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扬长避短 静等花开 [复制链接]

1#

扬长避短,静等花开



——听张俊教授《低段儿童科学的认知特点》后的反思







      昨天,桂馨在线邀请了张教授讲关于小学低段儿童科学的认知特点,其中讲到低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先发展动作逻辑,然后发展语言逻辑。这一点在低段科学教学中尤为要紧。很多教师抱怨低段科学课难上,很大原因是没有掌握这个儿童的认知特点。
      语言发展滞后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什么?首先,儿童讲不清楚,教师咋一听,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次,是听不清楚,教师以为自己讲得很明白了,可是学生操作失误非常多。这就是低段学生语言逻辑发展滞后的表现。于此相反,学生的动手操作却是出乎意料的强,什么东西拿来都可以玩半天。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怎样上好科学课,八个字——扬长避短,静等花开。
      扬长就是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避短要避语言发展滞后的短。课堂上学生操作之前的交流一定要少,先做后说,不要先说后做。请老师注意这个做是“泛化操作”(上虞吴彬的成长专帖30#的描述)不是精细化操作。给学生一堆东西,你让学生先来说说怎么操作,注意什么,他说不出来,你直接给他,他马上动手操作起来,操作中会与同伴交流,这时他的语言逻辑会依据他自己的操作慢慢说出来,这就是我讲的“静等花开”。
      语言逻辑还有一个环节能发展,就是研讨。研讨必须在学生充分探究(活动)后进行,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中一定要保持中立,否则学生马上都会向你一边倒,聪明的学生马上会想教师期望的答案。诸如“这样对吗?”“你讲对了。”这些评价语千万不能出现。研讨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在这个过程学生的语言逻辑会慢慢发展。不信你可以试试,一节课在探究活动后,让学生来说说发现,把整个过程录下来,你会发现学生讲的越来越精彩。研讨不仅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更重的意义是让学生在研讨中相互受到启发,发展科学概念,这中间由于需要语言的支持,所以“逼迫”学生语言逻辑发展(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20-03-02 07:59:0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20/3/2 13:33:5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感悟很实在,学习了!
TOP
3#

吴老师总是行走在思考中,学习了。
TOP
4#

有深度的吴老师
TOP
5#

先做后说,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中一定要保持中立,观点非常赞
TOP
6#

就是这样,有的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的缘故吧。
TOP
7#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TOP
8#

教师尽量不去参与学生的探究,少管一点“闲事”
TOP
9#

“研讨不仅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更重的意义是让学生在研讨中相互受到启发,发展科学概念,这中间由于需要语言的支持,所以“逼迫”学生语言逻辑发展(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非常赞同。
TOP
10#

总而言之,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TOP
11#

以前只是明白应该要这样来做,现在终于找到了理论的依据。
TOP
12#

先做后说,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中一定要保持中立,观点非常赞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2/29 22:36:52
沈老师一下子概括出重点。感谢沈老师认真阅读!
TOP
13#

先做后说,下次尝试一下。
TOP
14#

没有经验的研讨是枯燥的,经验认知是基础,实践后才会有感悟才能作为语言表达的基础。
TOP
15#

有益的研讨话题!加精!
TOP
16#

没有经验的研讨是枯燥的,经验认知是基础,实践后才会有感悟才能作为语言表达的基础。
金亚军 发表于 2020/3/2 13:33:01
金老师,高度概括,精辟!
TOP
17#

看了老师们的回帖,我发现我讲得太啰嗦,讲一大堆,老师们一句话就精准概括了。
TOP
18#

回复 17楼wubin98146的帖子

问题表述和经验归结不一样的,更多发现是在点滴中的,
TOP
19#

先做后说,教师在学生的研讨中一定要保持中立,观点非常赞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2/29 22:36:52

读出精髓!赞!
做是为了探究实证的过程,也是很好的思维发展活动!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要多提醒学生结合材料进行表达,有助于学生组织语言!
TOP
20#

吴老师听课好认真,还有自己的思考
TOP
21#

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
TOP
22#

看看吴老师的感悟学习学习,很有深度
TOP
23#

“静待花开”是了解后的淡定,是明白之后的冷静,只有我们获知更多,才能拥有更多的淡定和冷静。充分去了解儿童了,才能更好的静待花开。
TOP
24#

有思想的吴老师
TOP
25#

其实不只是低段的孩子是这样,高段的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的认知特点都是先动作逻辑,然后是语言逻辑,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一般逻辑:实践——认识——实践。
TOP
26#

吴老师的观点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感谢吴老师的观点分享。
TOP
27#

有深度有思考的吴老师
TOP
28#

先做后说,做了才有话可说,才有事可论
TOP
29#

吴老师的思考好有深度,值得学习!
TOP
30#

其实不只是低段的孩子是这样,高段的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的认知特点都是先动作逻辑,然后是语言逻辑,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一般逻辑:实践——认识——实践。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0/3/8 22:05:49
郭老师讲的有道理,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以动手做的经验积累为主——即泛化操作。但实践——认识——实践,与张教师讲的语言逻辑滞后于动作逻辑我以为有一定的区别。其实小学在三年级开始,学生的语言逻辑迅速发展,越到高段,越可以进行实验活动先讲后做,就是因为高段学生有这样的思维,可以在脑子中进行实验的预演,以排除不必要的失败,加之高段学生在活动经验积累会很丰富,这写经验也能帮助学生实验前的思考。但低段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是缺失的,所以低段的教学与中高段教学有明显区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