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倪华东专贴 [复制链接]

1#

学年目标

1.每月2次网络研修准时参加,并积极发言;
2.及时组织好每月26号的上虞区科学教师参与桂馨网络学习
2.积极参加区,市,省级研讨活动;
3.撰写论文,并争取区级获奖;
4.至少上一节区级公开课;


措施
1.做好论坛学习,参与讨论发帖
2.上好每一节课
3.阅读教学专著

(一)理论研学:
【评分标准】阅读有关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著作或者纲领性文件,阅读的每本书必须有一篇原创的300字以上读书体会上传至论坛,每篇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本学年度必读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二)教研研修:
1.参加活动:
【评分标准】参加各级各类现场教研活动,每现场参与1次活动得5分,现场承担开课任务、讲座,区级得20分,市级得30分,省级得40分,现场交流点评活动得10分。参与各级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如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发言、上虞小学科学E教研互动评课、共同体网络例会等得3分,参与、补看、补评得2分,网络经典发言交流等再得3分。及时完成活动体会、感悟等专题任务合格得5分,良好得8分,优秀级每篇得10分,不合格不得分。
☆现场活动:
上虞区级活动:
(1)2020学年上虞区区教研组长会议
☆网络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网每月研修活动:
桂馨科学课网络研活动:
2.论坛研讨:
【评分标准】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学论坛的研讨活动,积极发帖回帖,在本学学年内每累计发5帖得1分;努力提高发帖质量,每个精华帖加20分。
3.报道宣传:55分
【评分标准】在浙江省小学科学网等相关网站媒体上发表区级、校级等报道得15分,合作参与得10分,同一内容多个网站参与不累计。
(三)教学研究:
1.撰写文章:
【评分标准】积极进行教学思考,主动撰写论文,撰写得20分,区级获奖得30分,市级获奖得40分,省级获奖得50分,发表得40分(同一篇文章不累计得分)。
2.课题研究:
【评分标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者执笔的课题立项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课题结题区级得40分,市级得50分,省级得60分;课题获奖区级得50分,市级得60分,省级得70分(同一个课题结题和获奖不累计得分)。
(四)课程开发:
【评分标准】为主参与拓展课程开发,每学年汇报进程,争取3学年有1个课程。有课程意向,提出课程体系目录得20分,完成三分之一初稿以上得40分,有完整课程稿得50分,区级获奖得60分,市级获奖得70分,省级获奖得80分。(同一课程不累计得分,在一个课程开发完成前不计其他课程思路)。
(五)技能竞赛:
【评分标准】在各级各类赛课评比、自制教具、科技创新、专项技能比赛、征文等活动,参与得20分,获奖区级得30分,市级得40分,省级得50分(同一次比赛不累计得分)。
(六)辅导学生:
【评分标准】辅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各级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在区级获奖每人次得10分,市级获奖每人次得20分,省级获奖每人次得30分,同一项目获奖3人次及以上按团体获奖,团体获奖按3倍个人奖计,非教育系统举办最高按区级获奖计(包括模型比赛和非现场比赛项目等);辅导学生发表每篇文章得10分,同期3篇以上算专版,得30分。
(七)活动组织:
【评分标准】用心思考积极提出小学科学教学教研建议意见被采纳得10分,为主承担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工作1次得15分,坚持承担共同体团队项目建设和省市区相关学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工作得120分。




收藏


分享


分享 转发
TOP
2#

目标制定很有计划性,也很详实。
TOP
3#

大目标,小目标,有目标就好!
TOP
4#

2020.9.15
今天参加了网络研修学习,聆听了特级教师姜向阳老师的《深度探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观点讲座。
姜老师的讲座深入先出,引用了大量的课例,引发了听讲老师们的深入思考。
1.    关于素养和知识。教学理念的提升,从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课程标准的一再版本升级,无疑对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全面、更深远的认识,这在“素养”一词的表述上已是极好的说明。那么是不是知识就不重要了呢?我觉得知识依然是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知识的掌握,何谈“素养”?知识是学习新知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的结果中最可见的一部分。只是我们更应注意知识不只是可以灌输的、讲解传授的,更应注重通过探索、研究去获得。
2.    关于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思维深度卷入,活动充分展开,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但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来说,更应注意与孩子的匹配,与课时的匹配。一周2节课,一课时40分钟,若将活动展开过分深入,要求过高,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云雾难解,甚至伤害兴趣。有老师拿此和数学课比,数学课的课时,师资匹配,教材成熟度及课外辅导时间的占比,是科学课不能想的。
3.    关于探究参与。活动常以4人组的形式展开,有些孩子站主导,有些孩子做看客,这是科学课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姜老师从学生的发言,从教师的评价,对问题指向的答案期待等多角度阐述了如何营造一个给学生“安全”“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真正“畅所欲言”,给我很深的启发。
TOP
5#

姜老师的讲座给我们很多启发,深度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
TOP
6#

好久没有看到儒衣了。
TOP
7#

好久没有看到儒衣了。
吴王不凡 发表于 2020/9/17 15:02:58 吴王好,很久没有和你联系了,很挂念你。
TOP
8#

来学习学习!
TOP
9#


参与桂馨网络学习
TOP
10#

统计工作不容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