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 既对也不对
一、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是不对的。
药之所以成为药,是因为它有治疗作用,能修残补缺,就是身体有了疾病,用药来扶正祛邪,恢复健康。
补,是中医的治法(补、泻、汗、吐、温、清、消、和八法)之一,所谓虚则补之。
古代名医朱丹溪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认为人群中多阴虚,阴虚则阳气易亢,治疗上须滋补阴血或阴津,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状态,健康得矣。
(朱丹溪,金元名医,浙江义乌人。补阴派的创始人。)
张景岳则论,阳常不足,阴亦无余,是说很多人阳气不足,最后导致阴也无多。治疗上则应补益阳气,提振正气,重返健康生气。
(张景岳,明代名医,浙江绍兴人,温补派的实际创始人。善用熟地,又称张熟地。)
两位名医的论述好像是相互矛盾的,但其实这是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状态下,对当时某类人群身体状况的总结,也是医家自己独特的治疗对策,都是对的。
在治疗这些病证的时候,食用常见食物是不够的,是不至于纠正病态恢复健康的。虽然食物往往有它们的补益作用,如小米、小麦,就有补气或补脾或补血的作用,作为日常生活中食用,是很好的,果腹又强身。但如果身体有了病邪,光食用它们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用药的。
先不说那些比较标准的中药,就说那些亦食亦药的中药吧。如,赤豆入药房,绿豆则没有。莲子入药房,玉米则没有。淮小麦入药房,稻谷则没有(炒谷芽入药房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治疗保健效用是有高下之分的,后者虽有要用价值,但不足以治病。
(淮小麦,产于江淮地区的小麦。浮小麦则是干瘪浮起的小麦。炒麦芽是发芽后炒过的大麦。)
所以要病了应该要用药,只用食物是不够的。不只是因为治疗效用不够,还因为想用食物“治病”,实质上也是把食物作为“药”来用的,就必须足量、连续食用一段时间,那样的话,可能会吃厌。当然吃药更苦,但那个是没办法的事,良药苦口嘛。
二、但无病或轻病、未病的情况下,药补的确不如食补,是对的。
理由一,经济,方便。药食兼用,饱肚兼补益,不多花钱。如夏天用银耳羹,美味又经济,清热开胃,补足阴津(阴津,中医是指人的体液,包括口中之水,胃中之水,血中之水,汗中之水,而且这个水,并不等于就是H2O)。当然,它的综合效用不比铁皮石斛,但它经济啊!
“病是吃出来的”,“把病吃回去”,都是标题党,是夸张的说法,但注意饮食调养,还是对的。《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每种食物都有它的补益或治疗作用,食物多样,膳食平衡,营养全面,不缺不盈。如果身体有所小恙,再选用药效明显的亦食亦药之物,进行治疗纠偏。如,夏天有湿,但湿气不重,就只用米仁即可。秋天肺燥,用百合。脾虚便溏之人,糖炒栗子!美味又补益。
理由二,食物“药性”平和,基本上不会有副作用。秋冬季节,多食用山药,补脾,补肾,也补阴。当然它的综合效用远远比不上人参,但冬天人参(野山参)可不是那么容易吃的,搞不好会咽痛目赤,便干口渴,胸痞腹满,舌红苔厚,所谓“人参会杀人”。所以药补要在医生指导下补。
(栗子,强力补脾补肾之品,止泻效果极好,甚至会造成大便干结难下~~)
食补的时候,如果有具体的问题要“补”,就要针对性地选食物。如夏天要消暑或清热解毒或除湿健脾,就选用荷叶或金银花薄荷或米仁白扁豆。如血虚而心神不宁睡眠不佳的,选用桂圆肉煮粥。如冬天怕冷的,选用羊肉汤,加当归同煮就更好了。血脂血压高高的,选用山楂桑叶泡茶,加决明子就更好了。胃痛泛酸,用佛手泡茶就很好。(胃病的分证很复杂,需医生诊断或自我试验。佛手是理气药,用于肝胃不和证或肝胃气滞证,有胸胁胀痛、胃脘痞满、泛酸呕吐症状的就可用佛手调理。)萝卜也有类似下气宽中的作用,但还有消食作用,润肺止咳作用,还有润喉、利尿、解毒、醒酒等功效,简直了!所以有“十月萝卜小人参”之说。
三、现在流行的膏方,即是药补的典型。
膏方原来是从立冬开始吃到立春的,现在都提早吃了,还有吃到立春之后的。甚至夏天也吃膏方了,当然用的是铁皮石斛之类的清补之品,而不是厚腻的大补之品,否则肯定腻胃,本来就苦夏,吃不下饭。夏天吃膏方!药店的求生欲啊~~
本来中药制剂中就有膏剂,但不限于冬天吃,像梨膏糖就是四季可服。过去膏方补益还不普及,药店制膏只是柜台售卖,不是给病人一人一方制膏的。可能受当时生活水平限制。杭州读书时,一个同学家住胡庆余堂隔壁,常常带来“长春膏”之类的补药来吃,同学们还是很稀奇的。前面帖子说过的国家级名医李**曾经说过,他在解放前跟先生(老师)侍诊的时候,一年(秋冬季)中 只开出四张膏方。
冬天流行服膏方补益的历史并不长。方回春堂开始制作膏方给普通病人服用,是在解放前不远,“技术总监”是省中医院的台柱子之一魏**,他儿子魏**从省中退休后,现在还在河坊街几家药店坐诊。
(照片只是为了论述,无关广告)
膏方进补是近几十年才兴旺起来的。方回春堂的膏方节今年才是第18届。但现在膏方进补已经蔚然成风,动辄四五千、七八千的方子,仍然是人头济济,趋之若鹜,医生和药店赚得盆满钵满,也把阿胶“膏”成了天价,也成就了一个企业东***集团。
其实阿胶是作为凝胶剂使用的,而不是作为补血的补药使用的。典籍上记载阿胶的作用不是补血,而是凉血等。传统制膏的凝结剂是鹿角胶和龟板胶,同时也是两味补药,前者补肾壮阳,后者补阴潜阳,阴阳互相牵制、平衡。
(制膏操作还是比较复杂的,但现在大药店,小药店,大医院,小医院都制作膏方,连一个普通消费者也会制膏,昔日高大上的补膏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四、总结一下。
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是一个辩证的、哲学的概念,它揭示了食补的优点,但不能理解为,药补的好处不如食补多。药补和食补我们都要重视,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走哪一个途径,或双管齐下。
(八宝粥,一般包含糯米,黑米,米仁,扁豆,红豆,花生,莲子,红枣八种食材,多种食材,多种美味,多种补益作用,饱肚又补益身体,的确是宝粥。)
(腊八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给善男信女施粥。隆冬季节,腊八节喝的腊八粥,配方更丰富,而且好几样是北方多见的食材)
(十全大补膏,以名方“十全大补汤”为配方熬制的膏方。也被制成十全大补丸,十全大补酒。虽说是“十全”,但以温补为主,以气虚、血虚为主证的人服用比较合适,有明显阴虚阳亢,燥热口渴的人服用,就不合适。)