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谣言粉碎机 [复制链接]

151#

谣言一:烟草或尼古丁可以防治新冠肺炎?

真相:世卫组织表示目前没有足够的信息证实烟草或尼古丁对于预防或治疗新冠肺炎有作用,吸烟者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
TOP
152#

谣言二:吸烟能对抗帕金森?

真相:对于已经确诊的帕金森患者而言,吸烟不仅无助于延缓病情紧张,反而会增加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方面的风险。
TOP
153#

谣言三:吸烟时只要不吸入肺部,就无害?

真相:吸烟时不可能把烟雾完全留在口腔而不进入肺部。而且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对口腔也会造成伤害。轻则口腔溃疡,牙齿变黄锈蚀,重则引发口腔白斑(癌前病变)、甚至唇癌、口腔癌。同时这种行为依然会产生二手烟,对周围人造成伤害。
TOP
154#

谣言四: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真相:实际情况是,饭后一支烟,危害大无边。饭后,消化系统进入全面消化和吸收状态,这时候吸烟产生的危害更大。

这些降低吸烟危害的方法都没用!
TOP
155#

谣言五:低焦油卷烟可降低吸烟危害?

真相:焦油降低不表明其他致癌物也降低,焦油量下降时,焦油中的某些强致癌物并未减少。另外,低焦油卷烟会产生补偿吸烟现象。焦油降低后,吸烟者为了维持血液中尼古丁的浓度,会采取“补偿行为”,吸的量会更多。
TOP
156#

谣言六:远离孩子吸烟就不会危害儿童健康?

真相:尼古丁残留物依然会附着在吸烟者的皮肤或衣服上,吸烟者带着这些残留物接触孩子,同样会危害孩子健康。
TOP
157#

谣言七:食物能排“烟毒”?

真相:食物排“烟毒”纯属谣言,没有任何食物能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戒烟一条路。

这些戒烟谣言不要信!
TOP
158#

谣言八:老烟民突然戒烟反而伤身?

真相:“戒烟反伤身”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烟龄在二三十年以上的老烟民,在戒烟初期,身体的确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这是戒烟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对健康影响不大。
TOP
159#

谣言九:茶烟能帮助烟民戒烟?

真相:吸食茶烟(即将茶叶当作烟丝制成卷烟,点燃吸食)无法减轻烟民对尼古丁固有的依赖感,因此很大程度上无法助力烟民戒烟。此外,茶烟有益的作用尚未被证实,负面的影响却必然存在,因此不提倡吸食茶烟。
TOP
160#

谣言十:电子烟有助于戒烟?

真相:尚未有科学证据证明吸烟者使用电子烟达到了戒烟目的。专家分析,对大量吸烟者来说,电子烟只是减少了香烟使用,但同时加剧了尼古丁依赖,反而使戒烟更加困难。
TOP
161#

5月“科学”流言榜,为你揭开真相
来源:科普中国 2020-06-03 11:25
欧美国家中老年人吃阿司匹林预防血栓?鸡屎藤能预防新冠病毒?国产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有毒?科学辟谣平台与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5月“科学”流言榜,为你一一揭开真相。
TOP
162#





[p=null, 2, left]评审专家名单[/p]
[p=null, 2, left]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交流部主任 研究员[/p][p=null, 2, left]马庆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p][p=null, 2, left]张 威 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药师[/p][p=null, 2, left]唐玉涵 华中科技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副教授[/p][p=null, 2, left]金 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副研究员[/p]
TOP
163#

吃胡萝卜并不能预防近视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04 13:16
宅在家中出不去,又上了几个月的网课,家长们对孩子们的视力保护更上心了。于是,各种养眼偏方、护眼神器统统安排上。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防控近视或许还存在些误区。北京市健康教育所专家给你带来正解。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告诉你哪些才是防控近视的秘诀。

吃胡萝卜并不能预防近视吃胡萝卜可以预防近视吗?答案是“不能”。胡萝卜最大的营养特点是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约占85%,α-胡萝卜素在15%以下。在体内发挥着多种有益健康的作用:抗氧化、免疫调节、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胡萝卜对视力有一定的好处是没错的。因为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但这并不能预防近视。
      碳酸饮料会加重近视吗?答案“扎心”了。专家表示,常饮碳酸饮料不但可以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还可造成近视度数的加深。如果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使体内钙减少,导致巩膜中钙的含量下降,使眼球壁失去正常的弹性,眼球很容易被拉长,使近视度数过快增加。
       营养均衡能防止近视度数加深吗?答案是“能”。研究发现,多数近视者体内还缺乏锌、铬等微量元素。另外,多吃糖会使体内的生长因子“蛋白质3”的含量减少,而这种因子是抑制眼球增长的有效物质。
青少年应多食用动物脆骨、豆类、虾皮、鸡蛋、花生、大枣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少饮碳酸饮料,特别是可乐饮料。这样能保证每天钙的摄入量,在强壮身体的同时,也减缓了近视的加深。

户外运动 竟是“养眼”秘方
       当你花大把的钱给孩子买防蓝光眼镜、近视矫正仪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最简单、有效的“养眼”方式就在你身边。“指引”中提到,适当的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充分接触阳光的日间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近视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孩子还能起到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疫情还没彻底消停,如何增加自然光条件下户外活动呢?“指引”给大家提供一些小技巧。比如,疫情期间学校体育课和30分钟大课间应在户外进行,错时、错峰,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的距离;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倡导近视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复学后提倡儿童青少年通过步行上下学、课间走出教室、下午放学后先进行户外活动后再完成家庭作业等方式,增加户外阳光接触时间。

户外运动需要注意点什么呢?北京市健康教育所专家提醒:
       1.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应该尽可能减少和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扎堆,需要和别的小朋友或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戴口罩。
       2.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应该在大人的陪伴下在户外活动。同时家长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卫生尤其是手卫生。一定要嘱咐孩子不要用手碰触嘴口鼻这些部位。
       3.孩子们户外运动时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要注意用纸巾、肘部掩住口鼻。
       4.户外运动回家以后要及时脱去外套、清洗双手,在这样一些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是非常有利的。

电子产品 优先选择大屏幕
      市面上能够供孩子上网课的电子产品很多,手机、平板小巧便携,电视、台式电脑屏幕较大,选择哪个对眼睛伤害最小呢?新近发布的“指引”中给出了答案:尽可能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优先次序为投影仪、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同时注意用眼距离,使用投影仪时,观看距离应在3米以上;使用电视时,观看距离应在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以上;使用电脑时,观看距离应在50厘米(约一臂长)以上。
       电子产品摆放位置应避开窗户和灯光的直射,屏幕侧对窗户,防止屏幕反光刺激眼睛。应选择屏幕分辨率高、清晰度适合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摆放时,应保证其屏幕上端与眼水平视线平齐,且调节亮度至眼睛感觉舒适,不要过亮或过暗。
       针对孩子们线上学习期间,“指引”也有明确要求,规定应限制线上学习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线上学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减少线上学习外的视屏时间,除教育部门安排的线上教育时间外,其他用途的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TOP
164#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万能的养生方式吗?
来源:科普中国  
曾经有首很红的歌《卡路里》,其中有句歌词“保温杯里泡枸杞”,仿佛养生就等于保温杯里泡枸杞,于是乎中年男女无论身体情况如何,纷纷在保温杯里泡起了枸杞。

辟谣

枸杞确实是好东西,是国家批准的药物食品均可使用的药食同源名单里面的一员。枸杞是食品,但也是药品,具有药品的属性,故枸杞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应当根据身体情况具体分析。

枸杞安全性很好。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颁布了一个药食同源的名单,名单上目前共有110种药物。该名单是从所有中药材中,选拔了一些具有广泛食用安全性的药材,枸杞作为名单上的一员,不仅具有一定的功效,安全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枸杞作为药材,具有药物本身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偏性,并不适合所有人。

中医认为,人体发生疾病是由于体内失去平衡,故需要针对机体失衡的原因,使用具有某些偏性的药物纠正失衡。而人体失衡的原因多种多样,纠正失衡的药物也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一种药能纠正所有失衡,枸杞也不行。  

那么枸杞的特点是什么呢?适合哪种人群?不适合哪种人群?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目昏不明等。人到中年,衰老不可避免,中医认为人到中年以后肾气渐渐衰退,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萎遗精等症状。长期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也容易目昏不明,故对久于坐在办公室的中年男女,确实适合在保温杯里面泡点枸杞。但是,对于一些经常伴有口干、口苦、易怒、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心烦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状的人群就并不适合经常食用枸杞。  

枸杞并不是“万能药”,适合自己的中药才是最好的。  

辟谣专家:金敏,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复核专家:曹俊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主任
TOP
165#

关于青少年近视, 原来这些熟悉“认知”都是错
        做了几十年眼保健操都是瞎耽误工夫?戴眼镜会加深近视程度?眼药水缓解眼疲劳可长期使用?做个手术就可不再近视了……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2018年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达53.6%,雪上加霜的还有许多关于近视防治的传言让情况变得更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增多,增加了近视发生发展的风险。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不当用眼习惯和错误用眼知识均会导致孩子增加近视风险,罹患眼部疾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特意为家长们梳理了权威眼科专家破解这些常见的近视认知误区,盘点孩子“心灵之窗”的正确打开方式。
TOP
166#

  误区1: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对预防近视无用

        眼保健操推行了很多年,“小眼镜”还是很多,网上甚至出现“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反而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说法。做眼保健操真的没有用吗?

        眼保健操最早于1959年在上海推行,当时已明确,眼保健操能让学生强制休息眼睛、缓解视疲劳,但不能治疗成年人已经定型的高度近视。近年来,关于眼保健操对于青少年轻度近视干预的研究表明,眼保健操干预轻度近视有效率高达85.4%,新编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的预防总有效率为86.4%。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表示,我们花了5年时间对眼保健操做了科学评估,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证明了这套眼保健操的作用,但不是说做眼保健操就百分之百不近视。他强调,科学的应对方法还是适度用眼。
TOP
167#

误区2:眼镜戴上就拿不掉,会加深近视度数

        “许多家长不愿给孩子配眼镜就是怕眼镜配上了就拿不下来,度数会越戴越深,这都是对眼镜的误解。”王宁利说,当发现孩子近视后,应尽早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第一副眼镜一定要进行医学验光,在医院进行验配,只要是合适的眼镜,正确佩戴、注意保护,并没有越戴越重的后果。

        王宁利解释,青少年近视绝大部分是轴性近视,基于目前医疗技术,轴性近视不可逆转,只能控制发展。近视而不戴眼镜,必然导致眼睛过度调节,视力疲劳加重,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因此,一副及时又合适的眼镜对控制近视十分重要。

        王宁利指出,青少年近视配镜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疲劳,再通过改善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30分钟间隔休息5到10分钟,确保室内阅读照明,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近视度数发展才可能得到控制。一般来说,青少年近视每年进展50度左右基本正常,如果超过100度就需要加强防控措施。
TOP
168#

误区3:散瞳验光对孩子眼睛有害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龙琴介绍,散瞳验光学名叫“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金标准。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做到最小偏差的了解,按规定操作不仅不会对眼睛产生损伤,而且有利于控制近视发展。

        龙琴提醒,青少年首次配镜,必须要充分散瞳验光。因为年龄越小,睫状肌调节力越强,未经散瞳验光给出的眼镜度数远远大于其实际度数。比如一部分儿童直接验光有一两百度近视,经过充分散瞳后视力为1.0,实际并没有近视。12岁以下儿童首次验光,建议使用1%阿托品连续点眼3—4天后到医院验光,3周后瞳孔恢复正常到医院确认最终验光结果。
TOP
169#

误区4:孩子还小=假性近视,眼镜度数最好配低一点

        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周剑指出,假性近视只占青少年近视中非常小的比例(不超过3%),它本质上并不是近视眼。年龄并不是界定真假性近视的标准,视力有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医学验光。

        周剑解释,一般近视配镜都是以能看清最好视力的最小度数来给眼镜处方。假设戴300度能看到1.0,戴275度也能看到1.0,戴250度只能看到0.8,那么就应该按275度来配眼镜。如果度数配少了,不能在眼睛最轻松状态下看得最清楚,就易使眼睛疲劳,反而会使近视发展得更快。
TOP
170#

  误区5:配镜后就不必再复查了,眼镜一直戴着易致眼球变形

        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眼镜后,就不再带其去医院做检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龙琴介绍,经常复查有以下好处:1.能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2.能明确患儿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3.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否发展。因此,在孩子戴上眼镜后,家长应经常带其去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以及时了解孩子近视变化。

        龙琴认为,眼镜需要一直配戴,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只有当近视度数特别小(<200度)、看近处清晰度不受影响,可以考虑看远处时再戴眼镜,看近处时可不戴。如果近视度数较深或合并有散光,就需要一直戴着眼镜。一般来说,近视度数增加300度,对应眼轴长度会增加1毫米。因此,高度近视尤其是近视1000多度的人,眼轴就会比一般人长很多,有可能表现为眼球突出,但这和戴眼镜无关。
TOP
171#

误区6:近视可在短时间内治愈,眼贴、按摩仪、功能性眼镜等都有效

        市场上各种眼贴、眼罩、按摩仪、理疗仪、功能性眼镜等声称能够治愈近视的产品层出不穷,许多不良商家谎称某种方法或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人上当受骗。专家建议先去网上查一查产品有没有获批成为药品、医疗器械,有没有得到药械准字,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周剑指出,轴性近视不可逆转,也不能被治愈只能延缓其发展。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过程,任何短时间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另外,防治近视一定要从孩子五六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20岁左右,因为此时眼轴已停止发育近视不会再发展了。
TOP
172#

误区7:可长期使用眼药水来缓解眼疲劳

        对明眸的追求使许多人追捧起明星同款网红眼药水,认为其可缓解眼部疲劳。周剑指出,该类眼药水主要成分中含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虽能减轻眼部红血丝,但长期使用不仅形成依赖(不点就红),还会造成瞳孔散大,血管扩张(红的更重了),甚至可能诱发青光眼。

        周剑还提醒,一般滴眼液均需要添加防腐剂,很多防腐剂对眼睛都有一定伤害,如果长期使用无异于杀鸡取卵。而且眼药水成分不一,是否需要用还应先咨询眼科医生意见,即使要用也不建议长期使用。他建议,如果感觉眼干不适,可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TOP
173#

误区8:食疗对缓解近视有益

        多吃蓝莓、胡萝卜、叶黄素等对眼睛好、对眼睛好的食物有×××……对于许多号称“益眼圣品”的食物或保健品,专家的态度是:如果说增加某种食物摄入量能防治近视,这明显是错误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只要三餐营养充足均衡,就不会影响视力。”王宁利说,他特别反对家长为了帮助孩子防控近视,给孩子多吃补品,甚至尝试各种各样所谓的“秘方”“神药”等,这样会适得其反。
TOP
174#

误区9:做了手术就不再近视可以一劳永逸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近视人群通过手术恢复视力。龙琴提醒,很多人误以为做了近视手术后就不再是近视眼,这是不对的。“做近视手术目的是为了摘眼镜,这个眼镜原来戴在眼睛外面,做手术相当于在角膜上戴上眼镜,虽然外表看不戴眼镜了,但还是近视眼。”她说,近视手术其实是将眼镜“内置”,其实质是一种矫正。

        龙琴解释,首先,近视手术是有适应症的。角膜激光类手术由于是在角膜组织上进行手术,需要患者的角膜厚度能承受近视的矫正量。其次,近视手术并不改变已经拉长的眼轴。近视手术矫正的只是屈光度,这意味着300度的近视眼患者和1000度的近视眼患者,可能术后都能达到1.0的视力,但后者发生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前者。第三,近视度数越高,通过激光手术切削的角膜组织越多,术后出现近视回退、继发角膜扩张等并发症的几率相对升高。因此,在进行近视矫正手术前,医院会进行严格的术前筛查与评估,一般需要满足18周岁、度数完全稳定两年以上等条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术后还是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仍需要定期检查眼底,防止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除了手术矫正可恢复视力以外,还没有一些非手术技术可使近视恢复到正常。” 王宁利解释说,例如佩戴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被证明能够延缓近视进展,但一定要到正规机构验配。
TOP
175#

误区10:用成人视力标准来要求儿童

        除了近视,弱视也是儿童常见的眼病之一。数据显示,在6—14岁儿童中,约有1.4%患有弱视,它将影响孩子双眼的视力发育、视觉认知发育等。王宁利指出,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弱视诊治指南》中指出,3—5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5,6岁以上儿童下限为0.7,低于这个值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才能称之为弱视。他强调,儿童视力到7岁以后才能达到1.0,因此不能用成年人的视力标准(1.0)去要求7岁以下儿童,否则会有过度治疗的趋势。
TOP
176#

斜视也是常见的儿童眼病之一。“斜视和弱视是有关联的。斜视的孩子也会发生弱视,弱视如果单眼控制不好也会发生斜视。”王宁利说,正常的两只眼睛是同步运动的,如果偏离了,发生了斜视,对双眼视功能将造成严重损害。
TOP
177#

喝酒脸红说明更能喝?
来源:医联媒体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爱喝酒的坏习惯。饮酒过多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行为,有可能在酒精摄入之后对某些重要的器官功能造成影响,疾病的隐患会埋下,因此在保持健康的过程中最好都做到滴酒不沾。另外,一些喝酒的谣言也应该避开,否则有可能会让身体受到的损伤更加明显。那么,哪些喝酒的谣言不可听信呢?
多人说喝酒之后脸红说明更能够喝酒,身体对酒精物质有承受的能力。其实,喝酒之后脸红主要是身体缺乏了分解酒精的相关酶,在乙醛堆积过多时就会出现脸红的表现。这种人如果长时间喝酒,患上癌症的概率也会明显增高。因此,脸红的人不可喝酒,防止酒后身体的不良反应明显。
TOP
178#

喝酒可以助眠

部分人说睡觉之前喝酒对睡眠质量提高有利,这是常见的谣言。因为在饮酒之后酒精物质的影响会导致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反而容易在喝酒之后出现心跳速度快,睡眠节奏被干扰的情况,酒后的睡眠质量会明显降低,而且不容易消除疲劳感。为了防止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应该避开这个误区,切不可在睡觉之前饮酒。
TOP
179#

药酒可以补身体

很多人都说多喝一些药酒就能够达到滋养身体,促进健康的效果,还能够延年益寿,预防疾病,因此很多人会经常性喝药酒。喝药酒并不是促进健康的好习惯,在药酒中药物的药性影响下可能会增加某些重要器官的负担,而且酒精摄入会对身体造成刺激。如果想要保持身体健康状态,不能够依赖酒精来调节身体,更不能够经常性喝药酒。
TOP
180#

吃点东西再喝酒就不会醉酒

很多人都认为喝酒之前吃点东西就能够避免醉酒,其实,醉酒情况的发生跟身体对酒精的承受能力,饮酒量多和少均有关系。喝酒之前吃点东西只是避免空腹喝酒让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只能够降低部分身体伤害,无法完全达到预防醉酒的效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