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科论坛 杏林拾遗 21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浙江先行 [复制链接]

31#

回复 24楼四季桂的帖子

对,缓解疲劳,可以不那么快近视吧
TOP
32#

预防近视显得越来越重要,听不错的,学习了。
吕坚
TOP
33#

中医博大精深
TOP
34#

希望中医能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人类!
TOP
35#

11、现代医学对感冒的认识和治疗


一般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是由于鼻腔的病毒,在人体受寒或疲劳以及抵抗力降低时繁殖复制而发病。也有是因为鼻部细菌繁殖复制而引起感冒。发病快而症状轻,多呈自限性,即最后会自愈(一个星期左右)。四季都会有,但冬春季多发。大多散发,且不会相互传染。但特殊人群(婴幼儿和哮喘、慢支患者)还是会引起进一步的其他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通过飞沫空气传染流感病毒而爆发流行,属于丙类传染病。患者容易因为并发症而受到进一步伤害,甚至死亡。所以老弱病残者在流感期要做好防护,防止被传染。也是冬春季易发,因为此时气候多变,而非寒冷。


西医对普通感冒的治疗是对症治疗。其中解热镇痛的成分会影响凝血功能或对肾脏有一定损害,特殊人群则要慎用,或使用中药治疗。流感也是对症治疗,但流感病毒的繁殖更猛,毒性更大,症状更重,对症治疗的效果会差一些。而且流感更应监测是否有进一步的并发症,同时要避免交叉传染。流感痊愈后不会再次感染,除非长时间后再感染,或流感病毒已经变异。

感冒除了继发细菌感染以外,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抗药性。而且抗生素本身也具有一些副作用。

(西药感冒药中的各种成分,分别对付咽部症状、鼻部症状、头痛症状。)

TOP
36#

12、中医对风寒感冒的定义分析和治疗

在《黄帝内经》(春秋战国)中对感冒已经有了论述。张仲景的《伤寒论》则对感冒和时行感冒的诊治做了详细的论述。感冒一词则首见于北宋。中医对感冒的认识完全符合西医“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于是翻译时就沿用了中医的叫法——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侵袭,肺气失宣所致的。通俗说就是着凉感冒,四季都可发生,包括夏季,因为夏季也会着凉,尤其现在空调是睡觉标配。


风寒感冒的治疗难度不大,方法较多,家庭也有很多简便疗法,如红糖热姜汤出汗法,葱白汤出汗法,热水泡脚出汗法。注意是适用于感冒初起,并要注意避免出汗过多。出汗后要避免再次受寒。其实,多加休息不去治它,一个礼拜也会痊愈,有木有?正柴胡饮(冲剂)(柴胡陈皮 防风 赤芍 甘草 生姜)是治疗普通感冒初起的一个方子,资料中说,也用于流感初起。


普通感冒的病情会有它的发展变化,这样每个病人的症状也就有所不同了。根据不同类型,可选用葱白豆豉汤、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等方剂。

(东汉,张仲景著。也叫《伤寒杂病论》。它确立了中医的辩证论治理论。)

TOP
37#

13、中医对风热感冒的辩证论治

流感在中医称时行感冒或时行疠气。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已经有与流感相吻合疾病的描述和论治。后人给感冒分证的时候,有了风热感冒这一病证,它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流感。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肺气失宣所致。群众也叫它 “重感冒”。春季多发(禽流感也是流行于春季)。由于它症状重,机体中“热”的症状多,病的转变多,易传染,中医把它归类为“风热感冒”,属于“疫病”,对应于现代医学的“流感”。对世界历史上多次造成众多死亡的流感,中医早就有清醒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而且相比西医有它独特的优势。早先大集体的时候,每当流感到来,集体就熬制汤药分服,来预防流感。2004年香港非典的时候,钟南山院士曾派中医6人小组去香港支援,起到了应有的效果(非典和流感在中医辨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鞠通对中医发展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时行感冒的认识和治疗也做出了新的发展和贡献。银翘解毒散(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就是出自该书,是治疗风热感冒的首用方。是风热感冒初起还没有其他转变时用的,基本上大部分风热感冒病人都可用这个方。症状是发热重而恶寒轻(即不怕冷,跟风寒感冒正好相反),无汗或少汗,头痛,更兼全身酸痛(眼窝都会痛),再加上呼吸道症状,可以说是“最难受”的一种病。

流感症状重,(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在中医来说,就叫病证的“转归”,即发展和转化。比如,中医对时行感冒的转归当中,有一个“入里化热证”,症见(注意这里的症状的症,刚才是辩证的证)恶寒又时而发热,口苦口干,纳差,二便尚可,脉象、舌和苔(略),就用柴胡桂枝汤或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 甘草 黄芩 芍药 羌活 白芷 桔梗 石膏)或麻杏石甘汤(麻黄 杏仁各9g 甘草6g 石膏24g)。


又比如,寒热往来证,用小柴胡汤(冲剂)。其实普通感冒医生也会给你开小柴胡冲剂,因为对于普通感冒的发寒发热也会有效。


其他还很多,不做详述,因为普通人没有必要这么详细地学辩证,只需简单地分清风寒和风热,然后去买中成药,看组方里是像上面的哪个方子,就知道是治风寒的还是治风热的。还有,病情变化了,买的中成药最好也要跟着变,不能一个方子用到底。当然必要时应该就医。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9-13 17:08:49
TOP
38#

14、其他类型感冒的分析治疗

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又热又湿的季节,有古人叫它“夏日伤寒”。症状不算凶,但治疗并不容易。暑湿侵犯的是脾胃(不是肺),然后造成胃肠功能下降,进而体质下降,就容易感冒;或感冒的同时又兼暑湿困脾,造成有寒有热又夹湿,所以又叫夹湿感冒,个人认为,病人此时感染的是普通感冒。症状有身体懒惓,胸腹胀满,纳呆,再加感冒症状。


暑湿感冒也可以用藿香正气水,但它是治中暑的,药力有点猛,而且不宜多次用药。午时茶冲剂是暑湿感冒的良方。芙朴感冒冲剂主要用在风热感冒,但也可以治夹湿感冒,但它祛湿功力不足,宽中理气开胃的功效更佳,这就是中医的特点,没有两个人的方子是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病。也不要一个方子用到底。

(芙朴感冒冲剂,这片绿叶就是木芙蓉的叶子芙蓉叶,有清肺热的功效。)


气虚感冒,就是反复感冒。个人认为它也是普通感冒,因为流感痊愈后短时间内不会再感染。治疗上就是在驱寒散热的基础上再补气。最著名的就是玉屏风散,由黄芪和防风组成,金屏风胶囊(前方加白术)则是现代创新的中成药,都是用来预防感冒。用它们也能治感冒,但要效果好,则应开具完整方子,既治感冒又补气。


最后说感冒后咳嗽。感冒之后一般都会咳嗽,但不一定要“治咳嗽”,滥用抗生素来“治咳嗽”更不可取。因为感冒后的咳嗽多为病毒感染繁殖刺激咽部而引起的,并非需要用抗生素来“消炎”,只需用减轻咽部充血的西药或“利咽(减轻咽部充血)”“润肺(润滑呼吸道)”的中药来对付它——虽然在咽喉炎或气管炎的时候也是用利咽润肺的中药的,但它们不会像抗生素那样造成抗药性。如果真的引起了咽炎、气管炎、肺炎,或引起哮喘、老慢支的复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再用对应的方案治疗,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09-13 17:09:28
TOP
39#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好好学一学
TOP
40#

原来感冒还分几种,学习了
TOP
41#

杭州人俞樾——晚晴一位废中医派的反思

说俞樾是杭州人,是因为俞樾作为晚晴著名学者,在杭州住过31年,在西湖边孤山有故居俞楼。但他是浙江德清人。由于多位家人接连病故,俞樾成为了一个废中医派,尽管他自己能“处方治病”。但他不是简单的废中医的愤青,而是对中西医进行了比较后的反思。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73082299053497765%22%7D&n_type=0&p_from=1
从链接的文中,可以知道,新中国对中医提倡和支持同时,也开始了中西医结合,这就是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来历,其实各级中医院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赤脚医生虽然层次较低,但也是在特殊条件下对中医的坚持,也有中西医结合的内核。

(特种或纪念邮票:赤脚医生。现在还有少数退休的赤脚医生被社区卫生服务站返聘。)

所以,对于我们拥护传统中医派,从中也可以得到反思。当然对于过于依赖于现代医学检查的中医,也应该反思。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10-04 07:13:30
TOP
42#

赤脚医生,都是有本事,有绝招的能人
TOP
43#

有的陌生感,隔行如隔山,要好好见识一下!
神奇的中医,实在不简单!
TOP
44#

一本中药小百科,好资料,好分享!加精!
TOP
45#

学习,长见识
TOP
46#

回复 44楼金亚军的帖子

谢谢金老师,关注学习中医的心得,分享引玉。
TOP
47#

学习了,中医博大精深~
TOP
48#

回复 41楼四季桂的帖子

赤脚医生有很多都是中医里面的实力派,上虞丰惠有一位,望闻问切,有些水平的。
吕坚
TOP
49#

中医,的确值得好好发掘,探索,古人的经验智慧,也许一时无法用现代科学方式表现其内在原理,但我相信肯定有一天会被发现证明的。
TOP
50#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老师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中医有那么简单吗?百度都那么准确吗?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不好吗?
TOP
51#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草药种类繁多,要深入了解不易,要运用好则更难!
感谢分享
TOP
52#

要继承传统,更要发扬光大
TOP
53#

秋天了 来晒草药——兼列部分本地中草药



野毛豆,豆粒极小,5颗野豆比不上一颗绿豆,也叫贼叹气,贼偷去了也叹气。本地人都知道它可以治盗汗。












【小结】

我们这里是钱塘江边的冲击平原,80年前才开始开垦耕种。最初是盐碱土壤,经过农民们年复一年的耕种,逐渐改良成中性或弱碱性土壤。原来在这里自然生长的植物,都是适合在本地偏盐碱沙土地生长的植物。这当中有很多就是药用植物,有的还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而且都是草本植物。后来根据生活、生产和美化环境的需要,引种了很多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包括粮食和蔬菜作物。

至于来源,一个应该是鸟儿等带来,二个是风力等带来,三个是江水和潮水带来,因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钱江潮,这里开始时还没有江堤,潮水很容易冲上岸。

但总的来说,这里的中草药资源还是不多的,毕竟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

QQ截图20191031192839.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1 20:03:54 上传)

QQ截图20191031192839.jpg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19-10-31 20:03:54
TOP
54#

药补不如食补 既对也不对

一、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是不对的。

药之所以成为药,是因为它有治疗作用,能修残补缺,就是身体有了疾病,用药来扶正祛邪,恢复健康。

补,是中医的治法(补、泻、汗、吐、温、清、消、和八法)之一,所谓虚则补之。

古代名医朱丹溪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认为人群中多阴虚,阴虚则阳气易亢,治疗上须滋补阴血或阴津,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状态,健康得矣。

(朱丹溪,金元名医,浙江义乌人。补阴派的创始人。)

张景岳则论,阳常不足,阴亦无余,是说很多人阳气不足,最后导致阴也无多。治疗上则应补益阳气,提振正气,重返健康生气。

(张景岳,明代名医,浙江绍兴人,温补派的实际创始人。善用熟地,又称张熟地。)

两位名医的论述好像是相互矛盾的,但其实这是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对当时某类人群身体状况的总结,也是医家自己独特的治疗对策,都是对的。

在治疗这些病证的时候,食用常见食物是不够的,是不至于纠正病态恢复健康的。虽然食物往往有它们的补益作用,如小米、小麦,就有补气或补脾或补血的作用,作为日常生活中食用,是很好的,果腹又强身。但如果身体有了病邪,光食用它们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用药的。

先不说那些比较标准的中药,就说那些亦食亦药的中药吧。如,赤豆入药房,绿豆则没有。莲子入药房,玉米则没有。淮小麦入药房,稻谷则没有(炒谷芽入药房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治疗保健效用是有高下之分的,后者虽有要用价值,但不足以治病。

(淮小麦,产于江淮地区的小麦。浮小麦则是干瘪浮起的小麦。炒麦芽是发芽后炒过的大麦。)

所以要病了应该要用药,只用食物是不够的。不只是因为治疗效用不够,还因为想用食物“治病”,实质上也是把食物作为“药”来用的,就必须足量、连续食用一段时间,那样的话,可能会吃厌。当然吃药更苦,但那个是没办法的事,良药苦口嘛。


二、但无病或轻病、未病的情况下,药补的确不如食补,是对的。

理由一,经济,方便。药食兼用,饱肚兼补益,不多花钱。如夏天用银耳羹,美味又经济,清热开胃,补足阴津(阴津,中医是指人的体液,包括口中之水,胃中之水,血中之水,汗中之水,而且这个水,并不等于就是H2O)。当然,它的综合效用不比铁皮石斛,但它经济啊!

“病是吃出来的”,“把病吃回去”,都是标题党,是夸张的说法,但注意饮食调养,还是对的。《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每种食物都有它的补益或治疗作用,食物多样,膳食平衡,营养全面,不缺不盈。如果身体有所小恙,再选用药效明显的亦食亦药之物,进行治疗纠偏。如,夏天有湿,但湿气不重,就只用米仁即可。秋天肺燥,用百合。脾虚便溏之人,糖炒栗子!美味又补益。

理由二,食物“药性”平和,基本上不会有副作用。秋冬季节,多食用山药,补脾,补肾,也补阴。当然它的综合效用远远比不上人参,但冬天人参(野山参)可不是那么容易吃的,搞不好会咽痛目赤,便干口渴,胸痞腹满,舌红苔厚,所谓“人参会杀人”。所以药补要在医生指导下补。

(栗子,强力补脾补肾之品,止泻效果极好,甚至会造成大便干结难下~~

食补的时候,如果有具体的问题要“补”,就要针对性地选食物。如夏天要消暑或清热解毒或除湿健脾,就选用荷叶或金银花薄荷或米仁白扁豆。如血虚而心神不宁睡眠不佳的,选用桂圆肉煮粥。如冬天怕冷的,选用羊肉汤,加当归同煮就更好了。血脂血压高高的,选用山楂桑叶泡茶,加决明子就更好了。胃痛泛酸,用佛手泡茶就很好。(胃病的分证很复杂,需医生诊断或自我试验。佛手是理气药,用于肝胃不和证或肝胃气滞证,有胸胁胀痛、胃脘痞满、泛酸呕吐症状的就可用佛手调理。)萝卜也有类似下气宽中的作用,但还有消食作用,润肺止咳作用,还有润喉、利尿、解毒、醒酒等功效,简直了!所以有“十月萝卜小人参”之说。


三、现在流行的膏方,即是药补的典型。

膏方原来是从立冬开始吃到立春的,现在都提早吃了,还有吃到立春之后的。甚至夏天也吃膏方了,当然用的是铁皮石斛之类的清补之品,而不是厚腻的大补之品,否则肯定腻胃,本来就苦夏,吃不下饭。夏天吃膏方!药店的求生欲啊~~

本来中药制剂中就有膏剂,但不限于冬天吃,像梨膏糖就是四季可服。过去膏方补益还不普及,药店制膏只是柜台售卖,不是给病人一人一方制膏的。可能受当时生活水平限制。杭州读书时,一个同学家住胡庆余堂隔壁,常常带来“长春膏”之类的补药来吃,同学们还是很稀奇的。前面帖子说过的国家级名医李**曾经说过,他在解放前跟先生(老师)侍诊的时候,一年(秋冬季)中 只开出四张膏方。

冬天流行服膏方补益的历史并不长。方回春堂开始制作膏方给普通病人服用,是在解放前不远,“技术总监”是省中医院的台柱子之一魏**,他儿子魏**从省中退休后,现在还在河坊街几家药店坐诊。

(照片只是为了论述,无关广告)

膏方进补是近几十年才兴旺起来的。方回春堂的膏方节今年才是第18届。但现在膏方进补已经蔚然成风,动辄四五千、七八千的方子,仍然是人头济济,趋之若鹜,医生和药店赚得盆满钵满,也把阿胶“膏”成了天价,也成就了一个企业***集团。

其实阿胶是作为凝胶剂使用的,而不是作为补血的补药使用的。典籍上记载阿胶的作用不是补血,而是凉血等。传统制膏的凝结剂是鹿角胶和龟板胶,同时也是两味补药,前者补肾壮阳,后者补阴潜阳,阴阳互相牵制、平衡。

(制膏操作还是比较复杂的,但现在大药店,小药店,大医院,小医院都制作膏方,连一个普通消费者也会制膏,昔日高大上的补膏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四、总结一下。

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是一个辩证的、哲学的概念,它揭示了食补的优点,但不能理解为,药补的好处不如食补多。药补和食补我们都要重视,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走哪一个途径,或双管齐下。

(八宝粥,一般包含糯米,黑米,米仁,扁豆,红豆,花生,莲子,红枣八种食材,多种食材,多种美味,多种补益作用,饱肚又补益身体,的确是宝粥。)

(腊八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给善男信女施粥。隆冬季节,腊八节喝的腊八粥,配方更丰富,而且好几样是北方多见的食材

(十全大补膏,以名方“十全大补汤”为配方熬制的膏方。也被制成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酒。虽说是“十全”,但以温补为主,以气虚、血虚为主证的人服用比较合适,有明显阴虚阳亢,燥热口渴的人服用,就不合适。)

TOP
55#

三个版本眼保健操的对比 暨自我操练宝典

【附】2008版眼保健操完整示范。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A3MTA1OTQ5Ng==.html?refer=seo_operation.liuxiao.liux_00003303_3000_Qzu6ve_19042900

【有个段子说,中国人人人都是点穴高手,因为小学初中高中就一直操练点穴——眼保健操。今天就再来说说眼保健操三个版本的变化对比及自我操练宝典。】

眼保健操目前有三套。全国范围推广的第一套眼保健操是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刘世铭主任指导下创编的,共六节,年纪大一些的老师做的应该是这一套。第二版就是目前中小学在做的这一套,共四节。第三套也是六节,还没有广泛推开,但它作为最新的一套,综合了一二套的优势动作,也结合了当前中国健身气功的精华,做起来颇有中国健身气功的影子。

首先要说的是,第三套眼操在第一节开始前,有一个闭眼安静、放松、深呼吸(在气功里叫调息),颇有气功的架势。在当今的“中国健身气功”系列功法中,这个环节是很多见的。

第一节。第一套是揉攒竹穴,第二套是揉天应穴,第三套又恢复为揉攒竹穴。

攒竹穴在外眼眶内上角凹陷处。天应穴在内眼眶内上角凹陷处。眼眶不是一个平面的框,而是一个有纵深的框,这两个穴就分别在外、内眼眶的内上角角落凹陷处。

第二套改为揉天应穴,可能是因为攒竹穴在眉骨表面,揉起来容易滑动,而天应穴在内眼眶内上角,被眼眶所限,不容易滑动。第三套又改回来,可能是因为攒竹穴是一个要穴,但在眼部穴位图中,却很少有标注天应穴。

在针灸学里,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所以,眼部的天应穴其实不是一个固定的穴位。至于第二套第一节为什么是揉天应穴,就不是我等所能理解的了。

自我操练方法,主要是减小按压面积,增大压强增加次数。如按天应穴,可以用较尖的食指端代替面积较大的拇指端(图1)。又如按攒竹穴,用小拇指指端代替大拇指指端,其余四指按在脸上头上,起稳定作用(图2)。


TOP
56#

第二节和第三节

第二节,按睛明穴。第一套不详。第二套是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挤按”睛明穴。第三套是两只手的食指端“按压”睛明穴。

第二套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揉,两手指有长短,揉按力度不一,的确不妥(图3),不如第三套两个食指端同时揉(图4)

自我操练方法,可以是食指的指甲端“戳”向睛明穴,而不是用指端肉来揉。当然要剪好指甲,搞好卫生,以防掐破皮肤(图5)。

第三节,揉四白穴。三套都一样。

(图:“明星”也和我们一起做眼操。)

自我操练的方法是,用大拇指骨关节按压四白穴。虽然接触面积没有缩小,但骨关节处硬,而且更能使上劲(图6)。

TOP
57#

第四节,按太阳穴,刮眼眶

第四节,三套眼操都是按太阳穴,刮眼眶。

第一二套,按太阳穴和轮刮眼眶是同时就进行的,但实际上按太阳穴是得不到落实的,只落实了刮眼眶。所以第三套是四拍揉按太阳穴,四拍刮上眼眶(下眼眶不再刮。从眼部穴位图可以看出来,上眼眶有三个要穴,下眼眶只有承泣一个要穴。)

(图:眼保健操穴位图,缺少一个下眼眶的承泣穴。天应穴很少有标注。)

自我操练方法。按第三套来说。揉按太阳穴和刮上眼眶是四拍轮流,我们可以处理成八拍轮流或十六拍甚至二十四拍轮流。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刮上眼眶刮得准,因为接连重复刮,刮的位置位移就小。

就第二套来说,可以接连刮上眼眶八拍或十六拍甚至二十四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刮下眼眶,目的都是为了刮的位置更准。

TOP
58#

第五节和第六节

第五节(第二套总共只有四节,没有第五六节)。第一套和第三套的第五节都是按风池穴。风池穴也是人体要穴,具有多种治疗保健作用。

自我操练时,不用食指和中指端按压(图7),而是大拇指向下按压风池穴,其余四指抓头,起稳定作用(图8)。大拇指端的接触面积是较大的,但用大拇指按压的好处是能使上劲。

第六节。第一套是干洗脸,第三套是揉捏耳垂,脚趾抓地。

干洗脸是易经筋中的一节,好处自然多多,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当你用眼疲劳的时候,如果不想正儿八经地按摩穴位做眼保健操,那你可以用手掌摩擦脸部,一会儿以后,你会感到眼睛轻松很多的。当然摩脸对其他脏器经络也有保健作用。

“脸宜常摩,齿宜常扣,发宜常梳……”苏东坡是养生大家,他曾这样说过,也这样做过。其中就有干洗脸这一节。

揉捏耳垂(图9)是来自于耳部穴位全息疗法,耳部是有穴位对应于眼睛的,应该就在耳垂部位。脚趾抓地(图10),也常常出现在一些气功的功法里面。

TOP
59#

眼保健操自我操练宝典之总结

***以上自我操练的“宝典”里,用力重是一个要点。在针灸按摩学里,重手法作用是泻,轻手法作用是补。学生用眼负担重,眼部肌肉酸痛,是气血淤阻,属实证,要泻。

还有要搞好手指和手指甲卫生,这在家里比较容易做到。

“宝典”里还有一个要点没有涉及,就是取穴要准。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如果限于各种原因,取穴不是很准,但如果能按到很酸胀痛的地方,那就八九不离十了,痛则不通。再说了,针灸学里有“在经不在穴”的说法,即使没有扎在穴位上,但扎在同一条经络的某个点上,也是有效的。

【附】针灸练习模具——针灸人

最早的针灸人出土于汉墓,是木漆人。最早用铜制作针灸人是在北宋。之后历朝历代和现代都有制作。作为练习、考核医人针灸技法用。在铜人体表涂上蜡,在它体内灌上水,给它“穿上”薄衣。令习医者扎针,如下针准确,则有水流出,反之则不会。

在实际扎针的时候,扎针准确,则会“得气”,患者感到酸、胀、麻、重,医者则会感到针的状态不一样,如跳、滞等。


TOP
60#

权健束昱辉被判了 但我还是支持吃“保健品”的

一、

天津权健公司的束昱辉被判下来了,权健帝国算是尘埃落定了,但“保健品”的一幕一幕还将继续上演,不会落幕。

我是支持吃“保健品”的。


以前有“食字号”产品,“健字号”产品,但都属于食品,有保健功能,但不具有治疗功能,不能宣传有治疗作用。2006年以后,国家停止审批保健食品产品了,所以现在除了药字号产品以外,所有的营养品其实都是“食品”。

但它们的营养毕竟在,保健作用还是有的。特别是不常吃的食物或中药(它们往往也是食物)。

二、

注意是“不常吃”,如,枸杞,米仁,桑葚。不是常吃的小米大米青菜萝卜之类的大路货。不是说常吃的就没营养,不保健,而是指这些不常吃的少有机会吃到,得专门去买来吃,或泡茶,或打粉,或吃人家给你做成产品的产品。也不是说不常吃到就很营养,很保健,而是它们中有某种平常食物中吃不到的成分,吃了它们,你就赚了嘛。


比如,李某康牌杞葚膏。桑葚,只有蚕农才有机会吃到,而且只有一时。枸杞,只有宁夏人容易吃到,你得专门记得去买来吃。那今天就吃这个李某康牌杞葚膏吧。商标、生产批号好像都有,是正规产品。


且慢,看看它有没有在电商平台上卖?啊,没有呢,倒是看到了很多其他品牌的杞葚膏,价格就是几十百把元吧。但它为什么不在某宝上卖呢?可能是通过口口相传、小渠道销售吧。那价格就包含智*税了。

三、

蛋白粉,其中就有篮球大咖代言的。一般是大豆粉,也有是大豆加蛋清。这适用于健身达人增肌用的,一般人的饮食中不缺蛋白质,买去吃的人,特别是买安*产品的人,还是在缴那个税。


还有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品,也是不大必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正常饮食都能满足。当然这类产品中有一些微量元素,如硒,一般食物少有含硒的(一个地方有含硒的食物就会成为一个创收的卖点了),而硒,据说是防癌的,就有叫北*富硒康的产品。所以,你如果很重视补硒,就去买来吃吃。


四、

说到这里,好像我不支持吃保健食品一样。其实我支持的是有选择,简便行,不刻意,不盲从,贵坚持——

***有选择,是根据自身的考虑选保健品。

***简便行,是融入到食物或零食中。而且偏向于自加工或简便加工,而不是像李某牌杞葚膏一样的高大上产品。

***不刻意,是不必纠结,不必强求,我们也不是一定缺那个保健品,有了那个保健品也不会成为神仙。那些人参铁皮(铁皮石斛原来只产于阴湿高处,现在平地上也能种了,空调加喷雾,也能营造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的价格就降下来了),虫草燕窝,之所以那么贵,还是它们的稀缺,物以稀为贵。当然在恶劣的环境里生长的药品可能有它的过人之处,但不至于吃了就打老虎,成神仙了,还是那句话,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不盲从,是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客观看待保健品的功效,相信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品种都不是无限效果,即使野山人参,虫草燕窝,也是物以稀为贵的成分更多一些,而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

***贵坚持,是把它当“药”吃。保健食品还有一个名称,叫功能性食品,它有某个方面的功能,但要起作用,就要有一定的量。所以要坚持,而不是吃了一阵子不吃了,那样起的作用很快会消失。


五、

最后,决定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平衡饮食,健身运动,良好生活,良好心态,都是我们的健康基石。

【附】卫生部公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共114种。

  B 巴戟天、北沙参、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补骨脂、柏子仁、荜茇、鳖甲。
  C 川牛膝、川贝母、川芎、车前子、车前草、苍术、赤芍、侧柏叶、刺五加、刺玫果。
  D 大蓟、丹参、地骨皮、当归、杜仲、杜仲叶、党参。
  F 番泻叶、蜂胶。
  G 龟甲、骨碎补、蛤蚧。
  H 红花、红景天、怀牛膝、厚朴、厚朴花、胡芦巴、黄芪、湖北贝母、槐实。
  J 金荞麦、金樱子、姜黄、绞股蓝、韭菜子、积雪草、蒺藜。
  K 诃子、苦丁茶。
  L 罗布麻、芦荟。
  M 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木香、木贼、牡丹皮、麦门冬、玫瑰花、玫瑰茄、墨旱莲。
  N 女贞子、牛蒡子、牛蒡根。
  P 平贝母、佩兰、蒲黄。
  Q 青皮、茜草、
  R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
  S 三七、山茱萸、升麻、生地黄、生何首乌、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沙苑子、首乌藤、桑白皮、桑枝、酸角、熟大黄、熟地黄。
  T 土茯苓、天门冬、天麻、太子参、菟丝子。
  W 五加皮、五味子、吴茱萸。
  X 玄参、西洋参、香附。
  Y 远志、益母草、淫羊藿、野菊花、银杏叶、越橘。
  Z 竹茹、制大黄、制何首乌、泽兰、泽泻、知母、枳壳、枳实、珍珠、浙贝母。
最后编辑四季桂 最后编辑于 2020-01-15 17:41:4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