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芳2020暑假读《目送》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
《目送》龙应台
《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
微信图片_20200806163146.jpg (, 下载次数:0)

(2020/8/20 19:43:16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806163146.jpg

最后编辑方芳 最后编辑于 2020-08-20 19:43:16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8/31 15:14:1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如此好书,要好好阅读一番
TOP
3#

《目送》龙应台
《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


方芳 发表于 2020/8/6 17:00:21
家中有此书,只是偶尔翻阅,确实不错值得细品。
TOP
4#

龙应台的文章读过许多,以前都是在《读者》上读的。
TOP
5#

龙应台的文章很多人推荐,我也看过一些,对于亲情的文章很多,值得学习。
TOP
6#

去年暑假买的,三本一起,看了2本
TOP
7#

作者简介: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中国两岸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TOP
8#

回复 6楼樊晓霞的帖子

人生三书,可能做妈妈更有感悟
TOP
9#

原文摘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TOP
10#

回复 5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龙应台的文笔很优美细腻,很适合高中生写作文,看似很不起眼的小花小草都能在她笔下发光
TOP
11#

回复 9楼方芳的帖子

这是全文最经典的一句话,龙应台在文中两次写道强调,第一次是送孩子上学,第二次是去医院看望父亲。作者在书中刚好处于为人母为人女的阶段,有对子女的爱,对父母的爱。
TOP
12#

回复 9楼方芳的帖子

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里也有这样的背影。
原文: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TOP
13#

回复 9楼方芳的帖子

我想起朱自清的《背影》里也有这样的背影。
原文: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
方芳 发表于 2020/8/8 15:39:47
父亲送朱自清到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蹣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 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作者深深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但作者更加爱自己的父亲.作者这时看到父亲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TOP
14#

有些乱,只能一个人走

[url=][/url]

微信图片_20200808155051.jpg (, 下载次数:0)

(2020/8/8 15:51:46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808155051.jpg

TOP
15#

龙应台的书非常细腻,值得一看。
TOP
16#

这本书不仅值得品读摘录,还适合朗读,在细细揣摩中用声音表达出来,特别有感染力!
——还适合回忆往事品读!
TOP
17#

这个之前读过,有孩子以后才会有深刻感悟。
TOP
18#

回复 1楼方芳的帖子

读散文集的都是文学高手,看高考的高分作文,都如散文充满意境。
吕坚
TOP
19#

回复 10楼方芳的帖子

文采,有时候不得不服,同样的“记得有一次”,在大作的笔下读着另一番风味。
吕坚
TOP
20#

回复 9楼方芳的帖子

形象、深刻地描述了父女母子的关系,用目送形容,很贴切,这句话读了两遍,第二遍细读,原来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在作家笔下的一个比喻便迎刃而解。
吕坚
TOP
21#

整本书总共分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第二部分,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第三部分,漫山遍野茶树开花
TOP
22#

摘抄: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TOP
23#

摘抄: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方芳 发表于 2020/8/15 15:01:43

当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跌倒时,我们社会缺少应有的关爱;我们的教育只教会孩子追求卓越却没有教会孩子怎样面对跌倒;孩子需要学会从跌倒中站立的勇气和智慧。

TOP
24#

摘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TOP
25#

摘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方芳 发表于 2020/8/15 15:18:26
妈妈晚年失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一个时间。可是再也回不去了,父母的日渐衰老,是无力阻止的。
TOP
26#

摘抄:当他垂垂暮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TOP
27#

摘抄:当他垂垂暮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方芳 发表于 2020/8/15 15:29:54

作者偶遇独自返乡的老伯伯,作者虽然与老伯伯素不相识,但从老伯伯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命运;基于对父亲的了解,推知老伯伯的身世经历。

TOP
28#

经常看到龙应台的书,自己还没有接触过,买几本看看,呵呵!
TOP
29#

散文真真是高深莫测啊!
TOP
30#

回复 25楼方芳的帖子

好伤感啊,有时候老年人追忆的不仅是时光也有对空间位置的不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