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刘默耕小学自然教学探索》有感
浅读《刘默耕小学自然教学探索》有感
上虞区盖北镇小学
樊少飞
2019学年暑假,在喻老师的号召下,我们上虞科学团队每位网络骨干成员都选择性阅读了必读书目《刘默耕小学自然教学探索》或《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怀着对前辈的敬仰,我选择了《小学自然科学教学探索》这本书来阅读。
感受一:我们的科学教学改革探索历时已经很长时间。
书中罗列了,刘默耕老师从80年开始到2000年之间的讲话和文章。惊讶于时间,原来我们的科学课已经经历那么长的时间,以前叫自然。从80年代开始,在以刘默耕老师为代表的一代科学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我们的科学教学。从课程建设、教材编辑、教法探索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先进的研究。我发现在80年代,其实已经如现在一样,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法。这与我的脑海中对于科学教学的映像是不想符合的。因为我小时候,应该已经进入90年代了,还是以填鸭式的讲授法为主。但是已经有一定的分组实验,当然不能跟现在的要求相比。在82年《课程
教材 教法》刊物上,刘默耕老师和叶立群老师合作的文章上,就提出了科学课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不要全盘授予,而应有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研讨;不能掰开揉碎,让学生丝毫不费脑筋就能接受,而应引导他们思索探求,从而得到磨炼;不能一律都是结论在前头,而应注意通过探索最后得出结论;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课堂内,而应广开领悟和应用之源,课内课外都要抓等等。这个观点,不就是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倡的探究式科学学习方式吗?但是很可惜,直到4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有很多的地方不能很好的执行这样的科学教学理念。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还是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其中的关系链条,我想需要好、许多方面的努力。
感受二:我们的科学教学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因地制宜的创新。
科学教学改革和探究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取得了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成绩。在书中,我们看到,我们的前辈们在学习和创新上的成绩,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学课,当年是自然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中国还没有可以参考的资料。前辈们是在不断的摸索,学习,创新中,才有了这样的课程。从无到有,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后无来者,是因为我们现在在做的科学教学探究,似乎是继承和发扬,而说不上从无到有的创造。我们学习了国外的科学教学经验,主要是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法,这在小学阶段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兰本达的教学方法,对于科学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科学对于科学课的理论背景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有较高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可以这么说,能够进行兰本达教育方法的教师,都是精英中的佼佼者。但是要培养这样的科学老师是何其艰难。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因地制宜的创新。面对我们目前科学教师培养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上科学课,是应该不断的创新和研究的。
感受三:科学教学需要的是爱,对学生的爱护,对工作的热爱。
在书本的最后,我看了我们90年代一大批科学教师的成长历程,我深深的被感动了。我看了武红老师的教学事迹,看了陈耀老师的科学教学事迹,看了邓从新老师的乡村教学事迹,还有三剑客的教学之路……。我看到的是,我们前辈科学教师,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相比收获,我觉得付出要比收获多的多。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在这本书中,没有写到的老师,也在默默的付出。我想说的是,科学教学是需要付出爱的。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热爱,就会去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怎么样让孩子学的更多,然后会不遗余力的,心甘情愿的去做孩子需要的事情。对工作的热爱,就会想办法,去研究教学,对课程本身的创新,就像陈耀老师创新的家庭科学小实验。对教材教法的创新,就像我们三剑客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就像书中的武红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实验室“疯”,在村名家里“疯”,在山间地头“疯”,甚至“疯”到了空军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