题    

PPT展示局部放大的照片。
TOP
898#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沙和黄豆。 2.谁来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2.把沙和黄豆混合,你猜测沙和黄豆会不会发生变化?
3、(师演示)进行混合、搅拌。
3.提问:为什么不倒完?谁知道?
4.提问:混合后的沙和黄豆发生什么变化了吗?有什么方法能进一步说明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
5.学生用筛子分离沙和黄豆,把沙筛在盘子里。
6.与原来的沙和黄豆进行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学生同步交流沙和黄豆混合会不会变化?
其他学生观察有依据地猜测与交流。



学生同步实验    


教师同步演示指导







教师同步实验指导沙和黄豆混合分离实验。    

学生交流回答沙和黄豆混合会不会变化?
其他学生观察有依据地猜测与交流。


学生小组开展分离实验。
    体验活动镜头跟进
TOP
899#

1、每组一小包白糖,展开放在桌上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中,交流汇报
2.提问:将这些白糖加热,它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3、出示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下面我们开始实验,看看那个小组能安静有序地进行实验。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
6.交流表达,汇报收获
7.教师小结。    
学生同步交流白糖的特点并猜测可能的变化?



学生同步开展烧白糖实验

学生同步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同步实验方法指导。


    学生交流白糖的特点并猜测可能的变化?



学生开展烧白糖实验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PPT课件展示

视频切换到投影
TOP
900#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学生同步总结回答。    
教师帮助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    
投影有效切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