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度共同体王家东专帖(四五年级) [复制链接]

61#

如何测量小车的距离让我犯了难。按照作业本的正确答案是A,按照微课中的讲解是B,学生讨论觉得应该选B,理由是我们测量跳远的时候是采用B图中的方法,测量的是脚后跟,但我认为是A中方法正确的,B的行驶距离多了小车的长度,但不知如何让学生理解。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3 10:03:58
一般孩子都知道测量的方法。作业本里B和C的出现,反而把学生给搞混了
TOP
62#

回复 53楼王家东的帖子

个人觉得是A,但参考答案上是B,教学研究版块里也有这一题的讨论,不睡觉的兔发的,总体的意思是只要统一一个标准就可以。
TOP
63#

回复 53楼王家东的帖子

我上课的时候就同一了车头到车头或者车尾到车尾的方法
TOP
64#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1.聚焦。食物要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需要经过消化,口腔就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2.预测。联系生活想一想面包或饼干在口腔里咀嚼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变小,变碎,变湿,变烂等
3.咀嚼食物。要求学生按照1次,10次,20次的咀嚼。咀嚼后将食物放到纸上,然后观察发生的变化。基本和预测的差不多。
4.再观察。有些变化肉眼可以,有些变化需要借助实验材料。用碘酒滴到三份咀嚼后的食物上,观察其变化。学生:都看到了蓝色,说明都还有淀粉。更进一步。学生:发现颜色越来越淡,说明淀粉的含量越来越少。
5.思考回顾。刚刚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口腔里的哪些部位参与了。学生:牙齿,舌头,口水(唾液)。
6.联系生活,思考其作用。先讲解牙齿的种类与数量,让学生结合生活,思考不同牙齿的作用,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门齿,臼齿,犬齿。这样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学生:舔棒棒糖,冰淇淋时用到舌头,所以这也是舌头搬运食物的一个表现。舌头:尝味道,搅拌,搬运。唾液:润湿,分解。
7.预防。如何正确刷牙,预防。

TOP
65#

选B的是被跳远这样的项目带偏了,应该是A
TOP
66#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1.聚焦。食物要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需要经过消化,口腔就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2.预测。联系生活想一想面包或饼干在口腔里咀嚼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变小,变碎,变湿,变烂等
3.咀嚼食物。要求学生按照1次,10次,20次的咀嚼。咀嚼后将食物放到纸上,然后观察发生的变化。基本和预测的差不多。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9 16:34:44
过程很详实清晰,学生咀嚼过程中的照片更有直观性,可以说说自己课堂中的最大感受。
吕坚
TOP
67#

回复 64楼王家东的帖子

用镜子观察咀嚼后的变化也不错。
TOP
68#

回复 64楼王家东的帖子

之前我也是让他们吐出来观察,但是都说好恶心啊,我就发了小镜子让他们自己观察。
TOP
69#

回复 64楼王家东的帖子

我让他们看微视频中咀嚼前后食物的变化,他们都说好恶心。
TOP
70#

咀嚼后将食物放到纸上,感觉恶心。但是科学有时候就是这样,想想有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付出生命,也就没什么了
TOP
71#

回复 64楼王家东的帖子

这个分组实验操作起来会比较乱,很多学生对拒绝后吐出来的这个过程大呼小叫
TOP
72#

嚼完以后吐出来感觉会让课堂变得很吵了
TOP
73#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1.聚焦。食物要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需要经过消化,口腔就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2.预测。联系生活想一想面包或饼干在口腔里咀嚼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变小,变碎,变湿,变烂等
3.咀嚼食物。要求学生按照1次,10次,20次的咀嚼。咀嚼后将食物放到纸上,然后观察发生的变化。基本和预测的差不多。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9 16:34:44
我觉得吧,这个实验,用饼干的效果是最好的。现象最明显
TOP
74#

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反思

1.聚焦。食物要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需要经过消化,口腔就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2.预测。联系生活想一想面包或饼干在口腔里咀嚼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变小,变碎,变湿,变烂等
3.咀嚼食物。要求学生按照1次,10次,20次的咀嚼。咀嚼后将食物放到纸上,然后观察发生的变化。基本和预测的差不多。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9 16:34:44
用碘酒滴到三份咀嚼后的食物上,观察其变化。学生:都看到了蓝色,说明都还有淀粉。更进一步。学生:发现颜色越来越淡,说明淀粉的含量越来越少。——用这个方法证明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很好!

建议思路精简清晰一些,把课堂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来,这是我们需要保持和努力的!加油!
TOP
7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1.认识摩擦力。用生活中新旧轮胎的对比引入摩擦力,进而让学生认识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摩擦和在桌面上摩擦从而来感受摩擦力。列举一些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例子,如:走路,写字等
3.测量摩擦力。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
4.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与拉的速度有关,与接触面面积有关。
5.设计方案。如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实验中,不改的条件有上述的其余三个,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瓷砖、白纸、砂纸)进行摩擦力测量。
6.比较数据。前面两个实验探究了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物体重量的关系。提供6组数据,学生发现结论。接下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和拉的速度直接的关系。学生发现之间无关
7.拓展。用两本课本页面相互穿插,叠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了摩擦力的魅力。

优点:1.对于学生提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给予否定,让学生用实验的方式自己发现是否有关。2.实验的结论数据都有各个小组提供,具有可靠性。
不足:砂纸上拉倒物体很难保证匀速拉动
TOP
76#

回复 75楼王家东的帖子

王老师上的挺快,好像不是按照课本中上的,课本中有滚木
TOP
77#

原来你上的是五年级的摩擦力,现在四年级的摩擦力简单了,不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感觉五年级的内容太多了,学生会搞不清楚。
TOP
78#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1.认识摩擦力。用生活中新旧轮胎的对比引入摩擦力,进而让学生认识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摩擦和在桌面上摩擦从而来感受摩擦力。列举一些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例子,如:走路,写字等
3.测量摩擦力。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
4.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21 8:35:38
我们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动的速度有关,王老师的实验方法解释了很多学生的疑惑。
TOP
79#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观察光是如何传播的。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一、情景导入:观看卖火柴少女快要冻死的视频,视频里出现两种物体,可以让小女孩存活下去,避免被冻死,分别是大火炉和诱人的食物。烤火炉可以增加热量,吃食物是把化学能转化为身体的热能。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光和热呢?让我们走进《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的学习中。

二、新课探究

1.太阳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6千多度,内部温度高达两万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我们一直在无休止地向太阳索取热量,已经知道了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阳光,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会聚阳光获得光和热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2.探究方向:物体的颜色与吸热;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学生预测)

3.让学生设计实验。

4.总结

三、探究应用

宇航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设计成这种颜色?宇航员的衣服一般都是银色,目的是为了减少辐射。

太阳能热水器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了让照射角度与太阳垂直,获得更多的光和热。

优点: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10个组得到的数据中得到实验结论,小组之间比较,小组内比较。

不足:整节课的时间把握的不足;不少组实验的数据和理论的并不符合(有些组的数据上升温度最高的是黑色蜡纸,并不是黑色纸;垂直地面放置的也比垂直太阳光的上升要高,对于此我觉得可能有这些原因:1.温度计本身不准确,2.测量过程有学生的干扰。)



21cnjy.com

21教育

TOP
80#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1.认识摩擦力。用生活中新旧轮胎的对比引入摩擦力,进而让学生认识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摩擦和在桌面上摩擦从而来感受摩擦力。列举一些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例子,如:走路,写字等
3.测量摩擦力。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
4.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21 8:35:38
不足:砂纸上拉倒物体很难保证匀速拉动



对的,砂纸上匀速拉动非常困难,而且砂纸大约也就20厘米长,只能多拉几次
TOP
81#

回复 64楼王家东的帖子

咀嚼之后的测量引起大笑
TOP
82#

4.6《滑动与滚动》——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
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用古代造金字塔时来移动重物的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用滚动的方式来移动重物,有什么好处?
(改进:教师出示一个盒子,推动之后发现盒子停止了,询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如何让盒子移动的距离更远。“用轮子”从而进行探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探究活动:
1.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认识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2.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比较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先回顾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重量。引导学生实验中改变什么条件,不变的是什么条件。(有学生说滑动不装轮子,滚动装轮子,但这样接触面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应该把轮子卡住。)
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滑动还是滚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相同的接触面光滑程度,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讨论:为什么静止的小车要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才能运动起来,为什么运动的小车失去动力自己会慢慢停下来。
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取阻止车轮转动的方法,为什么车轮停止转动,车子就能很快停下来?
(展示自行车行驶与刹车的图片)
物体受到一定大小的力才能运动起来和自己慢慢停下来都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
3.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让学生回家进行实验)
三、拓展延伸
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滑滑梯、擦黑板、钢笔写字、刹车时的车轮等。
滚动摩擦:圆珠笔写字、行驶的车轮、滑轮的轮子等。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哪些设计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车轮和鞋底的花纹、刹车、跑步用的钉鞋、坦克车轮上的履带等;
减少摩擦力: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拉链不灵活了涂上石蜡、滚珠轴承等。
四、课堂总结
摩擦力的运动方式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滑动比滚动的摩擦力大;滚轴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优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探索味浓厚,很积极。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分析小组之间讨论参与度高,能发现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


优点21


TOP
83#

回复 82楼王家东的帖子

王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滑动与滚动,这样效果更好。
TOP
84#

回复 82楼王家东的帖子

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贴切。我认为圆形是最伟大的发明。
TOP
8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1.认识摩擦力。用生活中新旧轮胎的对比引入摩擦力,进而让学生认识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摩擦和在桌面上摩擦从而来感受摩擦力。列举一些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例子,如:走路,写字等
3.测量摩擦力。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
4.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王家东 发表于 2020/12/21 8:35:38
“用两本课本页面相互穿插,叠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魅力”,这是学“摩擦力”很经典的一个小活动,我上课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呢。
TOP
86#

4.6《滑动与滚动》——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王家东 发表于 2021/1/6 16:22:39
建造金字塔的例子有震撼力,加入一个小小的体验活动,或许会有更多的真切感知。
吕坚
TOP
87#

[quote]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1.认识摩擦力。用生活中新旧轮胎的对比引入摩擦力,进而让学生认识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气中摩擦和在桌面上摩擦从而来感受摩擦力。列举一些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例子,如:走路,写字等
3.测量摩擦力。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
4.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与接触面
yuqin0430 发表于 2021/1/8 11:31:04
挺好的一个活动,让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在活动中通过感知来认识摩擦力。
吕坚
TOP
88#

4.6《滑动与滚动》——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王家东 发表于 2021/1/6 16:22:39
如何让盒子移动的更远?一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
TOP
89#

优秀,向你学习。
TOP
90#

4.6《滑动与滚动》——教学反思


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分析小组之间讨论参与度高,能发现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
王家东 发表于 2021/1/6 16:22:39

学生自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教育新境界
最后编辑方芳 最后编辑于 2021-01-09 16:05:4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