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虫夏草 既非虫亦非草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冬虫夏草 既非虫亦非草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祁云枝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第一次遇到这个名字或看到实物的人,大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也不例外,想当初,我对它的理解还定格在多年前看到的《聊斋志异外集》里,作者蒲松龄对冬虫夏草如此描画:“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

       现在看来,是蒲老先生错了,在这件事上,他显然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因为冬虫夏草既不是虫,也不是草,更没有身兼动物和植物,而是一种仅仅披着虫皮的真菌。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像是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

        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盛夏时分,冰雪消融,满身花斑的雌雄蝙蝠蛾在草丛间翩翩然双宿双飞,然后在叶子间产下它们的爱情结晶——卵。入秋后,卵开始孵化成幼虫,以植物叶子为食。冬天来临时,蝙蝠蛾幼虫会随雨水进入潮湿而温暖的地下,以度过高原寒冷异常的隆冬。好在满山遍野都生长着莎草科、菊科、豆科、蓼科和蒿草类植物,它们的茎和嫩根多汁又有营养,是幼虫们越冬充足的“粮食储备”。

       不是每条幼虫都能享用这些冬天里的美味。大多数蝙蝠蛾幼虫还没有来得及进到土里,便被蚂蚁、草蝠蛾、山蝴蝶、鸟类等天敌捕食,剩下的,还要能幸运地躲过牛群、羊群的蹄甲,躲过食草动物们的嘴巴——吃草时连同幼虫一同吞下。

       和这些瞬间的劫难比起来,被冬虫夏草菌入侵,则是一个漫长而无比痛苦的过程。

       如果蝙蝠蛾的幼虫在整个冬季,没有遇到冬虫夏草菌,那么温暖的地下“粮仓”真可谓虫子们的“伊甸园”,它们会把自己养得洁白丰腴。然而,对大多数蝙蝠蛾幼虫来说,短暂的欢乐生活会终结于和一种真菌的偶遇,“伊甸园”随即成为它们的坟墓!

       在几乎同一海拔的地方,还生存着一种真菌叫冬虫夏草菌。入冬后,冬虫夏草菌成熟的子囊孢子,从子实体弹出后,也随雨水渗入土里,一旦发现蝙蝠蛾的幼虫,便迫不及待地黏附在虫子们柔软的体表,快速膨大并伸出芽管,钻进虫子狭窄的体腔,以幼虫的内脏为养料,滋生出无数圆柱形的菌丝,并随虫子的体液在体内循环。

       可怜的虫子,根本无法摆脱虫草菌的蛮横入侵,眼睁睁任凭虫草菌以出芽的方式,在自己体内反复增殖却无能无力。这种致命的侵染要维持2~3周。随着蝙蝠蛾幼虫生命体征的一天天消逝,它的五脏六腑逐渐被坚硬的虫草菌丝体塞满。刚刚进入“伊甸园”时柔软蠕动的蝙蝠蛾幼虫,从此成为坚硬的僵虫形菌核。

       冬虫夏草菌断了食物来源后,安然进入休眠期。来年春末夏初,从虫子的头部会长出一根圆棒状的子实体。这根从土里窜出的紫红色家伙,高约二至五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怎么看都像是一株“草”,即所谓的“夏草”。

      当然,这“草”,是从冬虫夏草菌丝上结出的“果实”,真菌学家称之为“子囊果”,一颗“果实”上长着数以亿万计的种子——“子囊孢子”,这些孢子离开母体后,如果没有找到蝙蝠蛾幼虫的话,只能存活40天左右。大部分虫草菌孢子离开母体后在风中飘散,自然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有很少一部分随雨水渗入土壤,找到蝙蝠蛾的幼虫,从此过上可耻的寄生生活,如此年复一年。

       秋季,刚刚从卵里孵化出的蝙蝠蛾幼虫,如果不幸吃到附有虫草真菌的叶子,也会在冬天里变成虫草。

       至于为什么冬虫夏草菌不去感染菜青虫或其他虫体,偏偏就认定蝙蝠蛾幼虫?这其中的玄机,至今尚没有人能真正搞清楚,有静电力学说、主体化学反应学说、粘液学说,等等。

       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

       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高寒草甸土壤多呈黑褐色,含水量常年在30%到50%之间,普遍有10到30厘米的腐殖质层,适合各种菌类的繁殖。在我国,冬虫夏草只出产于以青藏高原为中心,海拔3500~6000米的高寒湿润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上,集中分布在海拔4200~5000米的垂直高度内……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有多少蝙蝠蛾幼虫在极度的痛苦中,成为虫草菌一袭华丽丽的皮?又有多少人为了找到冬虫夏草,不惜将雪线附近的草甸和山坡掘地三尺,留下千疮百孔?

      这些坑洞寸草不生,它们是整个草甸走上沙化、荒漠化的“不归路”啊!

      在雪域高原的“眼里”,疯狂“挖草人”的滥采强挖,与蝙蝠蛾幼虫眼里的虫草菌丝体,何其相似!

       我不知道冬虫夏草的药效会不会有传说的那么神奇,但生成这种“滋补药”的过程却是那样的血腥和残忍,而这种没有硝烟的生死之战,不是一句“适者生存”就能解释得了的。

      我不禁要问:冬虫夏草,你的存在究竟是为哪般?

分享 转发
TOP
2#

生命之奇,令人惊叹!有时候不能问问什么?因为是自然的选择,可能曾经有类似很多的冬虫夏草菌选择过很多幼虫,只是冬虫夏草菌适合找到蝙蝠幼虫作为宿主,两者又不断进化,以达到今天的平衡。
TOP
3#

生命之奇,令人惊叹!有时候不能问问什么?因为是自然的选择,可能曾经有类似很多的冬虫夏草菌选择过很多幼虫,只是冬虫夏草菌适合找到蝙蝠幼虫作为宿主,两者又不断进化,以达到今天的平衡。
wubin98146 发表于 2020/2/1 10:58:30
蝙蝠?
TOP
4#

高档滋补品
TOP
5#

关键是怎么给人类看上的?!又会是无意尝试后的新发现吧!
TOP
6#

现在想来,营养价值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高,抑或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吧!
TOP
7#

2018年5月30日报道,原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重申“冬虫夏草不属于保健品”属于药品。
TOP
8#

冬虫夏草 的准确名称:(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中药))
TOP
9#

真可怕,如何下得了口
TOP
10#

人类是最可怕的
TOP
11#

其实农村竹园中的俗称“知了花”,也是一种类似于冬虫夏草的药材。
TOP
12#

其实农村竹园中的俗称“知了花”,也是一种类似于冬虫夏草的药材。
一剑飘香 发表于 2020/2/2 20:54:08
是的,前段时间也有人在挖这个,我见过,像知了一样的东西。
TOP
13#

回复 3楼章兴波的帖子

是蝙蝠蛾幼虫
TOP
14#

冬虫夏草的作用肯定没有宣传的那么大,都是被炒作的。
TOP
15#

很多类似的,比如燕窝鱼翅熊掌,都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TOP
16#

神奇的被人追捧的冬虫夏草原来是这样来的。
TOP
17#

冬虫夏草是顶级名贵(又名又贵)的中药,比燕窝还厉害,约500元/克,50万元/公斤。它是一味滋补类中药,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之功效,据说还抗癌。但卖到这样高价,还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像铁皮石斛以前也是很贵的,后来随着人工种植的铺开,很快就降下来了。

国家公布有亦食亦药(红枣、百合之类)和药食两用(车前草、麦冬、三七之类)两个目录,但没有冬虫夏草。
(这是第二个目录。第一个目录的中药同时也是食品,可以在食品柜台里买到的,第二个目录就不是食品了,但可以加工后进入保健食品,成为功能性食物,即保健品。)
原国家药监局2016年抽检发现,抽检的虫草及其制品中,重金属砷的含量严重超标(4~10倍)。原国家药监局由此两次发文“冬虫夏草不属于保健品”,叫停了冬虫夏草进入保健品市场。在中药领域,它也是一味自费中药(2018或2019年,医保对许多中药进行了使用限制或报销剔除,如生晒参。西洋参一直是自费的)。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20-03-02 20:57:08
TOP
18#

可怕,究竟有什么营养价值
TOP
19#

又是蝙蝠,虫草的效果被夸大了。
TOP
20#

冬虫夏草作为一位中医肯定是有它的治疗保健作用的,但价格这么高,就远远偏离其价值了。像过去的文交所,还有炒石头,都是这么回事。邮票、文物、翡翠原石,价值肯定是有的
TOP
21#

冬虫夏草是顶级名贵(又名又贵)的中药,比燕窝还厉害,约500元/克,50万元/公斤。它是一味滋补类中药,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之功效,据说还抗癌。但卖到这样高价,还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像铁皮石斛以前也是很贵的,后来随着人工种植的铺开,很快就降下来了。

国家公布有亦食亦药(红枣、百合之类)和药食两用(车前草、麦冬、三七之类)两个目录,但没
四季桂 发表于 2020/3/2 20:52:01
好像差不多几百块钱一根吧,感觉太贵了,性价比是不是低了点?
TOP
22#

都是心理作用,以为高价钱买来的一定是什么好东西。
TOP
23#

都是心理作用,以为高价钱买来的一定是什么好东西。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0/3/8 20:38:08
动物类中药(算它动物类吧)有蜈蚣、全蝎、穿山甲、僵蚕等,都是有确切疗效的,其中穿山甲尤其突出,在妇科、肿瘤科有大用,但它面临着防疫的尴尬。
冬虫夏草也一样,一直是一味传统的补药。以前我父亲在大西北工作的时候,探亲回家带回来,让奶奶在饭锅里蒸着吃,跟吃菜一样。现在需求上来了,价格就偏离价值了。
TOP
24#

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冬虫夏草”说是滋补品是人类最大的骗局!不知是真是假!
TOP
25#

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冬虫夏草”说是滋补品是人类最大的骗局!不知是真是假!
严益锋 发表于 2020/3/9 10:25:38

冬虫夏草作为有疗效的中药是无可置疑的。现在自媒体时代,什么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即使是专家,也有不理解中医的现代科学专家。
像人中白(尿缸边上结的砂)人中黄(甘草磨粉入粪池后干燥),确有疗效,但医生一般不会给你用,怕被你骂。但它在中药房堂堂正正地摆在那儿。

当然古代文化有其糟粕,中医也一样,被发现最多的倒是李时珍,但不能由此否定他在中医药历史进程的巨大贡献。《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甚至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外国学者称为“百科全书”。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20-03-09 11:09:0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