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0楼乖乖兔的帖子关于寒性体质,我又去查了一下,搜狐网有一则,
https://www.sohu.com/a/256522270_603448,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又浅显易懂,的确是门户网站。那些自媒体有时候真的是看几眼就看不下去了。
里面说了,最好是去看中医,也可以先看看作者的这篇来自我判断一下——写得还不错。不过我觉得,找中医是去开药,不然你怎么去问。还有,中医跟你一句两句也解释不清楚。我认为,如果有心,还是自己学习,较为系统学习,到时候能活学活用,否则你知道一,只能解决一,二只能解决二,病情变化了又不能解决了。
寒性体质是现代人的概括,中医辨证可以细分为阳虚,气虚,肾阳虚,脾阳虚,脾肾阳虚等,调理上都有区别。怕冷、喜热饮、易拉肚子或便溏软等。具体的,每个人的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其中“便溏”或“易便溏”这一症状就是最忌服清热降火的中药,一食用就腹痛或“便溏”。比如金银花、蒲公英、夏枯草(王老吉含)、黄芩、玄参、胖大海、板蓝根等。另外,补阴类的中药对于他们也会引起腹泻,如生地、知母、黄柏、地骨皮、麦冬、天冬等,但滋阴降火的中药一般会配伍补益缓泻的药,但单纯清火的药则很可能整张方子都是清热解毒的。
但中医一般不会专门为你的寒性体质或热性体质调理,他们一般是首先考虑当前的病证。而当前没有什么大的病证,我们的确也不会去开中药。比如,你用了蒲公英腹泻了,那么中医就给你治腹泻,腹泻好了,你还想要调理,再给你调理寒性体质。那么平常你就自己用饮食起居来调理。中医的这个古老理念就是现代医学的“生物-医学-社会”模式。
其实寒性体质,热性体质一般都属于“禀赋”,是先天的,少数是病后形成的。要根本上扭转这个难度是大的,一般是改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